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買菜愛挑有蟲眼的,青菜烹飪前用米湯水泡半小時……以前,要吃上一道“放心菜”,大家得花費不少心思。現在,隨著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的實施,品種豐富了、產品優質了、品牌升級了,生產越來越標準了,一大批綠色有機放心農產品陸續上市,讓百姓可以吃得更加安心。
如何讓百姓吃上優質糧、放心菜?今年實施的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又賦予了什么新的內涵?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增加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的供給,重點就是要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今年,農業農村部黨組緊盯人民群眾“吃的優質、吃的特色、吃的安全”的美好期盼,把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要內容,印發實施方案,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工作合力,各地創新政策舉措,引導各類生產主體培育推廣優良品種、推行綠色標準化生產、打造知名農業品牌。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已經成為擴大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助推器和加速劑。
那么,這個行動是如何落到實處呢?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良種先行,激活農業高質量發展“芯片”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今年,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中央種業振興決策部署,全面啟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大行動,加快培育一批高產優質突破性品種,實現好種子產出好產品、好產品賣出好價格,品種培優帶動全鏈條高質量發展。
11月23日,農業農村部遴選發布了全國農作物、畜禽、水產領域各十大優異種質資源,一系列優異種質資源進入公眾視野。前不久,“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3個快大型白羽肉雞品種通過審定,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
位于山東省商河縣的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中心內,400多個示范種植的小麥品種長勢良好。中心負責人葉秀芹說:“新品種在這里同場‘競技’,經過至少6年的預試、區試和生產性試驗,通過專家評審,才有了這些百里挑一的好種子。”
在河南,今年優質專用小麥播種面積達1533萬畝,較上年增加183萬畝;黑龍江省將重點推廣畝產千斤以上的高淀粉玉米、畝產350斤以上的高產高油高蛋白大豆和適口性好的優質抗逆粳稻。
目前,以全國52個制種大縣和100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為骨干的種業基地“國家隊”,保障了全國70%以上作物用種需求,其中玉米和雜交水稻制種大縣年均產量分別占全國年用種量的85%和75%以上。
7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布局建設一批資源保護利用、育種創新、測試評價、良種繁育項目。今年中央財政對制種大縣的獎勵資金由10億元提高至20億元,單個基地大縣年度獎勵資金最高達到5000萬元,支持進一步提高良種供應保障能力。
綠色生產,穩產量提質量促銷費
6斤的禮品盒桃子,售價88元一盒,有了綠色產品證書,入駐上海的各大生鮮超市。江蘇泗陽縣王集鎮種桃大戶章健嘗到了綠色種植甜頭,他說:“有機肥替代化肥,粘蟲板、殺蟲燈等物理防治一起上,綠色保障了品質,接下來還得加強全產業鏈的標準化生產,帶動桃子接著漲身價。”
在重慶潼南萬畝檸檬種植基地,園區排灌系統、交通系統、機電系統一應俱全,土地深耕和改造后,按照每公頃不超過800株果苗的行距標準栽種檸檬幼苗并科學分區,確保種植環節科學化、標準化。“我們種檸檬用的都是農家肥、檸檬專用肥,從而在源頭上保證了檸檬綠色。我們與周邊的養豬場建立了合作關系,利用干濕分離處理后的農家肥灌溉檸檬基地,既滿足了檸檬基地用肥需求,也實現了循環發展、綠色發展。由于品質從源頭就得到了保證,果子還沒成熟基本訂單就滿了。”基地負責人李洪剛介紹。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通過“農場+學校”合作模式進行品質提升。南潯鎮慶豐園家庭農場已與浙江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引進黃桃新品種及“Y”形樹干養成技術。南潯鎮把提升行動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相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定期對本村的規模主體進行巡查,通過省農產品追溯平臺實時對追溯主體合格證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塑強品牌,打造“金字招牌”增效益
“質量就是市場,牌子就是競爭力。”在江西產茶大縣遂川,白土村茶農羅傳恩注冊并經營了多年“遂牌”茶葉,很有心得。今年,不少老客戶通過手機下單,他坐在家里指揮采摘、制作、發貨。“前不久,南昌一家公司一口氣訂了800斤,銷售額30多萬元!”
一只蝦致富一方人。全縣近80萬人中有20萬人從事產業相關工作,龍蝦對盱眙而言,不僅是一張名片,更是為當地經濟發展鋪就了一條富民創業的康莊大道。如何發揮好盱眙龍蝦品牌優勢,盱眙縣委書記鄧勇告訴記者:“我們將圍繞小龍蝦開展‘二次創業’,把最初的‘捕撈+餐飲’模式發展成為集科研、種養殖、加工、餐飲、電商、節慶、旅游以及文創產品開發等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線上線下融合推廣,讓盱眙龍蝦區域品牌行銷全國,走向世界。”
2021年,農業品牌首個行業標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指南》發布實施,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提供標準化引領。“品牌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也是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根本保障。要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強化標準引領,創新品牌營銷,加快培育一批精品區域公用品牌、優質農業企業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讓更多農業品牌成為地域名片和金字招牌。”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說。
標準化生產,把好農業生產的每道關
離開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就如無根之水一樣。今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聚焦糧油作物、特色經濟作物等重點品種,選擇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產業基礎好的農產品,首批確定了11個品種109個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示范帶動當地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
在浙江臺州黃巖區,“茭白全產業鏈標準綜合體”切切實實為農民帶來了實質的收益。當地通過實施標準化栽培與采收,茭白優品率提高了5%以上,農藥殘留合格率達99%以上。“通過實施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提高了,效益提升了,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了”黃巖良軍茭白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通過茭白與甲魚套養模式,一畝田可增收1萬元左右收益。目前,黃巖區茭白生產規模已達到2.2萬畝,年產量7.7萬噸,總產值超過4億元,已成為當地農業農村增產增收的支柱產業。
全國98%以上的椰子樹分布在海南,海南椰子一半產自文昌。近年來,文昌市政府提出30萬畝椰林種植工程,建設椰子集散地,制定全產業鏈標準,建立產品追溯體系,加快文昌椰子品牌建設。“只有椰子品牌打出來,銷售價格提上來,農民有錢賺才會多種植,文昌椰子產業才能越做越大。”文昌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郭勇說。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通知》,力爭到2025年,試點構建30個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構建形成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智慧監管,全程追溯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一旦有陌生人進入作業區,或者出現無匹配配藥記錄的打藥,再或者出現休藥期內采摘等非安全農事行為,設置在蔬菜種植大棚內的智能系統就會自動采集信息,識別報警。這是江蘇蘇州市開展的“陽光農安”試點建設成果之一。“陽光農安”首要目標是要實施“陽光生產”,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從單兵作戰轉變為協同作戰。通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銜接,不同部門可即時共享農產品檢測結果、產地來源等信息,各行其責、環環管控,加強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對接,有效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監管。
去年9月,“百年津沽”小站稻在全國上市。消費者掃描產品包裝上的溯源二維碼,能精確了解稻米產地、種植、倉儲、加工、品評和物流等信息。益海嘉里總經理助理宗愛輝介紹,產品選用“天隆優619”品種,結合“MAP智農”遙感技術監測,對農田實施全程數字化管理,實現了“唯有源頭好米來”的品控需求。在后續的原糧收儲、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通過益海嘉里集團特有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實現大米的美味、安全和環境友好。
“今年我們開展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對日常消費量大的農產品、生產中使用量大的農獸藥進行監測,抽檢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5%以上。針對豇豆、韭菜等問題突出品種,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對標“四個最嚴”要求,發布2021版農藥殘留限量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新增限量2985項。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意見》,強化日常巡查檢查,積極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試行。會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嚴厲打擊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行為,嚴格管理常規藥物殘留超標問題,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說。
關于明年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工作,曾衍德表示:“要實施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通過良種示范、標準引領,引導企業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知名農業品牌,推進農業全面綠色轉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