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進入初冬,勐海縣西定鄉暖和村茶園進入秋茶采摘末期,村民們正搶抓農時采茶、制茶。比往年秋茶季節停止采摘或以茶抵資雇人幫忙的情況相比,暖和村東暖新寨和桂花寨的村民今年對秋茶采摘多了不少熱情。
暖和村茶園面積約8000余畝,茶葉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由于長期生活在山區,村民文化水平不高,一直沿用粗放的茶園管理和制茶方式,經濟效益低,常常一家人忙碌大半年,茶葉卻總賣不出好價錢。
多虧了脫貧攻堅這幾年,村民的生態種植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 生態飯 。 暖和村黨總支副書記伍爬感慨地說,如今,村民們不僅知道了除蟲要用粘蟲板,施肥要用有機肥,還真切地看到了茶樹嫁接改良帶來的顯著經濟效益。
2020年1月,在州委政法委的全力幫助下,暖和村以東暖新寨和桂花寨為試點,引進1.4萬余條優質枝條對本地茶樹進行改良嫁接。同時,向村民大力普及生態種植知識,邀請技術人員進村推廣手工制茶技術,引導村民轉變固有思維,提高茶產業經濟效益。
往年的春茶季,村里普通干毛茶一公斤百元上下,嫁接改良后的干毛茶,居然賣到了500元一公斤! 東暖新寨村民咪圖說,隨著嫁接改良后茶葉品質和手工制茶技術的不斷提高,他們一家把茶葉賣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價格。
據咪圖回憶,2014年以前,大部分村民沒有專門的鐵鍋炒茶,用的是炒菜鍋,茶水中經常能喝出蔬菜的味道;鮮葉不萎凋直接入鍋,喝起來苦澀難忍;修枝直接用砍刀,好好的大樹茶砍成了臺地茶;為了提高產量,用了不少化肥,結果茶葉芽長得挺多,但味道不好;為了防蟲噴灑農藥,有時候農殘超標,茶葉賣不出去 如今,這些不科學的做法,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笑話。
據了解,嫁接改良茶樹屬于大葉種,相比暖和村本地種植的小葉種茶樹品質更加優良,口感更厚重,回甘更明顯,茶葉也更耐泡。 往年這個時候茶葉的品質下降,價格不高,我們基本上不采茶了。但是,嫁接改良后的茶葉味道好很多,價格也好,我們就繼續采茶、制茶。 桂花寨村民取嘎說,往年秋茶末期的干毛茶一公斤只能賣到70元左右,今年,嫁接改良后的秋茶每公斤能賣到150元。
好的生態才能種出好茶,好的環境才能實現長久效益。 生態茶+茶科技 新模式鞏固了暖和村的脫貧攻堅成果,也開創了鄉村振興新局面。如今的暖和村,科學種植生態茶的理念深入人心,科學理論和技術持續賦能。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年,越來越多的暖和村民沿著生態產業之路,走向鄉村振興幸福路。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