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
徐州市已開通
徐州至蕭縣、
徐州至
宿州、
徐州至
棗莊省際毗鄰公交,并謀劃在“十四五”時期,實現毗鄰縣(市)區公交通達率達到100%。一個以
徐州為中心,2小時內通達周邊市縣的區域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正日趨完善,逐漸串聯起
徐州都市圈的“跨城生活”“跨省通勤”。
省際毗鄰公交線路越來越多
12月9日上午10時整,伴隨著第一輛K500毗鄰公交車開出公交總站,銅山區“房村客運站—靈璧公交總站”毗鄰公交正式開通運營。它解決了銅山房村鎮和
安徽靈璧縣兩地沒有公交車的歷史,實現兩地公交互聯互通,不同程度地滿足了蘇皖兩省兩地群眾的出行需求。
據了解,該條毗鄰公交線路全長70公里,途經靈璧縣多個
鄉鎮及房村鎮3個行政村。發車班次為首班6:00,末班17:40,全程運行約1小時40分鐘,發車間隔高峰20分鐘,平峰40分鐘,采取階梯票價,全程不超過9元。
此前,靈璧公交程廟終點站距離房村客運站5公里,K500毗鄰公交線路開通后,解決了“最后5公里”難題,到達房村客運站可換乘房村至銅山新區線路、
徐州觀音國際機場班車等多條線路,實現接駁運輸,通達銅山區及
徐州市各地。
銅山區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表示,銅山、靈璧兩地開通省際毗鄰公交線路是兩地群眾的共同期望,為兩地群眾出行提供極大便利,“不僅能讓兩地居民的出行質量和出行安全得到保障,同時也能促進蘇皖兩地互聯互通,助力毗鄰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說。
從市域角度來看,省際毗鄰公交并不是新鮮事物。早在2019年,
徐州到蕭縣跨省毗鄰公交開通,掀開了
徐州市周邊地區客運班線改造升級的序幕。
安徽省蕭縣距離
徐州不足30公里,人緣相親、地緣相接。2019年3月,
徐州開通了往返
徐州淮西客運站及蕭縣火車站的跨省公交線路——徐蕭城際公交901路。該公交線路實行單一票制,票價比原來便宜了40%,高峰時段發車間隔10分鐘,極大方便了
徐州、蕭縣居民的日常出行。
“原來到
徐州要90分鐘,現在只要50分鐘,幾乎每個周末俺全家都要來
徐州逛街買東西。”家住蕭縣縣城的王女士告訴記者,這條線路十分忙碌,周末經常“沒有座”。
同年11月,
徐州還開通了至
安徽宿州的902路、K902路城際公交,線路全長約82公里,初期投入12輛新能源電動公交車,惠及
徐州和
宿州兩地居民。
2020年底,徐棗城際公交906路開通,線路全長約90公里,起訖點分別為
徐州汽車總站和
棗莊市中區客運中心站,這也是
江蘇與
山東之間又一條省級毗鄰公交線路。
省際毗鄰公交的開通,是推進淮海經濟區各市之間互聯互通、實現毗鄰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借助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
徐州進一步加強與鄰近省市的協同合作,對帶動淮海經濟區的洼地崛起、促進老工業基地轉型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引領作用。
淮海經濟區各市謀劃公交共建
隨著越來越多省際毗鄰公交開通,一張以
徐州為中心的區域公交“服務網”正悄然鋪開。記者了解到,淮海經濟區正在研究醞釀各城市之間的城際交通,將原來的城際客運進行公交化改造,形成區域一體化的公交網絡。
日前,
徐州市交通運輸局與
棗莊市、
宿遷市、
宿州市、淮北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召開了專家評審會,共同審議通過了《淮海經濟區公共交通發展規劃研究》。
各市交通運輸局一致認為,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未來
徐州要加強與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市域和道路交通、毗鄰地區公交線路對接,要打造多層次一體化的城際公交服務體系。要注重多種運輸方式統籌銜接,發揮組合優勢,和都市圈其他城市共譜公共交通發展新篇章。
記者翻閱發現,《淮海經濟區公共交通發展規劃研究》共分五個部分,分析了淮海經濟區十個城市道路客運交通現狀,借鑒國內外尤其是長三角地區公共交通發展的成熟經驗,梳理互聯互通難點。該規劃研究還提出了具體的規劃方案,建議區域各市“力爭構建‘多模式、一體化、強銜接、優服務’的區域公共交通體系”,計劃把
徐州市100公里范圍之內原有的客運班線進行整合改造,打造更加便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區域各市交通運輸部門均表示,將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拓展公共交通發展,以綠色、安全、便捷的理念引領公共交通發展,以擔當作為的責任感創新公共交通發展。”
徐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區域公共交通一體化,必將為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區域交通一體化步伐加速
公共交通互聯互通,是淮海經濟區交通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近年來,淮海經濟區十市積極推動交通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落地落實,形成了同頻共振效應,交通一體化建設初顯成效,也為公共交通互聯互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路網方面,徐淮阜高速、徐淮快速通道主體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徐臨高速、徐民高速單曹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一批高速公路項目納入各層級“十四五”規劃中。
與此同時,各市還形成合力,強化省界路網管控。
徐州、
宿州、
臨沂、
棗莊、
菏澤等市公路局開展合作,在蘇皖、蘇魯省界路段共同維護安全運輸環境。
隨著淮海經濟區交通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區域內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區域互聯”的
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已初步形成。
在此基礎上,
徐州市不斷強化中心城市對外道路輻射能力。
徐州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推進
徐州與淮海經濟區城市互聯互通,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的通達深度、覆蓋廣度、服務效能,有序推進
徐州—淮北、沛縣—微山、沛縣—魚臺、豐縣—碭山、豐縣—單縣、新沂—郯城等省級毗鄰公交,道路班線客運定制化率達到70%,毗鄰縣(市)區公交通達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