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2019年1月,政協恩施州八屆三次全會提出《關于 開展專項文明行動 推動恩施鄉風文明 的建議案》,州委高度重視,明確該建議案由州委書記領辦,州委宣傳部牽頭承辦,并出臺了《恩施州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3年來,全州上下圍繞《方案》,通過開展 一個中心、五大行動 ,提升精神品位,打造精神高地,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的強大社會氛圍,將人心聚攏在吾鄉吾土,用鄉風文明勾畫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同心圓。
聚焦重點,提出首份政協全會建議案
鄉村振興應該鄉風文明先行。 鄉村振興不僅要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更要加強鄉風文明、鄉村文化建設。 時間回到2019年1月舉行的政協恩施州八屆三次會議,會議提出州政協首份全體會議建議案《關于 開展專項文明行動 推動恩施鄉風文明 的建議案》,引發了委員們熱議。
全體會議建議案,是政協最高規格的建議,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方式。州政協首份全體會議建議案的產生是州政協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開創之舉和生動實踐。
鄉風文明意義重大、覆蓋面廣、系統性強、建設周期長,是全面小康路上的一道必答題,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靈魂和內在要求,推動我州鄉風文明建設關乎全局、關乎長遠。 州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吳建清闡述了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全會建議案主題確定后,工作專班擬定調研方案,在認真學習有關政策文件的基礎上,先后深入巴東、建始、利川部分鄉村及陜西省安康市、我省房縣實地調研,為起草建議案(草案)豐富了第一手資料。
建議案(草案)工作組在綜合分析調研資料、認真閱研上級文件、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建議從開展精神扶貧、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治理、殯葬亂象整治、先進典型培育等五大行動入手,推動我州鄉風文明建設。
工作專班幾經修改,幾易其稿,分別提交州政協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進行了審議完善,最終形成了提交政協恩施州八屆三次會議審議的建議案草案。
此后,州政協連續3年圍繞建議案的辦理和 三年行動 的實施情況開展民主監督。在監督過程中堅持效果導向,從注重 做了什么 向 做出了什么效果 轉變,確保民主監督不走過場。堅持工作創新,整合界別、黨派力量,運用信息化載體,綜合會議、調研等方式,努力做到情況清楚、建言有據、對策可行。堅持將協商貫穿監督全過程,形成 建議提出、責任落實、監督反饋、持續推進 的工作閉環,實現在監督中凝聚鄉風文明建設共識,在監督中匯聚鄉風文明建設智慧。
推動落實,鄉風文明落地生花
州委高度重視州政協八屆三次全會建議案,明確該建議案由州委書記領辦,州委宣傳部牽頭承辦。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在 富口袋 的同時,如何富腦袋、豐內涵,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煥發新活力?
強化組織保障,構建堅實后盾。州委宣傳部通過深入調研,組織起草《方案》,成立由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州委文明委成員單位和相關州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作出建設 一個中心 、開展 五大專項行動 的安排部署。按照部署,在縣(市)、鄉鎮、村(社區)三級分別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建立由縣(市)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和村支部書記分別任中心主任、所長和站長的組織機構,為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統籌資金保障,凝聚強大動力。《方案》出臺后,我州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州級財政預算,從2019年開始每年拿出400萬元打造40個試點村,三年計劃建成120個試點村,打造了一批 學有經驗、看有亮點、曬有形象 的鄉風文明建設示范點。同時,積極向上爭取社會服務與社會組織培育引導資金1000多萬元,投入開展移風易俗、家風教育、資助義診、心理疏導等城鄉社區治理創新項目,推動形成了農村志愿互助服務新格局。
完善制度保障,保證責任落實。我州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文明村鎮建設納入縣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縣市鄉村振興考核,層層壓實責任,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凝神聚魂。
3年來,我州多措并舉,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繁榮興盛農村文化,開展鄉風文明實踐活動,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全州鄉風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美麗蝶變,山鄉處處煥發新顏
您這個月參加文藝演出加3分,參加小組群眾會4分,一共獲得7分,您看看有沒有少加的?我這邊給補上。 11月23日,恩施市盛家壩鎮二官寨村 道德銀行 考核小組成員在村民潘發珍家核實考核分數。
11月以來,二官寨村成立 道德銀行 ,把道德積分作為村民自治的一項創新舉措,圍繞 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文明守規、擁護發展、保護環境、愛護家庭 等6個方面內容,依據村民所獲積分,采用兌換獎品、服務回饋等多種形式進行褒獎激勵,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道德銀行 的建立是全州積極落實《方案》,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3年來,全州各地因地制宜,入鄉隨俗,落細落小落實《方案》,推出了一批貼近地氣的精神文明特色品牌。
龍船調的家,家家有村花。 利川市柏楊壩鎮評選的 鄉村文明之花 ,被村民親切稱為 村花 。該鎮通過 鄉村文明之花 的評選,動員起全鎮婦女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基層社會治理中去,發揮婦女 半邊天 作用。目前,全鎮58個村組建 村花 志愿者服務隊,帶動柏楊壩鎮的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和鄉村產業的提升。
宣恩縣高羅鄉的32個村里,村村活躍著 和事佬 :他們為人熱情有耐心,處事公道有威望,化解矛盾有技巧,村民親切稱他們為化解村民矛盾的 和事佬 。
和事佬 作為民間組織參與調解處理矛盾糾紛,能夠充分發揮力量和智慧,做到早發現、早介入,并且不拘泥于程序、形式和時間、地點,根據矛盾糾紛的發展情況,主動、靈活地進行調解處理,既彌補傳統社會管理力量的不足,提高調解的效率,對于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在全州各地,干部與村民共坐一堂,討論農村政策、宣傳文明新風、培育優良家風、評選道德楷模已成常態。點滴之間,情感交融,推動民風鄉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美麗蝶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