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鄉村振興“十四五”如何開局?
咸寧市給出答卷: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面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鄉村振興咸寧樣板。
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質效雙增。全市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50.51億元,增長22.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52元,同比增長26.1%。
全域美麗盛邀八方來客
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咸寧,全域美麗。
崇陽縣白霓鎮浪口溫泉,無論是別墅酒店,還是對面山林中的地球倉酒店,經常一房難求。
運營方三特崇陽公司總經理蘇武林介紹,這里既可以享受天然溫泉,又可以靜享田野牧歌。
位于白霓鎮油市村的小自然野奢度假酒店,由殷松甫2018年返鄉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其中300畝農田輪種水稻、油菜,吸引游客賞花海,觀稻浪。
該酒店專賣安靜,沒有大肆宣傳,24棟木屋需提前預訂,今年國慶節假期,提前一個月訂滿。并且,酒店只做住宿服務和簡餐,大型餐飲等交給了周邊的農莊,酒店做好推薦和導航服務,“讓周邊村民一起賺錢。”
每到周末,咸安區汀泗橋鎮星星村陳家溝美麗鄉村,真人CS、馬術、叢林穿越等項目,讓游客樂此不疲。
這是陳佳去年投資5000萬元為都市家庭打造的山中游樂園。建設期間,咸寧市、咸安區兩級黨委政府負責人多次到現場考察,協調相關部門安裝路燈,修好入園道路,接通了自來水等。
“華中康養地,中國桂花城!”咸寧市全面提升鄉村宜居宜游指數,崇陽、咸安先后獲評“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持續推進廁所革命三年攻堅,打好美麗鄉村建設持久戰。今年,咸寧開啟“萬千百”工程,即萬間鄉村旅游客房,千桌農家飯,百道特色菜,盛情邀請八方來客。
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強鏈延鏈補鏈
“這是枇杷肽!”12月2日,通山縣大畈鎮枇杷小鎮的地窖里,果酒香味醉人,湖北感通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阮峰請客人們品嘗公司最新產品。
阮峰介紹,他是大畈人,2013年返鄉投資,建設枇杷標準園,帶動父老鄉親一起種植枇杷。
到現在,大畈鎮枇杷種植面積2.3萬畝,約占全縣八成種植面積,年產量2萬噸以上,全鎮共有枇杷種植家庭農場15家,枇杷種植合作社8家。枇杷小鎮應運而生。
“不能只賣枇杷果。”從2014年開始,阮峰到煙臺、福建和武漢等地,走訪釀酒與植物提取專家,最終投資100多萬元,與省農科院和湖北工業大學合作,解決了肽提取技術,開發出枇杷飲料和枇杷膏。
“今年銷售10萬提枇杷肽,1萬盒枇杷膏,飲料500萬罐!”阮峰高興地說,科技創新賦能,枇杷果變產品,總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帶動了340多戶增收。
“農業產業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咸寧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介紹,該市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強鏈延鏈補鏈,圍繞茶葉、蔬菜(蓮)、生豬(雞禽及蛋制品)、中藥材、特色淡水產品、油茶、竹、桂花等8大產業,建立“一條產業鏈一名市領導領銜、一個牽頭單位負責、一個工作專班推進、一個工作機制貫徹、一個專家團隊指導、一名縣級干部聯絡”的聯席推進機制,力爭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300億。
目前,全市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54家。全力推進5000萬羽肉雞養殖全產業鏈建設,茶產業產、加、銷、游融合發展。組建茶產業發展研究院,茶企創新思路和工藝,青磚茶從“青磚”變“輕磚”,“茶磚”變“金磚”,截至8月已完成銷售16.8億元。
全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為解決農村實用專業人才問題,咸寧市連續五年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簡稱“一村多”計劃),共招錄學員1830名。連續四年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共招錄學員101名。通過“旺工淡學,分段教學”培養模式,初步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接班人”“脫貧致富帶頭人”“電商創業合伙人”的培養目標。
金定武今年46歲,外號“油茶寨主”,在老家通城種植7500多畝油茶。 他是“一村多”計劃學員。
當年,他沒考上大學外出務工。賺到錢后,他到溫州辦廠,2008年回到家鄉種植油茶。2019年,看到“一村多”計劃,他通過考試入學,當年44歲,是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圓了大學夢!”
在系統的學習中,他經常向老師、同學請教,在農業管理方面獲得很大進步。
目前,他已帶動周邊四個鄉鎮23個村的165戶農戶種植油茶。除此之外,他還帶著村民養魚、養雞、養豬,成立湖北省閣壁湖綠色產品有限公司。
赤壁市華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平華今年39歲,是咸寧市響當當的“蘑菇大王”,也是“一村多”計劃學員,去年他銷售菌棒40多萬棒,加上蘑菇,共有1200多萬元收入,帶動了280多戶農民增收。
咸寧市引進一批農業領域高端人才。認定國家級、省級、市級以及其他高層次農村實用人才653人,選派200余名專家人才到各類企事業單位和農村一線助力鄉村振興。
全面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基礎
“有個好支部,做啥都靠譜!”崇陽縣高枧鄉老胡洞村,是崇陽縣最偏遠的村莊,常年在家的人口不到200人。
村民最信賴的是村支部,現在大事小事村民都愛找支部書記廖利峰,“年輕,有頭腦,辦事踏實!”
該村曾是個軟弱渙散村,咸寧市開展專項巡察,制定“一村一策”,對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行整頓轉化,推動388個問題整改銷號,73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部整頓轉化到位。
今年34歲的廖利峰,醫學專業畢業后在醫院擔任過科室負責人,2017年回到家鄉開了兩家藥房,年收入不菲。看到家鄉太落后了,他將藥店交給妻子打理,返鄉當起農民。
他返鄉流轉土地建葡萄基地和中藥材基地,用工優先用村民。看到他熱心快腸,又有“板眼”,村民將他推選為村干部。“在組織的培養下,一天一天成熟。”
“跟著他干活不愁工錢,一年能有幾萬元收入。”村民廖雅琴說,今年換屆選舉,廖利峰高票當選村支部書記。
“強化黨建引領,選優配強鄉村振興基層帶頭人。”咸寧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扎實開展村(社區)“兩委”成員及后備干部“紅色體檢”,調整撤換不合格村(社區)“兩委”48人。考核續聘補充“千人計劃”709人,已調整村黨組織書記416人。
全面有效鞏固脫貧成果
“工作不留空當、政策不留空白。”咸寧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介紹,該市認真落實“四個不摘”精神,穩步推進有效銜接工作,確保脫貧不返貧、振興不掉隊。該市今年共落實銜接資金11.61億元,比去年增長18.1%。
崇陽縣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實,開展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困難戶,低保戶、大病重病戶、重度殘疾戶等“三類對象”的常態監測和幫扶。今年累計發放防貧保障救助資金182萬元。并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的清查和確權登記,保證脫貧對象穩定就業增收。
通城縣依托縣防貧服務中心,建立常態化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做到監測對象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建成“就業車間”15處,動員縣內企業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673人,落實“四員一崗”公益崗位就業1585人,及時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困難群眾640戶1027人納入城鄉低保,對39戶易返貧致貧殘疾人重點監測幫扶。
通山縣全縣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262筆1138.5萬元,調整農村低保對象1272戶2140人,發放農村低保金、臨時救助金7311.32萬元,落實光伏收益分配資金114.55萬元,安排對接鄉村振興項目566個、資金1.92億元。
嘉魚縣列支490萬元為貧困戶購買保災保價“產業保”“防貧保”“綜治保”,最大程度降低脫貧戶和監測戶產業發展風險。
赤壁市建成消費幫扶專館2個、專柜20個、專區7個,全市消費幫扶產品銷售額達3.34億元。
咸安區落實“一戶一檔一專班”,籌資200萬元落實“防貧保”,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果。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