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玉龍雪山的秋天,是來得較晚的,時令進入了冬天,它才開始展現(xiàn)出秋景。11月初,由玉龍雪山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牽頭開展的生物多樣性科考,麗江熱線記者隨同科考隊。從金沙江干熱河谷到終年積雪的山峰,見證了這片山川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更看到了玉龍雪山生物多樣性之美。
玉龍雪山,自北向南橫亙于橫斷山脈間,它是北半球距離赤道最近的雪山。這片古老的土地,以其豐富的多樣生物資源哺育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人民感恩這里的山川草木,對這里的動植物進行研究、記錄。創(chuàng)作于明代宣德、正統(tǒng)年間(1426~1499年),成書于清朝中葉的《玉龍本草》,是繼《滇南本草》后的云南歷史上第二部中草藥專著。而它系統(tǒng)性的對玉龍雪山區(qū)域的動植物進行科學(xué)研究與標本采集,則始于100多年前的西方學(xué)者傅禮士(Geoege Forrest,1873—1932,又譯為福雷斯特)、韓馬迪(Heinrich von Handel-Mazzetii,1882—1940)、洛克(Joseph Rock,1884—1962)等早期的西方探險家、植物學(xué)者。隨著西學(xué)的影響與中國的發(fā)展,我國也誕生了一批極有成就的植物研究學(xué)者與大師,他們中許多人將目光投向了云南這片物種最為豐富的土地,麗江玉龍雪山也自然進入了他們的視野,鐘光南神馳,蔡希陶踏足,秦仁昌長居十年潛心研究,王啟無、愈德浚等光臨。這些業(yè)界的群星,至今,依然散發(fā)著璀璨的星光,星光照耀之下,又是新一代的研究者與守護者的足跡。
11月1日一早,隊伍從麗江啟程,沿香麗高速公路驅(qū)車前往玉龍縣龍蟠鄉(xiāng)。參加此次玉龍雪山自然保護區(qū)生物多樣性科學(xué)考察隊員,除了自然保護區(qū)專業(yè)的工作人員,也有藥用植物的研究者,以及當(dāng)?shù)氐墓茏o站的工作人員。此外,麗江日報社與麗江市廣播電視臺也派員參加了此行科考活動。
1小時的高速車程,再走30分的山間公路,隊伍到達了海拔2400米的玉龍縣龍蟠鄉(xiāng)龍蟠村委會上海村。在護林員王紹群家,我們與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龍蟠站的隊員會合,龍蟠站的隊員早已將此行的物資準備好。站長和麗香是一位精練能干的納西族青年女子,另外有四名土生土長的管護員。我們到達時,他們正在給馬匹上鞍捆馱,去山里,需要準備的儀器設(shè)備、物資很多,用馬匹馱運可以省去不少力。
此行,龍蟠站的站員是科考隊的向?qū)В彩莿又参镒R別的本土專家能手。生于斯長于斯的他們,對這片山川河流,是所有人里最為熟悉的。知道我們要遠行,護林員王紹群的妻子去后院摘了許多黃皮梨給我們,讓我們裝上,以供路上解渴。
準備完畢,21人的隊伍向著玉龍雪山進發(fā),抬頭望去,雪山西坡皚皚白雪堆積,隨著行進的角度改變時隱時現(xiàn)。對于玉龍雪山西麓生物的科學(xué)考察,100多年前就有西方人探索,相關(guān)文獻記載最早的是傅禮士,1916年,傅禮士第二次進入云南進行植物采集,其重點便是玉龍雪山的西麓及中甸以南的哈巴雪山。約瑟夫?洛克早期也在此采集。
這一路上,一些常綠喬木盡顯碩果,殼斗科的櫟果、青岡果已落地,而山茱萸科的四照花果正在成熟。在海拔約2600米的半山腰,一片懸崖間,幾個巖洞隱在幾棵高大的樹木之后,向?qū)Ы榻B,這處巖洞當(dāng)?shù)厝朔Q為太子洞。
古人說,處處看山不可行,野花向相笑無成。進入深秋初冬,有一種“俏也不爭春”的植物開得正盛——龍膽花。龍膽植株較矮,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及經(jīng)濟開發(fā)價值,花朵小巧而精致,不同種類的龍膽又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與形狀。
海拔不斷攀升,植被也逐漸變化,黃葉是秋天的主角,順著山谷行走,樺樹等闊葉樹木的葉子在山風(fēng)的輕拂下翩翩起舞,部分葉子順著溪流漂走。
再往高處,忍冬科的植物結(jié)著珍珠大小的果實,有烏黑的,也有其他顏色的。在林間,一種納西語名為阿瑟夫的果實在陽光下盡顯晶瑩剔透,據(jù)介紹,阿瑟夫的學(xué)名叫樺葉莢蒾,也是忍冬家族的。忍冬家族的果實皆可入藥或食用,但口感最佳當(dāng)數(shù)樺葉莢蒾果,這時,吃幾粒酸爽無比的阿瑟夫,再掬一口清冽的山泉水,行程的困累瞬時煙消云散。
順著山溪的源頭行走,我們終于到達了海拔3200米的冷子各,冷子各是本次科考的營地之一。
這個靜臥在山間的小草甸,四周層林盡染,落葉鋪就金黃的地毯,本次科考的向?qū)砝^周講,冷子各以前是種地的,但隨著保護區(qū)的建立,這塊位于高寒地區(qū)有些貧瘠的土地還是還給了自然。左方不遠處還有一片刀耕火種后棄耕的林地,大片的樹木重新長出來大概已有三四十年。冷子各的下方,是水源地,涓涓細流從這里順著山谷流到村里,再流入金沙江。
冷子各的正上方,則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魯美納圖(納西語音譯),其得名于突出山脊線的巨石形似打水木桶。
冷杉、樺樹、櫟樹、紅豆杉等在這里交織生長,長在喬木上的松蘿,似是老樹長出的胡須,松蘿也是一個區(qū)域環(huán)境好壞的檢測器,沒有污染的地方,“樹胡子”才會生長,據(jù)說,金絲猴的主要食物之一就是松蘿。
高大的喬木下面,則是一些灌木,如麗江人喜歡在春天食用的野菜“刺老苞”(學(xué)名楤木),在這里也生長了很多。
比灌木更矮的,則是高山草本植物,在一個不足一平方的地方,生長了毛重樓、隔山消、鈕子七、三葉木通四種草本藥物。
視頻
也難怪有同行的科考隊員引用著名植物學(xué)家蔡希陶的話說“這里一屁股坐下去就是三個研究的課題!”
傍晚時分,放養(yǎng)在這個天然牧場的牦牛、黃牛到這里飲水,在這鮮有人踏足之地,看到山下來的人們,動物們也多了幾分親近。
冷子各的溫度隨著太陽西落驟降,而就在這時,漫天的星光也顯露了出來,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星空下聽著古老的故事。入夜,赤麂的叫聲似是呦呦鹿鳴,白腹錦雞婉轉(zhuǎn)啼唱,也有夜梟洪亮的鳴叫……睡夢中醒來大概是凌晨兩三點,有赤麂、獐子等野生動物前來營地下方的水源地飲水,馬匹聽到有野物前來,不斷嗤鼻發(fā)出聲音,而野物先是觀望,見沒有危險,也警覺著飲完水揚長而去,留下陣陣的蹄聲給人無邊的遐想。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quán)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zé)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lián)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shù)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zé)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