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過去,村道窄行路難、旱廁臭、環(huán)境臟卻難整治是為啥?主要就是地的問題——農村人念舊,老宅、雜物間、旱廁什么的,再破再爛也是自個家的,給多少錢都不愿意賣,也不樂意換。
那曾段自然村的村民為何突然開了“竅”,愿意主動“讓地”?這主要得益于建甌當地積極推進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2020年9月,建甌市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下稱“宅改”)縣,開始進行以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的“三權分置”等為重點的改革試點工作。
建甌是福建省面積最大、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市,鄉(xiāng)村人口37.2萬人,比重達68.2%,擁有筍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yōu)勢區(qū)、國家重點茶業(yè)產區(qū)、國家現代農業(yè)示范區(qū)等“多區(qū)疊加”優(yōu)勢,先后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228個村(場)的集體產權制度股份改革等工作,改革基礎扎實、發(fā)展空間廣闊,作為“宅改”的“山區(qū)范本”,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可建村是全國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但也與全國大部分農村一樣,逐漸出現了“人走房空”“建新不拆舊”的現象,村內閑置的老房,不僅有隨時倒塌的危險,而且宅基地資源長期閑置,變成“臟亂差”的集中地,因此被列為建甌市24個“宅改”試點村之一。
過去在建甌農村,有兩件事不能干:一是挖人祖墳,二是拆人房子。誰要敢動這兩樣,就算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急紅眼。
目前,可建村有7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村民731戶3126人,經過全面摸底調查,“宅改”涉及的農戶超過80%,其中114戶為一戶多宅,163戶為一宅多戶。
在“宅改”中,不動,是維護農民權益;動,也是維護農民權益。關鍵在于怎么動,動得合不合理、公不公平。
從2021年1月28日可建村“宅改”理事會成立伊始,大家就圍繞“宅改”將遇到的各種情況進行了討論,一起商議解決方案。
“不能光念文件,得用大白話說,讓大家知道要干什么、為什么干。”57歲的曾完弟是可建村人,也是建甌市派駐可建村的“宅改”指導員。他坦言,對“宅改”,村民雖不反對,但卻有很多顧慮,“你拆這家,就得把那家也拆掉。大家就怕不公平,怕這事有頭無尾。”
問題并非無解,辦法歸結為12個字——黨員干部帶頭,公平公開公正。
在村里的黨員干部、鄉(xiāng)賢能人的大力支持下,可建村“宅改”順利推進,目前已經拆退108處、8544平方米,其中宅基地騰退25宗、4666平方米。騰出了地,久拖不決的可建村本村及曾段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工作也得以再次開展。
“大家支持‘宅改’工作,我們更要給村民樹立信心。”可建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宅改”理事會理事長詹峰旺介紹,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4月29日,村里正式推出了“宅票”,通過發(fā)放“宅票”,回收農民的空閑宅基地,用于村莊規(guī)劃建設或產業(yè)發(fā)展。
“宅票”明確了宅基地四至邊界、面積,加蓋了村委會和“宅改”理事會的公章,村民可以通過抵扣、入股、流轉等方式盤活這一資產。
此外,“宅改”中,建甌當地金融部門也創(chuàng)新“宅改貸”項目,向符合“宅改”條件的個人和集體審批發(fā)放貸款,用于宅基地收儲、流轉、建房、裸房裝修翻修、新村建設等,目前已審批發(fā)放490萬元資金。
“‘宅改’中,我們更加注重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結合24個試點村的實際情況,把產業(yè)發(fā)展、鄉(xiāng)村建設等同‘宅改’結合起來,盤活過去的‘閑’地,讓鄉(xiāng)村發(fā)展更有動力、更有前景。”建甌市“宅改”辦常務副主任劉家旺介紹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