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全市開發區開展“管委會+
公司”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在全市開發區全面推行“管委會+
公司”模式,進一步激發開發區改革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開發區是產業發展的“主陣地”、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在全市開發區開展“管委會+
公司”改革,旨在破解制約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根據《方案》,我市開發區將全面推行“管委會+
公司”模式,即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職能,把原來由管委會獨自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和開發建設運營職能,轉變為由管委會和園區運營
公司共同承擔,實現“政府+市場”共治。 其中,“管委會”作為開發區的管理機構,承擔園區政策制定、發展規劃、行政審批等行政管理職能;“
公司”作為開發區建設發展的市場主體,主要承擔園區的融資開發、項目管理、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職能,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形成市場主導、政府支持、高效運轉的管理運營體制。 事實上,在全市開發區中,已有“管委會+
公司”改革的“吃螃蟹者”。 今年3月,潁上經開區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成立了潁上經濟開發區管理集團有限
公司。
公司與管委會合署辦公,負責經開區基礎設施投融資及建設、公用事業管理運營、經營性國有資產運營,統籌產業布局等。此后,
公司又成立了供應鏈、物流管理、設備租賃等7個子
公司,為園區企業提供資金、設備、物流等全方位服務。 “一個單位、兩塊牌子,發揮各自優勢,達到1+1﹥2的效果。”潁上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管委會+
公司”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了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以投資為例,
公司可以將現有資金、土地集中集約使用,按市場需求提前有針對性地進行園區建設,筑巢引鳳;對優質項目,園區可以通過
公司入股與企業合資,并把市值股權作為兌現獎勵資金的保障,有效提高招商吸引力。 今年前10月,潁上經開區以新能源材料、信息技術顯示及配套產業為主要招商方向,招引項目47個,協議引資額126億元,有力促進了園區光伏材料、電池材料和信息顯示材料三大產業鏈條延伸,有望在2023年形成3個百億特色產業集群。 這樣的改革“關鍵一招”,即將激活全市開發園區發展的“一池春水”。 記者了解到,在開發區“管委會+
公司”改革中,我市還將在完善工作機制、理順各方關系、科學設置機構、創新人員管理、健全績效考核的同時,鼓勵各開發區探索多元化運營,支持開發區引進境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管理團隊或
公司機構等,承擔園區建設管理,利用市場化手段,聯合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鼓勵開發區整合現有企業,設立“企業集團
公司”,將符合條件的優良資產、資源注入
公司,做大企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集團化運作。 同時,優化職能配置,按照“依法合規、應放盡放、權責一致、承接有序”的原則,將能夠下放的管理權限,依照法定程序下放給開發區,并全面實行清單管理,賦予其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管理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