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2月16日,甘孜州九龍縣三巖龍鄉柏林村,48歲的王洛呷正在豬場內挨個檢查每頭豬的身體情況,看看耳標是否蹭掉、蹄腳有無異樣
王洛呷在天禾畜牧養豬場工作已有半年,負責管理兩個場房近1000頭成豬,每天工作內容包括打掃衛生、消毒、照顧成豬健康。
到養豬場工作,我猶豫過,想著每天和豬打交道肯定又累又臟,而且讓我負責管理近1000頭豬,怎么做得完! 王洛呷笑著說, 沒想到實際工作并不費勁兒,這里的豬住二樓,吹空調有地暖,享受自動化喂食,全都依賴現代化的 機器幫手 。
智能化養豬 高效環保
生豬產業是九龍縣支柱產業之一,全縣存欄生豬3.3萬余頭、年產量2672噸、年產值8000萬元。目前,九龍特色品種藏香豬、黑山豬多采用散養、放養的傳統模式養殖,規模、產量、生長周期等受限。
去年,在九龍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在三巖龍鄉選址開始建設現代化生豬養殖場。 天禾畜牧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忠林介紹,現代化養殖場的優勢在規模和飼養模式上,在甘孜農商行貸款支持下,養殖場一期工程去年4月開始投資建設,目前有8棟場房,每棟場房12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現存欄生豬1500多頭。
作為九龍縣目前最大的繁育養殖一體化的生豬養殖場,銷售小豬仔為天禾畜牧養豬場的經營收入之一。該養殖場共養殖母豬180頭,每頭母豬平均每年產仔2-3胎,每胎產仔10頭以上,隨著養殖規模擴大,豬仔主要用于滿足周邊鄉鎮及涼山州冕寧縣的市場需求。
生豬市場也是該公司的主攻方向。結合九龍氣候,一頭豬的養殖周期為6個月,125公斤左右可出欄。陳忠林預計,今年底可以出欄生豬1000頭。
根據規劃,天禾畜牧養豬場將完成10棟場房設置,每棟場房最高能養殖1800頭豬。計劃明年3月養殖規模達到4000頭,明年10月養殖規模達8000頭,后年底,規模將達到飽和,將養殖生豬2萬頭。
一期工程完結后,還將繼續投入3000萬元進行二期規劃。屆時,養殖規模將達到5萬頭。 陳忠林說。
現代化飼養模式上,則是投入大量機械輔助,盡最大可能解放人力,也就是王洛呷口中贊賞的 機器幫手 。
目前,兩個豬場的料塔和料線管道以及水碗裝置已鋪設完成,1000頭豬可同時進食喝水。 王洛呷將喂食開關打開,盛裝20噸飼料的料塔自動將豬食輸送到豬場內28個豬圈,再細分到每個豬槽。喂水也是自動化感應。生豬將嘴湊到水碗裝置上,供水自動流出,全程無需人工操作。
在環境保護上,該養豬場建造了一個化糞池,以及自動化的豬糞便收納和處理裝置。只要啟動自動化的機械刮糞板,可以將糞便統一歸整到化糞池中。化糞池處理之后,將合規的肥料水通過建設好的管道,輸送到村內農田里。
家門口打工 農牧民增收
49歲的夏全是柏林村人,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家以養牦牛為生, 在養豬場工作了一年,目前已經熟練掌握采精、配種、生產照料等技術活,現在我每月到手工資8000元,是以前收入的好幾倍。
天禾豬場建設不僅為九龍縣生豬養殖帶入新模式和新技術,同時也為周邊農牧民拓展了新的增收渠道。
自動養豬場開建,周邊農牧民選擇就近務工,養豬場已支付建設務工費800多萬元。隨著建設規模擴大,此類支出還將持續增加。 陳忠林介紹,除了建設用工,養豬場固定用工還有6個人,場長每月工資8000元,員工工資每月5000元。 生豬規模達到2萬頭后,還需在本村再聘24人。
除了務工收入,柏林村集體以合作的形式入股天禾養豬場。
為了支持集體經濟發展,九龍縣鄉村振興局撥付200萬元產業資金到柏林村,九龍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撥付了40萬元資金,全村將240萬元全部入股到天禾養豬場,并與公司達成協議,公司每年將利潤的5% 10%返還村集體用于分紅。
以前農牧民種植玉米,只有種植收入。現在農牧民不光能得到土地流轉費,還可以有集體分紅,今年年底即可實現。 三巖龍鄉黨委書記蘇開春介紹,按照每畝1000元土地流轉費,養豬場向13戶農牧民流轉了40畝土地,每年將支付農牧民流轉費4萬元。 農牧民增收致富,豬場盈利分紅,激發了周邊更多農牧民養豬的信心。當下,該鄉掀起了 創園區、促產業、帶經濟、提收入 發展特色養殖的熱潮。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