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2月17日,2021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了“考古五糧液”研究項目成果。開幕式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對“考古五糧液”項目做了簡單介紹,并發布了項目成果。
據了解,“考古五糧液”研究項目歷時18個月,由考古組、文保組、科技組、資料組、環境組等多個專家工作組組成,100余位考古人員參與,匯聚了30多位國內考古學和行業頂尖專家,采用多學科協作,科技考古與傳統考古結合的方式進行考古研究。項目總發掘面積超過2000平米,發現遺跡現象95處,出土可修復文物600余件,是目前中國酒業考古歷史上參與人員最多、運用學科最全、連續工作時間最長、專家陣容最強、發現前店后坊格局保存最好、發掘釀酒遺址要素最全的考古工作。
在對宜賓全域開展考古調查的基礎上,重點對“火燒房釀酒作坊遺址”、歷史上的古官道“走馬街遺址”、毗鄰劉鼎興古酒坊的“葉家院子遺址”和五糧液501車間的老酒坊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均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
“火燒房釀酒作坊遺址”展出的部分物品(陳憶攝)“考古五糧液”研究項目運用綜合考古手段,將宜賓主城區人類生產生活年代追溯至商代早中期;豐富了漢代以來宜賓城市發展史的實物資料;為以“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為主要特征的宜賓多糧大曲釀酒技術和五糧液古窖池群歷史年代提前至元代提供了實證,為溯源宜賓乃至中國南方白酒釀造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
唐飛介紹,在五糧液張萬和作坊區域發現了有距今3500年左右的文化堆積層,首次從考古實證和文獻資料相結合的研究角度,將宜賓主城區的人類聚居活動歷史追溯到商代早中期。在“火燒房釀酒作坊遺址”中,發現了從漢代到明清時期綿延不斷的文化堆積,出土了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豐富遺物。并發現了明代城墻、清代臨街商鋪建筑、明清大型市政排水設施等遺跡現象,對豐富完善宜賓城市發展史有重要意義。
唐飛說:“結合已有歷史資料,以五糧液古窖池群、火燒房釀酒作坊遺址的發掘成果為基礎,基本厘清了從元-清以“五糧液”為代表的宜賓蒸餾酒發展歷史,為我國蒸餾型白酒起源發展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考古實證。希望通過‘考古五糧液’項目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能夠進一步厘清中國白酒的歷史傳承圖譜,為構建中華釀酒圖譜提供有力支撐,樹立中國白酒的文化自信,助力中國酒文化的全球傳播。”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