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安大爺今年70歲,最近3個月來頻繁頭昏并逐漸加重,但一直沒有去醫院做檢查。1個多月前,老人突然暈厥,醒來后左側肢體麻木活動不靈活,但很快恢復。由于老人有30余年高血壓病史,對腦卒中有些了解,于是立即到恩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就診。
該院神經內科醫生安排安大爺進行了頭顱磁共振、冠狀動脈CTA檢查、心臟超聲檢查、頸部超聲檢查、全腦血管造影術檢查。結果顯示,老人右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狹窄率為90%以上。左側頸總動脈側狹窄50%,屬于典型的癥狀性頸內動脈重度狹窄,有明確手術指征。
神經內科主任孫戰風表示,頸動脈是大腦主要供血血管之一,一旦堵塞極易導致中風、偏癱。由于現代介入醫學的發展,神經內科行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治療頸內動脈狹窄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也為廣大患者接受,但患者到底是行支架植入還是神經外科顯微手術治療,需要醫生仔細地評估。
孫戰風充分評估后認為,行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更有利于患者。于是,他邀請該院神經外科、影像科進行MDT(多學科聯合會診)并達成一致,結合最新指南建議,首選由神經外科為老人行右側的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
神經外科主任黃權及主任醫師鄧民強組織全科討論后,經過周到細致的術前準備,在麻醉科、手術室的配合下,僅用1個多小時便為老人實施了右側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順利為老人清除掉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和粥樣硬化斑塊,恢復了頸內動脈血流。
據了解,鄧民強是恩施州神經外科的資深專家,在全州率先引進并開展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也是目前州內完成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手術病例數最多的專家。
據介紹,術前影像提示,老人頸內動脈分叉部位較高,狹窄長度較長。術中探查發現,老人頸內動脈近乎閉塞,而且其內充填了大量硬質鈣化斑塊。而且,老人頸內動脈位于頸外動脈的下方,手術難度大。
經過術后密切監護,老人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無術后高灌注綜合征、腦卒中等并發癥,而且頭昏的癥狀明顯改善。經過一段時間后序治療,患者痊愈出院。
腦血管疾病位居人類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于中風。不論地區、種族,腦血管意外都是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發完全性腦中風患者120萬至150萬人。在腦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腦中風占75%至90%。對于腦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防上,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就是把關注的重點前移,即中風發生前的預防上。
臨床研究表明,30%至50%的缺血性腦卒中由顱外段頸動脈的狹窄性病變引起,如果不加以治療,超過70%的頸動脈狹窄癥狀性患者2年內腦卒中發生率可高達26%。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是目前治療癥狀性頸動脈狹窄的兩種主要方法。雖然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目前是治療頸內動脈狹窄的主流方法,但依然有許多的患者更適合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手術。作為預防腦卒中重要的神經外科利器,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是腦卒中防治的重要手段。
為患者進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還是頸動脈支架植入術,需要神經內科、外科醫生共同結合病人的具體特點綜合考慮。因此,頸內動脈狹窄的MDT(多學科聯合會診)診療模式,可以讓患者得到理想科學的精準治療。
恩施市神經外科在腦卒中防治方面,始終堅持預防為主,將關口前移,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的開展,標志著該院腦卒中外科治療又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
該院專家建議:腦卒中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至64歲勞動人群約占50%,危險因素控制率低。在日常生活中,要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注意戒煙、控制體重、加強體育鍛煉,減少以上危險因素,可使患者長期受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