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2020年8月8日,在武夷山市五夫鎮荷花節現場,漢服“同袍”心竹在參與“荷花仙子”的評選活動。 (來源:武夷山市五夫鎮)
道南漢服文化體驗館設計開發的文創產品——古風發簪
漢服愛好者在體驗朱子“射禮”
今年3月份,漢服愛好者們在花朝節現場展示漢服
近年來,承載著漢民族悠久文化的漢服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漢服愛好者們互稱“同袍”,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地展示漢服,“穿著漢服去旅游”的現象已經漸成潮流,在我市不少景區內,身著漢服、裙裾飛揚的游客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漢服熱潮來襲,漢服所承載的內涵也得以拓展,近年以來,我市文旅部門、景區景點也紛紛結合節慶活動,以漢服為載體,策劃各式各樣的古風活動,讓傳統文化以更加年輕、更加流行的方式觸達大眾,不僅為景區招攬了更多人氣,也為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發展:漢服為媒 攜手傳播朱子文化
南平市漢服文化的發展與朱子成年禮省級非遺傳承人之一、道南漢服文化社負責人范成忠有著密切關系。
早在十年前,當時漢服尚未普及。2011年,范成忠與妻子在南平市舉辦了一場周制漢服婚禮,這場特別的婚禮吸引了省市媒體的關注和報道。自此,漢服文化如同一顆小種子,落到了閩北大地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平市的漢服愛好者逐漸多了起來。2014年,范成忠依托校園成立了道南漢服文化社,2018年出版了南平市漢服文化普及讀本《漢家衣裳》,2019年及2021年,我市舉辦的中秋漢服活動在央視播出。隨著漢服影響力的擴大,漢服愛好者的社會群體也隨之增多,他們分布在閩北各地,各種職業、各種年齡的“同袍”們以漢服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漢服文化活動。
“純粹漢服秀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只有將漢服作為載體,以此為基礎,將禮儀文化、朱子文化、民俗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漢服才更有生命力?!边@是范成忠推廣漢服文化的理念,他也是這么實踐的。
得益于2014年的一個契機,當時我市政府部門正在組織一批人推廣以朱子文化為主的優秀傳統文化,范成忠作為閩北首批推廣漢服文化的群體負責人,在偶然的機會下加入到朱子文化的研究團隊之中。此后,朱子敬師禮、朱子成年禮等傳統禮儀的研究和漢服文化的推廣得以相遇,并逐漸融合。
縱觀全國,在“國潮風”迅猛發展的當下,漢服文化也在全國范圍得以迅速推廣,可如何在“百花齊放”中找到特色?我市將朱子文化與漢服文化相結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漢服表演常被人詬病“金玉其外,內里空空”,而朱子文化的宣傳推廣缺乏有力支點,當二者在閩北“邂逅”,呈現出了勃勃生機。在政府部門策劃之下,朱子文化與漢服文化得到了更好的融合發展,以漢服為載體的朱子成年禮、朱子敬師禮、朱子婚禮等傳統禮儀展示活動在閩北逐漸推廣,深受大家的喜愛。
融合:旅游+漢服 文旅項目頻頻“出圈”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3000家漢服相關企業。
今年6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創作生產更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滿足現代消費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把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中國特色與世界潮流結合起來,努力提供更多適應青年文化消費需求、傳遞向善向上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的文化產品?!?/p>
放眼全國,漢服這個曾經的小眾文化不斷“破圈”,也支撐起背后高達百億元的文旅市場,更成為了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的一大途徑。乘著朱子文化和漢服文化共同發展的“東風”,我市文旅產業的創新發展有了新的思路。
如今,在我市舉辦的文旅活動中,漢服元素越來越多——
2018年,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海峽兩岸文創展上,進行了朱子深衣等漢服文創展示;
2019年和2020年,順昌縣元坑古鎮連續兩年舉辦“元坑古鎮沉浸式傳統文化周”,萬人漢服盛會、勁爆音樂轟趴、漢俗文化體驗、美食文創集市等多元化內容為一體,為廣大游客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與潮流電音相互碰撞的視聽盛宴;
2020年的延平區巨口鄉藝術季,在挖掘傳統村落旅游資源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以漢服為載體,將中國傳統節日、節氣、民俗、禮儀以及朱子文化等傳統文化融入藝術季活動,結合傳統古村落的原生態田園風光,弘揚傳統文化,為旅客帶來更美好的體驗感;
2020年6月,武夷山舉行 “幔亭招宴”還原活動,武夷山文旅部門結合漢服元素對 “夜經濟”產業加以探索;
今年3月份,在武夷山香江名苑,依托傳統節日,以花朝節為主題,通過宣傳武夷山水美麗風光,展示朱子文化內涵,融入花、茶、旅、藝等元素,以漢服為載體,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我市舉辦的眾多文旅活動中,漢服文化成為一抹亮色,其融入的文旅項目頻頻“出圈”。武夷山主景區、順昌元坑古鎮、延平巨口鄉等旅游景區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收獲大量關注,并持續不斷地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打卡”。
創新:文創來襲 文旅產業探尋新路
漢服風潮的背后,不僅文旅市場迎來新的突破點,一個新興的文化消費市場也在快速成長。而作為文旅融合趨勢下的必然產物——文創產品也是文化主題走向市場的一種新形勢。
在國內,近幾年來,故宮博物院開發出近萬種文創產品,受到年輕人熱捧。在敦煌、三星堆、大雁塔等景區,文創雪糕也成為游客“打卡”知名項目。在國外,日本京都、奈良等知名景區都有大量和本地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可購買。把文旅資源轉化為優質的文創產品,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讓我們將視野重新投向本土。我市近幾年來舉辦過多場文創產品設計大賽,也誕生了“武夷印象場景式手搖八音盒”“建盞花扇”“文公講學筆筒”等文創產品。而“大話熹游”團隊打造的“卡通朱子”IP也延伸出手機套、茶具、茶盤等一系列背靠朱子IP的文創產品。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市至今還未誕生“出圈”的文創產品。在武夷山主景區等游客量較大的場所,本土原創的文創產品還存在購買難、特色不足等問題。
文創產品對文旅產業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F在,位于建陽考亭書院的道南漢服文化體驗館正在建設過程中,預計將于明年初開放。道南漢服文化體驗館建成后,將實現漢服租賃及拍攝、“朱子四禮”展示與體驗、傳統文化培訓、傳統節日民俗活動的舉辦等功能。
而立足閩北各地特色,道南漢服文化體驗館也開發出了一系列文創產品,比如考亭書院立體模型手工拼圖、“天圓地方”立體模型手工拼圖、朱子人偶擺件、古風發簪、仿古小宮燈等。
放眼閩北大地,人文古跡滿載歷史,一磚一瓦暗藏文化,碧水丹山皆有故事。如何在我市發展文創產業?仍是一個困難的考題,但可喜的是,已經有不少組織、群體在努力的路上。
“漢服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可以讓‘同袍’從單純的漢服愛好上升至文化責任感,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狈冻芍艺f,“漢服熱”雖說正在持續升溫,但也要警惕成為曇花一現。
當閩北的“同袍”們將漢服不僅僅作為愛好,而將其當作守護朱子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再融入至本地文旅產業的發展大潮中,南平漢服文化將得到更為厚重的內涵和廣泛的外延。
漢服文化隨著閩北兒女的腳步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而南平文旅產業也在漢服文化的發展中迎來新的發力點。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