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距離無錫垮橋事件過去僅僅兩年多,12月18日15時許,G50滬渝高速與大廣高速鄂州花湖立交交匯處再次發生跨線橋側翻,目前該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8人受傷。兩次嚴重的橋梁安全事故再次讓"獨柱墩橋"走上風口浪尖。面對"危險"的獨柱墩橋,我們能不能做些什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日前也采訪了合肥市相關部門。
超偏載成獨柱墩翻橋致命一擊?
2021年12月18日15時許,G50滬渝高速與大廣高速鄂州花湖立交交匯處發生跨線橋側翻,2019年10月10日無錫312國道上海方向K135處錫港路上跨橋出現橋面側翻,兩起事故共同的關鍵詞都是超載偏載和獨柱墩橋,事件發生后,有媒體再次聚焦獨柱墩橋梁的安全性問題。
據新聞報道,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透露,(鄂州)事發匝道橋是獨柱墩橋,事發時橋梁沒有施工,但有三輛貨車同向行駛,其中一輛是大件運輸,重量為190噸。該負責人稱,獨柱墩橋梁若出現嚴重偏載或者嚴重超負荷,可能出現扭轉現象。事發匝道橋設計荷載為公路1級55噸,具體執行標準為限重49噸。換言之,僅事故中的一輛貨車,就超載近400%。在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中,兩輛重型掛車的超載率均超過了400%,且嚴重偏載。某種程度上講,嚴重的超載、偏載問題已然成了獨柱墩橋梁不可承受之重。
此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就曾報道過,國家現行橋梁規范是2018版,相比之前的標準,新標準針對獨柱墩橋梁的安全系數、支座反力、使用條件、構造措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標準之前建成的獨柱墩橋梁,抗傾覆能力相對較低。對于這類情況,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固消缺,合肥市也正在全面開展這一工作。
市區獨柱墩明年年底前完成消缺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12月20日從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采訪了解到,合肥市市政橋梁獨柱墩安全隱患消缺工程目前已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了施工單位,近期即將組織進場施工,預計在2022年底前,可以全部完工。
據介紹,此次納入消缺范圍的橋梁囊括了合肥市市政橋梁中新技術規范前建成的所有獨柱墩,既有城市高架橋也是其它形式的立交橋匝道橋。
合肥市政橋梁329座,為市區兩級管理,相關部門根據前期評估資料,在設計荷載條件下,依據現行設計規范(2018)復核,部分橋墩可能存在支座脫空或抗傾覆系數小于現行規范要求等情況,需要進行進一步研判和處置。
最終確定的13座橋290個橋墩正是在2019年無錫垮橋事件發生后,相關部門對全市市政橋梁獨柱墩情況專項排查,報審之后確定的。
"對于橋梁管理和養護單位來說,避免獨柱墩橋事故,當下最主要的就是將這些現有獨柱墩一一加固消缺,將可能的隱患降至最低",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杜絕隱患還需"管理"上多下功夫
除了對照最新標準來消缺,還有沒有其它行之有效的辦法?
據了解,目前合肥市區所有高架橋都裝有限高架,禁止超高車輛上橋,避免超高超重車輛對橋梁的過度輾壓,這對于市區橋梁來說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另外,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已對部分公路橋梁試行動態稱重系統,車輛一旦上橋,車輛的實際載重等信息均能實時顯示,這樣無疑可以提升對超載超限車輛實時監控的工作效率。不過目前這樣的動態稱重系統尚未在市政橋梁中運用,未來市政橋梁安全監測方面能否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暫時還不可知。
采訪中,有業內人士表示,橋梁監測新技術手段的運用自然是好事,但是線上監測和線下處罰環節能否打通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盡可能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除了從橋梁結構本身入手外,更多的還需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畢竟類似無錫、鄂州這樣的事故偶發性因素也很大,"業內人士表示,橋梁設計標準在不斷提高,消缺工作只能說是把橋梁自身隱患降到最低,但是標準不可能無限制向上調,事實上,這兩起橋梁事故中,都是公路橋梁,相對來說,公路橋梁考慮到重型車運輸的需要,橋梁的荷載標準原本就比較高,但是這兩次事件的發生,也再次向人們敲響警鐘,橋梁設計標準是有限的,一旦超過這個極限,發生事故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所以在橋梁本身設計標準、結構安全進一步提升的同時,怎么去"管理"好橋上交通通行是個大問題。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