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藍綠交織三岔湖
據悉,《報告》分為綜合篇、重點工作篇、區域亮點篇、典型案例篇、政策篇、附錄六大部分,多層次、多維度展示了 十三五 ,特別是2020年以來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最新進展,提出了 雙碳 戰略背景下,成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努力開啟超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愿景展望。
▲白鶴灘濕地蘆葦長堤
而《案例》集中展示了 十三五 以來全市各行業、各領域、各地區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成效和先進做法。包括城市低碳布局、低碳產業發展、綠色低碳交通、節能低碳建筑、能源替代優化、生態系統建設、公共機構示范、綠色低碳制造(技術)、制度平臺創新、低碳宣教合作等十個方面共100個具有較強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綠色低碳發展優良案例。
近年來成都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 綠色復蘇 要求,持之以恒塑造 一山連兩翼 城市空間格局,加快構建 5+5+1 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聚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低碳城市建設 636 工程,系統構建綠色低碳產業、能源、城市、碳匯、消費和制度能力體系,全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能源利用更加高效、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入選全球28個應對氣候變化基于自然解決方案案例, 十三五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評居全省首位,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廣深等全國十大城市最低,綠色低碳正加快成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勢。
▲綠意盎然的公園城市示范街
在推動經濟綠色轉型方面,成都突出低碳引領,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以新經濟為引領的高質量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經濟發展效益和質量持續提升。 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斌平介紹說,全面劃定66個產業功能區核心起步區,五大現代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9%,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生態環境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在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上,成都立足能源受端城市特征,堅持節約優先,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以清潔能源為主的用能格局持續鞏固。完善清潔能源供給基礎設施,加強重點領域節能降耗,燃煤鍋爐基本實現全域 清零 ,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44.2%,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成為全國首家實現電能零碳排放的汽車工廠。加快構建氫能產業生態圈,落地東方電氣氫能產業園,累計建成加氫站2座、推廣氫燃料電池車370輛,氫能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位列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四。
同時,成都還在改善城鄉環境質量方面下工夫,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流域水環境、重點區域大氣質量改善明顯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 成為城市新名片。推動 鐵腕治氣 ,實施大氣污染防治 650 工程,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0天,優良天數比例76.5%。推進 重拳治水 ,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 626 工程,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構建供排凈治一體化機制,錦江、沱江流域市控及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分別達100%、92.6%,錦江黃龍溪斷面水質全年達Ⅲ類。推進 科學治土 ,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 620 工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踐行 無廢城市 理念,加快提升固危廢處置能力,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實現 零填埋 。強化噪聲防控。堅持協同抗疫,簡化相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加強集中收治醫院和隔離點醫療廢物處置和應急監測。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
同步增強生態碳匯能力,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全面塑造 青山綠道藍網 城市空間形態,公園城市大美形態加速呈現。全域增綠行動深入實施,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構建,森林覆蓋率達40.2%,生態系統碳匯超200萬噸。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錦城公園、錦江公園等重大生態項目加快建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1平方米。累計建成天府綠道4408公里,有效串聯生態區、綠帶、公園,綠道經濟成為公園城市獨有的商業模式。廣泛營造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啟動實施林盤生態管護與修復204個。首次開展全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認定首批4個市級重要濕地。
此外,夯實綠色制度文化,成都強化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創新制定全國首部公園城市建設條例,出臺生活垃圾管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三岔湖水環境保護等地方性法規。制定 碳惠天府 頂層設計和配套制度規范體系,上線 碳惠天府 綠色公益平臺,國內首創的 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 雙路徑碳普惠機制加快成型。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