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十三五”期間,雜多縣針對“久困于窮”的全縣711戶313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薩呼騰鎮吉乃灘分成2個小區進行集中安置,其中,牧人幸福家園集中安置270戶,牧人希望家園集中安置441戶。從不蔽風雨到住有所居,搬遷,給了牧民們希望與幸福。
搬遷之前,昂文丁增居住在雜多縣查旦鄉躍尼村,那里全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高山,全家人一年四季擠在一個帳篷里,放牧為生。夏季還好過,一到冬天就數著指頭過日子,風霜雨雪天天見,特別難熬。
惡劣的生存條件下,一年到頭家里的收入也就2萬元,一家人省吃儉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想蓋一間房,但是這個愿望終究是一場幻影。加上昂文丁增自己沒有什么手藝,走出高山去縣城打工著實需要勇氣。縣城路途遙遠,去一趟家里就會捉襟見肘。對于這樣的生活,昂文丁增的心里只有一個字,“苦”。
2017年10月,昂文丁增舉家遷往雜多縣城,開始了新生活。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內配套完善,有衛生室、警衛室、健身廣場、物業服務窗口、超市等,真正讓昂文丁增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便捷。昂文丁增開玩笑地說:“現在每次上山去挖蟲草,最想念的就是家里的馬桶……”
“安居”是奮斗的基礎,有了“安居”,“樂業”又是一個大問題。牧民們除了放牧,沒有其他生存技能,為了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雜多縣委縣政府制定了《雜多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規劃》,并按戶制定了脫貧方案,實現了牧民搬遷與脫貧同步,安居與樂業并舉的愿望。
尕它和昂文丁增一樣,由于居住的環境條件惡劣,加上本身沒有致富的本領,一度覺得生活沒什么盼頭。從結多鄉戰尕村搬到縣城后,他在村委會的申請和引薦下,現在在牧人希望家園小區“扶貧物業”公司當保安,一個月工資1200元,他踏實肯干,算是“端穩了飯碗”。
2020年,尕它的妻子利用縣上發放的“530”小額貸款,在小區門口開了一間饃饃鋪,她做的饃饃口感很好,在小區內有口皆碑。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每年也有5萬多元,日子過得還算安穩。用尕它自己的話說:“最起碼不用再借房子住了,是個有固定收入的人了。”
現在,扶貧搬遷兩個小區內共有200多個搬遷牧民在“扶貧物業”公司上班,政府公益性崗位改善了300多戶家庭沒有收入的情況,“樂業”問題迎刃而解。
為進一步激發搬遷群眾的內生動力,強化致富“造血”功能,雜多縣正在建設一個集學、訓、產、銷為一體的縣級牧民文化技術技能培訓基地,將開展以牧民文化素養、技能培訓、非物質文化傳承、特色產品生產等為一體的培訓,牧民可以免費參加,學就一身致富本領。
雜多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久美朋措說:“我們會根據牧民的興趣愛好開展培訓,牧民可以自由選擇培訓內容,讓他們覺得不要為了生存而生存,要用自己的勤勞和努力換取幸福,真正融入縣城,用心感受現在的新生活。”
不僅有培訓學校,雜多縣還組建了物流中心項目、冬蟲夏草扶貧產業商業綜合體、扶貧大酒店、扶貧汽修廠、大型智能溫棚蔬菜種植基地等“十大扶貧產業”,共投資21689.87萬元,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增收”的運作模式,提供就業和創業機會,真正從源頭解決牧民們的后顧之憂。
曾經遙不可及的生活,就在眼前了,內斂的昂文丁增止不住激動,他說:“我想學的東西有很多,最想學的是做生意,希望以后能在這些項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多學一些本事,創創業,讓我的小孩受到更好的教育。”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