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時光無跡,奮斗有痕。
5年,是民生快進的時光標尺。脫貧攻堅成效顯著、鄉村振興全面鋪開、疫情防控扎實有力、公衛短板加速補齊、民生實事惠民暖心 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
5年,是幸福攀升的溫暖刻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不移辦好民生實事,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400多萬宜昌人民幸福生活的足音更加鏗鏘。
27項重磅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我為群眾辦實事 ,辦了什么?改變了什么?答案在宜昌市民的真切感受中,在對明天更美好的期待中。
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市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用心用情用力開展 我為群眾辦實事 實踐活動。認真梳理了群眾各類訴求后,市委決定聚焦27個群眾反映最為強烈、最為集中的共性問題,啟動實施27項重磅行動,著力解決好群眾 急難愁盼 問題,力求把便民的好事 辦實 ,把利民的實事 辦成 ,真正讓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其中,推進城市停車惠民、解決停車難等 城市病 排在首位,由市委書記王立領辦。在全面學習借鑒上海、杭州等地先進經驗后,市委明確提出堅持用系統化思維解決停車難問題,打造 全市一個停車場 。
新建停車場、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開放停車位、打造智慧停車 在 全市一個停車場 的目標之下,一系列便民措施加快落地。截至10月底,全市已新建公共停車場50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472個。同時,全市119家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實現了雙休日、節假日對市民開放,提供6000余個 共享車位 潮汐車位 。
11月12日,宜昌城市停車App2.0版正式上線。升級后的新系統,可實現 先離場后付費 和 語音交互 等功能,實現 一個監管運營主體、一個停車運營系統、一個車主用戶入口 ,滿足 全市一個停車場 場景的使用需求。截至目前,該平臺已覆蓋全市停車場96家,泊位數3.4萬余個,注冊用戶數突破10萬人。
停車難 逐漸緩減,還有一些 急難愁盼 問題也正在得到解決: 物業管理全覆蓋 ,全市2366個住宅小區,黨組織和物業服務全覆蓋。《宜昌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批準,即將于2022年3月1日施行。 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 ,截至10月底,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66萬人。全市零就業家庭已全部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實現了動態清零。 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擴充 ,新增公辦學位5295個,新建的16所公辦幼兒園全部按照高標準建設,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孩子能在家門口安心入園。
所有的出發點,是民生;所有的落腳點,還是民生。出真招、見實效,27項實事行動正穩步推進。
91個公共衛生項目補齊健康短板
截至2021年11月,已連續21個月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報告,連續16個月無新增無癥狀感染者報告,疫苗接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這是我市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
面對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這道必答題,宜昌這樣作答: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重點,以健康宜昌和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建設為主線,以提升群眾健康水平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狠抓工作落實。
答卷 令人振奮: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核酸檢測 日單采單檢能力 提升至24.8萬人份,規劃建設層流負壓病房和可轉換負壓病區1141間;
疾控體系改革進一步深化,區級疾控中心成立投入運行,市、縣兩級疾控中心主要負責人兼任衛健行政部門領導班子成員,原則上在每個社區居委會建設1所產權公有化的社區醫務室,打造15分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圈;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市91個公共衛生 補短板 抗疫特別國債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竣工項目41個,特別國債資金撥付率為93.9%;
健康宜昌建設持續深化,在國內率先實施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制度,得到國家衛健委高度肯定,在全國314個國家衛生城市中排名第28位,是前50名中唯一一個中部城市;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成立了宜昌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分級診療轉診平臺高效運行,全市800余家醫療機構聯網應用,科學合理的就醫格局逐步形成;
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建設加快,全市救治網絡體系和黃金一小時急救圈已初步形成,擁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86個;
智慧醫療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速, 先看病后付費 服務模式啟動,民生服務改革應用場景取得新進展。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時間回到2020年春天,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們的平靜生活。面對這場沒有硝煙卻必須打贏的戰 疫 ,我市始終把 人民至上 這四個字揣在心里、落到實處。
2020年1月24日,全市全面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
救治戰場上,全市醫療衛生系統的5219名白衣戰士,義無反顧,逆行出征,與福建援宜醫療隊共同奮戰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構筑起堅如磐石的生命防線。
防控戰場上,數百萬市民自覺居家不外出,1.1萬余人次警力每天把關值守,3000余名環衛工人每天保潔城區,4.75萬名機關干部下沉村居防控,10萬志愿者輪流接棒 大家眾志成城筑起抗疫的銅墻鐵壁。
經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病魔得到了遏制,宜昌也由 暫停 到 快進 。
行動一步快于一步,措施一個接著一個,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我市精心為人民群眾構筑起一道道堅實防線,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群眾充分享受到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紅利。
44.25萬人穩定脫貧奔小康
11月24日,五峰牛莊鄉九里坪村村民李長松正忙著將獨活烘干以便售賣: 今年種獨活預計能收入1萬多。
更令他高興的是,九里坪村藥材加工廠正式開工建設, 以后賣獨活更方便了。
曾經,在這個地處偏遠, 三月覆積雪,七月降早霜 ,平均海拔1750米的村子,受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約,該村發展落后,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7戶346人。
5年來,在市市場監管局、市氣象局、市一醫院三家單位的幫扶下,全村吃水難的問題得以徹底解決,基本實現戶戶通公路或砂石路,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獨活、貝母等中藥材種植產業,2019年實現了 村出列 的目標。
九里坪村的變化是我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聞令即動,聽令即行。五年來,宜昌積極響應黨中央發出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總攻令,印發關于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吹響了總攻的沖鋒號。
總攻,并不輕松。全市共有5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村243個,貧困人口44.25萬人,規模居全省第四。其中,有深度貧困村40個,大部分集中在邊遠山區、民族地區和三峽庫區,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
市委、市政府從細處染墨,在實處落筆,一筆筆飽含民生情懷的有力筆觸,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感人的民生畫卷
貧有所依:全市硬化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38萬公里,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率100%;完成農村電力設施投入45.96億元,戶均容量提升到每戶2.77千伏安,農網供電可靠率99.8%;建成農村供水工程4.9萬處,實現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全覆蓋,集中供水率94.1%、自來水普及率92.67%;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萬戶、危房改造8.3萬戶。
醫有所保:在不折不扣落實省內異地就醫政策的同時,我市在全國率先探索了健康扶貧 一站式 結算模式,異地貧困人口可先看病后付費。
幼有所教:8.24億元資金讓55.72萬學生圓 讀書夢 ,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零輟學 ;
難有所助:統籌216億元,助產業、強基建,扶貧又扶志, 輸血 變 造血 。
數據無聲,見證脫貧攻堅戰成果:駐村工作隊1379支3687人扎根扶貧一線,和全市4.4萬名黨員干部一起,幫助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4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44.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苦瘠不再,新程已啟。進入鄉村振興新階段,我市先后出臺《關于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統籌開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建立市縣 四大家 領導聯系點制度,全市新一輪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1008個,同步示范帶動村183個,駐村干部2304人,組織近千家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幫扶行動,匯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