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冬日寒風瑟瑟,欽州老百姓的心里卻泛起陣陣暖意。這份暖意,是困擾群眾許久的難事被解決;是急事在窗口單位立馬給辦結;是件件關系民心冷暖的要事,群眾“急難愁盼”的難事,放在了干部的心里,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了實處。
想群眾所想,憂群眾所憂,急群眾之所急。我市在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中,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基層治理體系等5大方面25項具體實施任務等內容。圍繞落實“四個一批”任務要求,印發市四家班子領導帶頭開展任務、重點任務、重點民生項目、十大惠民工程、公開征集微心愿、“硬骨頭”問題等6張項目清單,并明確每張清單的工作任務、工作措施、解決時限、責任單位等內容,由市領導、牽頭單位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掛帥推進解決,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在項目推進中的示范帶動作用,保障項目進度和效果。截至12月15日,6張清單409個項目已完成400個,占97.8%。
紓解“痛點”,辦實事還需問民意
民之所向,我之所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我市突出問題導向,在調研摸底、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建立調研臺賬,形成走訪清單、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動態更新完善清單,并結合行業特點、單位性質,分級分批精準制定重點民生項目清單,真正找準影響基層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
過去,當遇到替群眾辦事,解難題的事情時,只到群眾家中“走過場”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當以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找準群眾需要解決的“痛點”,以群眾所需作為辦實事的出發點、落腳點,確保為群眾辦實事才能不流于形式,走深走實。
為此,我市持續開展黨代表聯系服務群眾活動。充分發揮黨代會閉會期間各級黨代表先鋒模范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按照“出題”定單—“審題”交辦—“答題”落實—“評卷”問效的“三題一卷”工作法,各級黨代表依托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1043個黨代表工作室持續開展“傳黨聲、聽民意、引發展、促和諧”為主題的駐室活動,累計接待群眾9357次、雙向約見5157次、走訪調研11910次、民意征詢5820次,收集涉及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社保等方面的社情民意14769件;發出責任清單9316個,涉及各級部門131個,持續跟蹤通過層級聯動機制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9956件;建立志愿服務隊伍1123支,先后開展志愿惠民服務19069次,積極化解群眾鬧心的“難”“憂”“結”問題,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8164件,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錚錚誓言,黨代表工作室真正成為黨群干群溝通的“連心橋”、服務基層黨員群眾的“暖心巢”,黨代表履職盡責的“加油站”。
打通“堵點”,辦實事還得出實招
針對梳理出的“問題清單”,我市把做到為群眾解難題務實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來抓,制定“時間表”“路線圖”,逐項認領、明確時限,通過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下力氣逐條逐項解決各類問題。
“過去,小區里沒有物業,除了小區的垃圾不能及時清運而臭氣熏天之外,小區電動車被盜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我們小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后,不光小區環境大大地改善,在這里居住的安全感也增強了,政府真是給我們辦了一件好事!”家住鴻福小區的馮娟麗對這項家門口的“民心工程”贊不絕口。
馮娟麗說的這件好事,是今年我市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為解決老舊小區“臟、亂、差”問題組織實施老舊城區改造的項目。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創新落實以群眾需求為中心的理念。一改過去大投入辦民生的傳統觀念和做法,從群眾身邊的事和所需所盼入手,更加注重選擇一些資金投入小、群眾喜聞樂見而且能快速提升欽州城市軟實力的項目。組織實施老舊城區改造、小街小巷建設、十字路口重要節點提升、一江兩岸體育健身步道、口袋公園、照明亮化、市政維修等一批城市品質提升項目建設,挖掘岳霖、馮敏昌、蘇三娘、馮承垿、黃明堂、蘇廷有、戴路等一批歷史名人及革命先賢,通過在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城市建設、交通、住房、教育、社保、就業、文化體育、環保、鄉村振興等方面具體、合理、易于落實的群眾訴求,推動集中解決一批順民意、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急難愁盼”問題。比如花1萬元建成1個口袋公園,花3天時間完成群眾長期強烈反映欽州西往黃屋屯轉彎處經常交通堵塞和限高造成大車無法通行等問題的整治,短期內極大地改變了欽州歷史文化認可度不高、城市臟亂差的現象,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補齊“斷點”,辦實事還要有效率
“非常開心這么快拿到孩子的出生證,減少了我來回奔波的時間?!?2月16日,在市婦幼保健院出生即入戶辦證現場,市民勞健第一時間拿到剛出生孩子的出生證,實現了出生便拿證的“零等待”。這也是我市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出的又一項便民舉措。
為提高為民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從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足企業和群眾多樣性需求,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讓服務對象滿意,我市創新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機制。市領導率先垂范,主動到群眾身邊摸排民生訴求,圍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公立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商共建、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城市品質提升、縣域工業發展、“美麗村屯”建設和鄉村風貌提升、文化陣地建設、加強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僑務工作等主題開展調研活動,現場解剖麻雀,提出解決辦法和意見。全市通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提供7×24小時人工服務,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受理企業和群眾的咨詢、求助、投訴、舉報、建議等訴求,累計接聽群眾來電9.55萬通,按時簽收率99.31%,辦結率97.47%,回訪群眾滿意率93.48%。通過建立項目服務“五個人”、服務企業家“六個一”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推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請+告知承諾”“跨省通辦”等全區領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開展摩托車“送檢下鄉”和“聯考送考下鄉”服務,對政務服務網上受理界面適老化改造并配備專職導辦員幫辦代辦,啟用智慧終端為群眾提供1438個政務服務事項24小時自助辦理業務,黨員干部常態化深入基層開展志愿服務和認領“微心愿”等,有效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