2月2日上午,接上級通知,開元名都大酒店順利解封。13:10起,隔離人員有序離開,開始為期1周的居家監測。
11月25日,為快速阻斷疫情傳播鏈條,開元名都大酒店被封控管理,56人的后勤保障組迅速成立,直至12月2日下午送走最后一名隔離人員。整整一周的時間,一直堅守現場的“逆行者”們是如何做好保障工作的?徐報融媒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溫暖 361個熱水袋緊急“入住”
11月的最后一天,寒潮來襲,氣溫驟降。晚上8點,一輛銀色的電動三輪車載著十五箱熱水袋緩緩駛入開元名都大酒店。
“物資來了,大家準備一下,保護好自己,咱們速戰速決。”車子剛停穩,身著白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就圍了上來。后勤保障組一組組長庹文斌有條不紊地給組員們分配著任務,他伸手抱起一箱熱水袋掂了惦,“嘿,這一箱還挺沉,大家注意安全,走,上樓。”
氣溫驟降,寒風嗖嗖,酒店內卻奏起了激昂的交響樂,頓時讓人覺得精神一振。庹文斌和組員們抱著紙箱在樓道內穿梭,一邊走一邊介紹:“酒店內隔離了361人,房間內原本裝有中央空調,現在為了安全起見暫停使用了。這兩天突然降溫,擔心隔離人員怕冷,我們泉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給他們每一位都準備了熱水袋。”
這些精心選購的熱水袋,外面都有藍色或粉色的絨布套,上面印著可愛的卡通圖案,寫著“你比你想象的,更有力量”等鼓勵的話語。隔離人員拿到后,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晚上10點23分,15箱361個熱水袋全部成功“入住”開元名都大酒店,陪伴隔離人員抵抗這股突如其來的寒流。
辛苦 56人連軸轉撐起后勤保障
配送物資、送飯、清運垃圾,自開元名都大酒店采取封控管理后,這是后勤保障組56名工作人員每天要做的事情。
12月1日中午11點,一輛放滿了盒飯的三層小推車準時出現在了一樓大廳,一陣排骨的香氣隔著包裝袋散發出來。
“今天吃排骨呀,還有香蕉,六樓有一份是兒童餐,別忘了。”來自泉山區文體旅局的工作人員張賀正在協調配餐問題,“我們六樓有一位5歲的小姑娘,她和媽媽住在一起,孩子不能吃辣,所以我們專門為她準備了一份兒童餐。今天早上送餐時就換了兒童餐。”
從清晨5點半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能稍微停下忙碌的步伐。一周以來,后勤保障組的每位工作人員幾乎都在連軸轉,泉山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肖尚富的
手機鈴聲從26日凌晨開始就幾乎沒有停下來過。“‘疫’起擔當,防疫有我。”這是他寫在本子上的八字警言,“整個開元酒店12個點位,我們56名工作人員分成三個大組。這里每一位工作人員都非常辛苦,疫情出現后,咱們區委組織部立刻牽頭安排人員,從26個機關部門抽調56個人,其中年紀最大的58歲,最小的22歲,大家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時近中午1點,后勤保障組的部分工作人員才開始取盒飯就餐,泉山區衛健委副主任徐登航匆匆扒了兩口飯,又拿著
手機站到了走廊上對接工作,他雙眼烏青,下唇明顯紅腫,“有些上火,口腔潰瘍,我這兩天不太敢吃什么東西。”
駐扎后勤保障組剛開始的48小時,徐登航一分鐘都沒有休息,“我們這次被封控人員共有361名,酒店院子里還有一個月子中心,里面有一百余人,我們也要每天給她們做核酸檢測,所以人手比較緊張。現在疫情沒有擴散,我們也沒有收到一起投訴,大家辛苦也值了!”
心疼 羽絨服到短袖冷熱交替
“嗨,朋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未來依舊閃閃發亮!”11月30日,開元名都大酒店門前一群“大白”歡快舞蹈的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大量轉發,網友紛紛點贊,“不禁放下
手機為你們鼓掌”“最美的你們守護最美的城市”“快來8401房間給我捅鼻子”……
12月1日下午1點05分,后勤保障組臨時駐扎地,視頻中跳舞的這群醫護人員嚴陣以待。
“芳芳,我先給你檢測,你待會兒再幫我測一下。”
“好嘞,來。”
1995年出生的張芳芳是核酸檢測組組長,“我們有23名醫護人員,其中16名來自
徐州礦務集團總
醫院,主要任務是做核酸檢測。”
這個年輕的女孩穿著一件嶄新的羽絨服,“我們來的時候什么都沒準備,院領導了解情況后連夜給我們買了羽絨服,一人一件。有人關心就不覺得辛苦!”雖然有厚厚的衣服可以保暖,但這些白衣天使們,每天換防護服的時候都是穿著短袖。張芳芳說:“防護服里面不能穿太厚,否則不方便運動。而且它不透氣,穿一會兒就渾身是汗,所以我們里面只能穿短袖。我們從賓館出來時需要進行全面消殺,而且防護服不太好脫,大家需要互相幫助。換的過程中吹會兒風很正常。”
封控區的每名人員每天都做核酸檢測,一趟下來至少4個小時,張芳芳的短袖經常黏在身上,“第一天大概是因為緊張,我們有六七個人出現輕微腹瀉的情況,但是采樣的時候不可能跑出來去衛生間,所以大家都忍住了,第二天就好了。從第三天開始,我們按照相關要求開始進行雙采,咽拭子和鼻拭子都要做。”
雖然累點,但是很值。這是每一位醫護人員掛在口頭上的話,張芳芳說:“我們小組中年紀最大的一位姐姐,今年41歲,她最近恰好是生理期,但始終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從來沒有抱怨過。”
感動 “逆行者”的責任與擔當
守護好封控區每一個生命的健康與安全,是這群“逆行者”的責任與擔當。一周的時間,開元名都大酒店發生了很多故事,這里的每個人似乎都有著一股使不完的勁兒。
每次配送物資前,后勤保障組二組組長單衛東會逐個檢查組員們的防護服有沒有穿好;
后勤保障組三組組員侯毅的孩子今年剛上高一,由于愛人出差,他只能拜托班主任將孩子暫時安排進了宿舍;
一名負責核酸采樣的工作人員采樣3小時后突然頭痛、腹瀉,但還是堅持到了最后,被“強制”休息1天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這群輕傷不下“疫”線的“最美逆行者”,用他們的堅守換來了我們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