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廬陵大地,古有贛江黃金水道,如今擁抱國道,高速公路,高鐵,機場 客流、物流、商流,乃至經濟流,無不趨于更高質量。人們交通往來,變得更便捷、高效、安全與舒適。
贛深高鐵今日正式開通。這是一條通往 富礦 之路。
贛深高鐵,是國家高速鐵路網 八縱八橫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南北大通道京港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如果說,2019年12月26日開通的昌(吉)贛高鐵,結束了吉安沒有高鐵的歷史,那么,贛深高鐵的暢達,則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與革命老區,發揮珠三角地區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經濟動脈。
深圳北直達南昌全程約3.5小時,直達吉安全程約2.5至3小時。更有廣州東始發,途經贛州、吉安、南昌的高鐵動車組。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與井岡山下這片紅土圣地成為遠親乃至近鄰。
時代在發展,我們亟須放寬歷史的視界。
市委書記王少玄多次強調,全市上下要 放大坐標系 。今年9月份召開的市第五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提升開放視野,不以吉安為世界、而以世界謀吉安。
市委副書記、市長羅文江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 十四五 發展的主要目標中提到,體現吉安特色優勢,強化工業強市核心戰略,聚焦發展 1+4 產業,建設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示范區,到2025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5000億元,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贛深高鐵的開通,不正是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
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陣地,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正朝著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前進。2019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面世。大灣區無疑是國家未來創新發展的重要試驗場,深圳無疑為其引擎。
更不用說,這條高鐵線上,還有一個老牌超大城市,中國 南大門 廣州。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其實吉安與深圳,素來交情匪淺。在井岡山經開區深圳大道和南山大道交匯處,這里建有吉安(深圳)產業園南山示范園。多年來,贛深港經貿活動周、吉安黨政代表團深圳考察學習、吉安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度合作辦學、吉安 深圳鹽田港鐵海聯運、吉安 深圳農產品產銷對接會、 三請三回 ,以及 粵港澳大灣區 電子信息產業招商推介會、招才引智新聞發布會、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會等大型招商產銷交流活動的開展,把吉安和深圳緊緊聯系在一起, 特區帶老區 演繹了一段又一段佳話。
特別是2018年以來,兩地采取 1+3+2 對接合作模式,聚焦產業這一核心,在農產品流通、文化旅游、柔性引才三個方面重點發力,加快建設深圳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深圳群眾生態康養基地 兩個基地 等,創造了 1+1 2 的不俗業績。
然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深圳是一個總部經濟集聚區,又是一個國際化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從世界各地流入市場信息流、資金流,流出管理信息流、創新投資流。吉安邁入高鐵時代,特別是贛深高鐵的開通運營,一方面有利于兩地要素資源流動配置,形成新的經濟帶和經濟圈;另一方面, 雙刃劍 現象也較為明顯,虹吸效應、過道效應、錯配效應和沖擊效應,都在所難免。這將進一步加劇區域間激烈競爭。
歷史規律告訴我們,一個地方的發展繁榮穩定,向來是在外部環境及周邊區域,持續機遇交互、良性互動和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那么,相對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南昌,以及我省南大門、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贛州,無論區位優勢,還是經濟發展活力、承載能力和綜合實力,都較吉安對沖高鐵時代帶來的負面效應更具量級。處在江西腹地、居于吉泰盆地、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發祥地,被譽為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 黃金走廊 的吉安,又該如何放大高鐵引領、集聚、輻射、帶動等正向效應?
對于后發地區吉安來說,高鐵,將為我們帶來更具吸引力的資金流、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特別是,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積極融入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圍繞打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中部地區創新發展新高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基地等目標,對于吉安產業升級轉型賦能、加快高質量發展,乃至大格局推進吉安全面現代化建設,高標準高水平建設 三區 ,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當下,一條以高鐵為軸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的 電子信息產業帶 正在我省形成。此產業帶將依托南昌、九江、吉安、贛州四地,大批量承接沿海電子信息企業轉移,通過工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帶動區域整體發展,為當地經濟注入新活力。
應該說,處于新發展階段的吉安,已經改變了過去外界認為老區觀念滯后、面貌落后、產業低端的狀況,展現了老區日新月異的時代風貌。5年來,我市綜合實力邁上歷史性臺階。地區生產總值從2015年的1420.3億元增加到2168.8億元,年均增長7.8%、高于全省0.2個百分點。吉安連續7年獲評全省綜合考評先進市。
園區內70%以上的企業都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井岡山經開區,聚焦電子信息首位產業,招商模式從最初 粗放式 轉向 精準化 ,重點圍繞LED和智能硬件兩大細分領域,實現 點、線、面、體、網 全鏈發展態勢。合力泰、木林森、紅板、平波、航盛、柏兆 電子信息產業特色集群逐步形成。巴斯巴等數字產業的洽談對接, 5g 新基建加快落地等,無不證明該區的努力。
形成 一區四園 發展格局的井岡山經開區,擁有15張 國字號 名片,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7.8億元,增長6.4%。在國家級經開區2016至2020年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該區由142位一舉躍入66位。
新起點上的吉安,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54.4%和35.2%、均列全省第一。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幅連續9年保持全省前三,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實現四年翻番,合力泰、立訊、木林森躋身百億企業行列,高新技術企業達547家、五年增加445家。 新三板 掛牌企業從無到有、達到14家,海能實業、明輝光電、國光連鎖、大自然藥業先后上市。15個旅游集聚區基本建成,新增國家4A級景區10家、基本實現縣域全覆蓋。
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走向世界的吉安,全面對標大灣區營商環境,推進政務服務全方位升級, 吉事即辦 政務服務品牌建設如火如荼開展。 企業吹哨、部門報到 領導領銜領辦、全程全科代辦 企業評部門、園區評干部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引領著產業和園區同步高質量發展。吉安正在釋放多重疊加的政策紅利,打造優越便捷的區位平臺,以更高效的政府服務、更周到的人文關懷、更完善的產業鏈條,讓更多企業真切感受到來自紅土地的溫暖。
早在昌(吉)贛高鐵通車之前,吉安就謀劃、規劃、擘劃了高鐵新區。建設目標 兩個龍頭 :中心城區產業發展龍頭、高鐵經濟帶龍頭。功能定位為兩個龍頭區:產城融合區、現代服務區。建設標準是 三城同建 ,即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生態城市。
這是吉安中心的中心。圍繞 高鐵引領、產業興城 目標,為培育壯大高鐵新區總部經濟、會展經濟和旅游經濟三大產業經濟,打造高鐵產業經濟發展平臺,市委、市政府在高鐵新區中心區域,規劃面積約3000畝的產業經濟核心區,建設由科創中心、總部大廈、星級酒店、酒店式人才公寓及LOFT人才公寓組成的 五指峰 建筑群;由會展中心、商業中心(城市商業綜合體)、游樂中心所構成的 三中心 ;由會展服務區、總部商務區組成的 兩區塊 產業項目。會展經濟、總部經濟、旅游經濟三大經濟產業支撐平臺呼之欲出。
目前,高鐵新區占地600畝,總投資16.5億元,一座五位一體 零換乘 的綜合交通樞紐,已經高質量投入運行。同時,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還有 八路四廊 、吉安國際會展中心。 五指峰 建筑群在今年底,將全面完成室外玻璃幕墻工程,吉安海洋世界在春節前投入運營。 兩區塊 項目,目前一期6棟施工至六層,春節前可全面封頂。
在 全員招商+專業招商+委托招商 相結合的 大招商 格局下,高鐵新區目前已經引進了中融商匯、龍川集團、紅星美凱龍、格蘭云天酒店、廣州豪億等企業。而湖南58科創集團等一批優質企業也有合作意向。一個具有濃郁時代氣息、全省一流的高鐵經濟樣板區和高鐵新區城市新門戶,正初具規模。
在高鐵帶動下,各類要素高速流動,多種業態深度融合,區域城鄉協調互動,釋放著巨大的高鐵紅利。吉安,不但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還有著深厚的廬陵文化底蘊,更有綠色生態這個最大品牌。今天,井岡山精神正不斷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一鼓作氣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吉安,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井岡蜜柚、綠色水稻、有機蔬菜、有機茶葉、特色藥材、特色竹木等六大富民產業,期待搭乘贛深高鐵走出深閨;主動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吉安高質量探索 兩山 轉化新路徑;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圍繞農旅融合的發展思路,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圈 與 贛中生態旅游圈 融合發展,為吉安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實現現代化是吉安人民的共同夙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贛深高鐵的開通,拓展了我市高鐵經濟新空間,給予吉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了 一二三 總體工作思路,戰鼓催征、時不我待。全市上下共同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把莊嚴承諾變為累累碩果,是歷史要求我們作出的回答。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