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種下”太陽能光伏板,致富又環保,這在長嘯村可不算新鮮事。棚下栽菇、棚上發電的“發電菇棚”、曬著太陽就把錢掙的“發電屋頂”、遍布村莊的“發電車棚”……這些太陽能光伏板,既是當地村民的“致富傘”,又是長嘯村打造零碳村莊的一大“法寶”,全村1年減排4800多噸二氧化碳。
不久前,全省第一批低(零)碳鄉鎮(街道)、村(社區)及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創建單位公布,長嘯村榜上有名。近日我們前往長嘯村,探究這個低碳村的節能奧秘。
棚下栽菇棚上發電
站在長嘯村村委會二樓,往南望去,縱橫錯列的光伏板之間,一條條電纜連接到變壓器,源源不斷地將清潔能源傳輸到電網。
“那是我們的農光互補食用菌示范基地,一個大棚屋頂就是一座小型光伏電站。”村黨委書記許國初說,基地占地107畝,安裝太陽能多晶硅組件1.88萬塊,年發電量550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1680噸標煤,減排4350噸二氧化碳。
“棚下栽菇,棚上發電,是我們村的特色。”許國初帶著我們前往食用菌示范基地,邊走邊聊起長嘯村的發展歷史。長嘯村以前是生豬散養大村,環境一度比較差。后來生豬退養后,村里引導村民發展污染少、效益高的菌菇種植業。2015年,長嘯村通過土地流轉,先后投資600多萬元,搭建了71個標準菇棚。
這么多的菇棚屋頂,空置著是不是太可惜?恰好一個機會出現了。位于袁花鎮的浙江晶科能源公司當時正在大力推廣光伏應用示范項目,在菇棚上方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這種“農光互補”的新模式是不是可行?
請輸入圖片描述
2015年9月,“發電菇棚”開始試運行,效果出奇的好。“秀珍菇的生長特點喜陰耐濕,在菇棚上安裝光伏板不但不會影響菌菇生長,而且還能遮擋紫外線光譜抑制植物害蟲生長,菌菇長勢更好。”許國初說。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基地門口,一陣菌菇味兒撲鼻而來。每年5月到10月是秀珍菇的豐收期,現在我們在為明年開春后的菌棒培植做準備。村民許益民是基地的種植戶之一,一共承包了7個菇棚,今年是他種植秀珍菇的第5年。行走在菇棚間,太陽光被光伏板遮擋得嚴嚴實實,室內顯得有些昏暗,溫度陡然下降了幾度。“在這種環境條件下,秀珍菇的長勢格外好。”許益民給我們展示了自家秀珍菇的照片,“你看,菇柄越白菇扇越黑,說明秀珍菇的品質越好,價格自然賣得越高。”
請輸入圖片描述
“今年秀珍菇價格賣得不錯,均價是每斤7元。我每天能賣出6000多斤,銷往上海、江蘇等地。”許益民算了算,今年他種植秀珍菇的利潤預計能達到20萬元。
小菌菇撐起了一把“致富傘”。去年,整個基地吸引了全村200多名原生豬養殖戶前來就業,共生產秀珍菇180萬棒,年產值達到15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80多萬元。如今,長嘯村還把基地與景區建設結合,打造成為可玩、可看、可體驗的景點,成功創建浙江省AAA景區村莊。
曬著太陽把錢掙了
走出基地,我們恰好遇到村民俞再明,他剛從村委會辦完事準備回家。“今年冬天天氣不錯,我們屋頂上的光伏電站每天能發不少電。”俞再明邀請我們去看看他家的“發電屋頂”。
幾年前,俞再明把家搬到新村安置點,建起了三層小洋房。沿著閣樓爬上屋頂,我們看到這個屋頂有些與眾不同:8塊光伏發電組件構成了一個坡度約30度的藍色“屋頂”,充滿了現代感。“你看看周圍,好多人家都裝著呢。”順著俞再明指的方向望去,不少村民家的屋頂上鋪著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截至目前,長嘯村已有31戶家庭參與家庭光伏發電項目。
請輸入圖片描述
光伏板下的電表箱里,跳動的數字實時記錄著發電量。“冬天日照短,一個月的發電量在150多度,夏天的時候最多能到200多度。”俞再明說,一年下來,他家總發電量有2000多度,收入2000多元,“錢都打到電費卡里,家里的電費也從這張電費卡里扣。這樣不但每個月不用交電費,而且到年底還有余額,曬著太陽就把錢掙了,從沒想過有這樣的美事。”
“這不僅是一筆經濟賬,還要算算生態賬。”許國初說,去年長嘯村31戶家庭總發電量達到22.3萬千瓦時,換算下來,等于節約68噸標煤,減排176.9噸二氧化碳。
從俞再明家出來,我們繼續在村莊里行走,一盞盞太陽能路燈矗立在道路兩旁,成為村里的一道風景線。“我們27個村民小組的主干道上,已經全部換成太陽能路燈,共安裝了260多盞。”許國初說。在長嘯村,除了太陽能路燈,還有兩創園區的屋頂、公共停車場的棚頂上,都建有一個個小型光伏發電站。全村利用公共碎片空間建有光伏電站4個,年發電量近34.4萬千瓦時,可節約108噸標煤,減排284噸二氧化碳。
要想打造零碳村莊,除了減排當然還要中和。“零碳”概念很新,村民不會算碳排放量多少,但知道一個最簡單的原理:“綠化”是吸收二氧化碳最自然的良方。
亭子橋港河畔,綠樹成蔭;濱水木棧道旁,果園密布;千畝糧食功能區里,稻禾綠白鷺飛……近年來,長嘯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萬物生長風景廊道”,生態名片越擦越亮。目前,長嘯村已成功創建省級森林村莊、國家級綠色村莊、全國文明村,全村林木覆蓋率達68%。
“這棵幾十年的老樹,現在是我們村的‘網紅樹’了。”許國初說。這棵樹位于河堤畔,樹干筆直、樹冠茂盛,在打造景點時特地被保留了下來,如今樹下常常有不少村民打卡拍照。今年,長嘯村打造“花溪俠影”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利用鄉村土地、水域、民居等資源打造鄉村旅游新場景。與此同時,村里還成立了“鄉賢智囊團”,出智出資,引導村民豐富鄉村游業態,提升景區村莊的整體品質。
“零碳”理念,為長嘯村帶來了巨大改變。“下一步,我們還將擴大太陽能光伏板應用規模,推廣‘農光互補’2.0版。”許國初說,除了鼓勵村民在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外,計劃開發“水上光伏+光伏建筑一體化+光儲路燈+風光綠色照明+光儲座椅+光儲垃圾桶”等綠色能源產品,每年再減少碳排量139.67噸。
“游客多,目前向村里申請開辦民宿、農家樂的村民達到了17家,今年預計村集體收入能達到550萬元。”夕陽的余暉給長嘯村鑲上了一層金邊,站在人來人往的咖啡館前,許國初笑得很自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