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態之基。近年來,南昌市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全面推進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成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構建了“水凈流清家園美、河湖環繞潤豫章”的良好水生態環境,給英雄城南昌增添了靈秀之氣。
水光瀲滟城方好
12月15日,當林麗把電子喜帖發送出去后,婚紗照中水天一色的唯美畫面一下吸引了微信好友的關注。“這是在哪拍的?背景真美!”等問題隨著祝福發送給林麗。“就在南昌啊!這樣的地方南昌很多!”林麗回復時不忘“開導”一眾宅男宅女,“快走出去尋找南昌的美吧!”
林麗所言非虛。隨著我市水環境治理、水景觀建設的不斷推進,艾溪湖濕地公園、魚尾洲濕地公園 、九龍湖濕地公園、瑤湖郊野森林公園、象湖濕地公園、贛江市民公園和贛東大堤風光帶等美輪美奐的親水景觀,已經成為許多婚紗攝影機構的取景地。走進這些公園,總能看到一對對即將邁入婚禮殿堂的新人,在這里留下人生幸福時刻的唯美記憶。
對多水的南昌而言,建設生態文明,關鍵是要做好水文章。為了這一汪清水,南昌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攻堅戰,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開展了以“清潔河湖水質、清理違章建筑、清除違法行為”為重點的“清河行動”和“清四亂”等專項行動,積極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18類涉河污染問題和違法占用、亂占濫用、占而不用等河湖亂象。2020年以來,全市共摸排發現“清河行動”突出問題416項,“清四亂”專項行動突出問題243項,完成率達100%,解決了一批危害河湖健康、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與此同時,南昌市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全覆蓋、江河湖庫全納入、區域流域相結合”四級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全市共有河(湖)長1440人,全市所有河流、湖泊納入河湖長制管理,重點河流湖泊編制“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做到因河施策、系統管理。此外,設置“河小青”志愿者、民間河長、企業河長和生態檢察室,成為河(湖)長制的有益補充。
南昌市規范河長履職,市級河長每年巡河不少于3次,縣級河長每季度至少巡河1次,鄉級河長每月不少于1次,村級河長每周不少于1次。截至目前,市、縣、鄉三級河(湖)長共巡河(湖)6545次,市河(湖)長辦共下發督辦函51件,協調解決了一大批涉水突出問題。
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南昌全市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0.9%;贛江、撫河南昌段斷面水質優良率穩定達到100%,贛江干流10個斷面水質全面達優。
漁民“上岸” 江豚“安家”
仲冬時節,漫步在南昌市東湖區揚子洲的贛江之畔,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幾只江鷗在江面上盤旋飛翔,不時能看見江豚“組團光顧”,它們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姿態呆萌,引來眾多市民駐足圍觀。
揚子洲鎮三面環水,有四五個村曾“靠水吃水”,以捕魚為生或作為副業增收,其中漁業村系專業捕魚村,有300余年捕魚歷史。2020年5月,南昌市啟動贛江南昌段“十年禁漁”,該村退捕漁民達605人。
據了解,為切實保障揚子洲退捕漁民的生產生活,南昌市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向漁民發放船具、網具回收款781萬余元,穩步推進退捕禁捕工作。為切實解決漁民后顧之憂,順利實現轉產就業,東湖區還出臺了退捕漁民就業保障實施方案,推出了送崗上戶、免費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就業援助等系列服務,同時積極開展漁民社保參保工作。
退捕禁捕帶來了好生態,好生態帶來好日子。近兩三個月,漁業村村民自辦的“漁洲飯莊”特別紅火,有不少食客正是觀江豚的市民。這令郭細根等老漁民及經營飯莊的郭友誼等村民對禁漁舉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感慨道:“漁民洗腳上岸,不僅保護了江豚等瀕危珍稀野生動物,其實也是保護了我們自己。”
此外,南昌市還積極推進贛江非法碼頭及船舶污染整治,徹底關停、拆除了34家取締類碼頭,切割遷移了贛江流域核心區的22艘泵船、僵尸船,拆除110臺吊機。同時,清理了200余艘亂停亂靠船舶,打造了全省首個設立專門錨泊區的港口。復綠碼頭岸線,填筑土方約40萬方,鋪設草坪6.7萬平方米,恢復了岸線周邊的生態環境。
水凈流清 成效明顯
走進象湖濕地公園,記者看到的是一派野趣自然的景象。湖中的水生植物生機盎然,野鴨、白鷺不時“一飛沖天”,游園市民踏著生態駁岸,可以與湖中清水進行親密接觸。南昌水生態文明建設,給城市帶來了靈氣,給市民帶來了福利。家住施堯路的涂鳳琴告訴記者:“我和老伴經常來這里晨練,因為這里的景色很好,空氣清新,在這里做做運動,心情也變好了。”
據工作人員介紹,象湖風景區以“停止象湖一切經營性養殖”和“清淤截污”的方式來保證象湖水質,對原有魚塘和駁岸進行自然化處理,創造各類湖面、林地、荷塘、草洲等豐富地貌,種植大量濕地樹種、水生植物、地被植物等,并放養魚、蝦等各種水生動物,形成穩定的生物多樣性系統,為鳥類、水禽等創建一個理想的棲息場所,為市民打造自然、生態、野趣的濕地景觀和新穎獨特的“水上森林”。
這只是南昌水環境治理,展現水生態文明的一個縮影。我市通過實施城市水系引水活化、河湖水系清淤截污、河湖生態修復治理等工程,形成了“一江通三河、九龍串十珠”的水系格局,中心城區主要水體水質由劣五類或五類提高到了四類以上。現在,城區居民出門步行15分鐘可見水,且可見的水體水環境、水生態良好。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