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1月19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公布首批“安徽省旅游休閑街區”名單, 亳州北關歷史街區名列其中。
12月8日下午,全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交流會在我市召開。
我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蒙城、渦陽兩縣被安徽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市歷史遺存豐富,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44處、市級59處、縣級116處,不可移動文物534處。
多年來,我市致力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保障、科學編制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等工作,特別是近幾年,我市先后投入2.5億元,實施北關歷史街區的改造提升工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10月,我市順利通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調研評估組評估。
在北關歷史街區花戲樓景區拍攝的深秋美景
多級聯動加大保護力度
我市成立了高規格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由市長任委員會主任,分管城建及文旅的兩位副市長任副主任,各業務相關單位為委員會成員單位,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局,市住建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各縣、區住建部門分別成立了名城保護具體辦事機構,完善了管理機制,健全了管理體制,市、縣、區、辦事處、街區形成多級聯動機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每年年初制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要點》并將具體工作分配到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各單位按照時間節點逐步實施。為確保任務按期完成,制定了《各縣、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任務分解督辦清單》按照時間節點跟蹤督辦。每年將3000萬元財政資金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經費,保障了修繕項目實施、規劃方案編制、歷史建筑測繪建檔、北關歷史街區管理等工作,確保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穩步推進。
我市還著力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精神,市住建委督促指導渦陽縣、蒙城縣人民政府加快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工作,目前,渦陽縣新華街、蒙城縣北大街已被省人民政府列為安徽歷史文化街區。按照《安徽省歷史建筑普查與認定技術導則》,經科學排查、合理論證并督促指導縣區做好歷史建筑公布工作,今年新增公布歷史建筑89處,目前,我市共公布113處歷史建筑,其中市本級68處、渦陽縣22處、蒙城縣12處、利辛縣11處。
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立法
一條條古樸的老街縱橫交錯,沿街店鋪的黑門白封板依次展開,各式各樣的磚雕、石雕、瓦當、牛角彎梁“爭奇斗艷”。行走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昔日的繁華市井味與今天的人間煙火氣交相輝映,這就是亳州北關歷史街區給人的第一感受。
1986年12月8日,亳州入列國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其北關歷史街區作為古城的核心區,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素有“小南京”之稱,是保存最完整的區域,最繁華時有著“三十六條大街,七十二條古巷”的美譽。在2008年的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中,共普查不可移動文物132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
我市組織編制了《北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把北關歷史文化街區列為一級保護區,重點保護白布大街、帽鋪街、爬子巷等被列為重點保護的老商業街和羊市街、純化街、老磚街等被列為重點保護的老民宅街巷,并同時提出保護與整治要求目標:改善水、電、路、綠化等基礎設施,促進亳州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新和協調發展。
為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做到保護管理有規可依,我市制定出臺了《亳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讓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有法可依,將歷史文化保護納入城市整體規劃;組織編制了《亳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支持和指導渦陽縣、蒙城縣、譙城區組織編制了《渦陽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蒙城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城父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同時,本著嚴格控制、加強保護的原則,認真做好保護規劃的審查工作,提高了保護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修編完成后我市將嚴格按照保護規劃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街區及建筑進行保護、修繕、利用等工作。
聘請專家顧問把脈名城保護
為進一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我市在全省率先聘請10位國家、省、市級經驗豐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顧問。這10名專家顧問分別是住建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委會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趙中樞;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名城學委會資深委員、住房城鄉建設部名城處原調研員、高級城市規劃師傅爽;住建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委會委員、中國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住建廳原巡視員張泉;住建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委會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何依;住建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委會委員、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學會資深委員、安徽省城市規劃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曉勤;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正高級工程師姚本倫;住建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專委會委員、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會員、安徽建筑大學教授劉仁義;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名城所學部主任、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楊開;安徽農業大學副教授汪興毅;原亳州市住建委副主任、工程師馬福光。
留住亳州文化基因和內涵
11月19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公布首批“安徽省旅游休閑街區”名單, 亳州北關歷史街區名列其中。亳州北關歷史街區位于亳州市譙城區北關,是我國明清時期商業市井文化的代表區域,也是亳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其入選首批“安徽省旅游休閑街區”,是我市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我市召開了帽鋪街修繕審查會議,對帽鋪街按照古建筑傳統工藝進行修繕,避免了“千房一面”,保留了歷史年代層次感,讓每個時代的歷史痕跡和生活記憶都有歷史留存,提升了宜居性;將亳州市老面粉廠工業遺產項目進行活化利用,并定名為城北往事項目;將老郵局和古淝公所、商湯文化園建設項目、渦河沿岸景觀及亮化提升項目、熟皮坑改造項目納入創意文化園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市渦河濱水片區的整體形象。
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名城保護與傳承工作,做好歷史建筑普查與認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提升等重點工作,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抓實做細,形成長效機制;加強歷史文化資源普查,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價值,梳理老城區歷史記憶、元素和符號,多層次、全方位、持續性挖掘歷史故事、文化價值、精神內涵,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有效利用中成為公眾的時代記憶,創新探索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開展與保護相適應的各類形式的商業經營活動;圍繞城市發展定位,促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城鄉建設融合發展,高質量謀劃發展、高水平引領城市建設,結合城市體檢工作,加強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優化提升歷史城區功能,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完善基本生活功能,形成宜居、宜業、有活力的特色城區。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