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此次推選活動以“百年紅、幸福城”為主題,圍繞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以人民城市為人民、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對中國城市的幸福感進行調查,推介幸福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
沂蒙大地風光旖旎。攝影 市民記者 紀小懶
民生福祉繪就群眾幸福底色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我市兜牢民生幸福底線,“精細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大手筆”加強交通體系建設,“全面性”做好教育實事,“繡花功”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確保民生實事干一件成一件。
“從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到老有頤養,從天藍水清、人文之韻到安全和諧,臨沂這幾年變化太大,身在這里,你會發現,這座城市正在慢慢變成我們向往的樣子。”家住蘭山區柳青街道泰美花園的劉艷艷說,回眸過去,一件件民生實事在沂蒙大地上落地見效,也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如今,在臨沂,你能遇見幸福美好生活的無數種模樣。
高鐵穿梭于沂蒙大地。(資料圖)
交通運輸穩邁步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時間見證著奮斗者永不停歇的腳步。近年來,我市交通運輸行業吹響奮進號角,把美好藍圖變成生動現實,為建設“交通強市”跑出歷史最好紀錄。
期間,我市緊緊抓住魯南高鐵這一機遇,聚焦聚力推動高鐵建設邁入快車道,為臨沂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暢通貿易通道提供有力支撐;順利完成京滬高速改擴建、嵐羅、新臺高速建設任務,實現高速公路“三縱三橫”和“繞城閉環”的雙目標;推動臨沂啟陽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及附屬工程,機場航空貨運樞紐一期投入運營,臨沂機場開通全貨機航線……
交通出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人民群眾也從日常出行的點滴變化中感受到了交通變化帶來的幸福感。“2003年,我剛踏進物流行業,那時候交通出行還是以客車為主,沒有專門的物流車輛,外地客商要貨,需要通過客車帶貨,將貨物放置在車頂或者行李箱里運送。如今,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從臨沂發出的貨物,能夠直達全國各地,覆蓋全國所有的縣級市。”臨沂市批發商聯合會的秘書長、臨沂掌上明珠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董振芳說。
未見春華,哪得秋實,奮斗是通往夢想的通行證。近年來,我市交通運輸行業因奮斗而不平凡,先后成功創建了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全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以及全面推進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
蘭山區北園路干休所,老舊小區換新顏。(資料圖)
老舊小區煥新生
老舊小區改造,關乎群眾利益。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所急所憂,把老舊小區改造列入“民生清單”,使小區舊貌換新顏,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羅莊區萬通社區盛世馨園小區建成于2008年,是全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多年來,小區物業與業主矛盾問題較多,物業更換頻繁,小區管理缺失,秩序散亂,不管是創城創衛還是社會治理,都是全區的“老大難”。
“小區因為年久失修,導致部分樓棟出現滲水情況,我家就是其中一戶。”小區住戶豐女士說,她家住六樓,之前一直備受屋頂漏雨的困擾。社區工作人員走訪發現,小區房屋漏水是居民反映最多、最強烈的問題。其中小區一期17棟樓漏水滲水最為嚴重,開發商不給修,物業修不了,問題持續多年都沒有解決。
如何化解這些問題是擺在社區黨總支面前的首要任務。萬通社區黨總支書記姚強介紹,社區一班人員先后開展了三輪“走萬家、訪萬民”活動,接待群眾320余人次,摸透了真實情況,梳理出盛世馨園小區7大項21小項問題,然后對應列出了十大民生項目。
經過對接房產、住建等有關部門,召開座談會征求居民意見,社區最終確定動用維修金進行修繕。最終,在各方努力下,盛世馨園小區大部分樓棟趕在雨季前完成了樓頂維修。
據悉,2021年,我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共285個項目。去年9月上旬,285個項目全面開工,惠及居民49410戶。
臨沂杏園小學,38項特色課程可供學生在課后服務時選擇。(資料圖)
“雙減”政策放異彩
“雙減”政策推行后,我市中小學校就“動”了起來。去年9月份以來,各校以“雙減”為契機,在做足課程內涵“加法”、做實教學負擔“減法”之下,從課程改革、課堂提質、課后服務、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多維度推進“雙減”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真正讓教育回歸校園主陣地,讓學生在校內學好學足,實現全面發展。
每天下午4點40分,臨沂杏園小學的操場、活動教室充滿了孩子們愉快的歡笑聲、吶喊聲。隨著“雙減”政策實施,從去年秋季學期開始,杏園小學的課后服務增加至兩節課,第一節是作業輔導課,第二節是社團活動課。從增強身體素質的足球、籃球、花樣跳繩,到陶冶情操的書法、陶笛,種類豐富的社團活動正在學校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去年秋季學期以來,我們根據學生興趣特長,開發了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科學創造類、勞動實踐類等38個社團活動,借此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成長。”杏園小學副校長梁士國說,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杏園小學課后服務不止步于做好學生放學后“看護完成作業”,還堅持“實踐育人”理念,讓學生在各類課后服務活動中釋放天性、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增強體質,將課后服務打造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第二課堂”。
落實“雙減”政策、實施校舍建設工程、中小學大班額“動態清零”、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加快家校政社共育一體化進程……近年來,我市將教育事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好教育的每一件實事,不斷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一項項力度空前的教育政策接踵而至,惠及民生,溫暖民心。
生態殯葬樹新風
陽光燦爛,微風輕拂。隆冬時節,河東區相公街道栗林公墓內,株株側柏迎風招展。
將公墓建設在栗子樹下,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還完整保留了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這是河東區因地制宜、創新實踐“林下公益性公墓”建設的新路徑。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林下公墓在建設過程中未使用混凝土,全部采用透水性材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海綿式公墓。
事實上,綠色生態已成為臨沂市各縣區殯葬改革的新亮點。蘭山區義堂鎮玉都園公墓間道鋪設草坪,生態葬區擺滿鮮花,真正做到草坪、鮮花滿園;平邑縣創新林下公墓建設模式,公墓建在果園中、樹林中,地上果樹種植,樹下墓穴建設……
殯葬改革是一項為民愛民的民生實事。如今,我市殯葬改革正在邁出發展升級新步伐。作為職能部門,市民政局持續推動沂蒙惠民殯葬改革向縱深發展,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堂”,力推樹葬、花葬等生態殯葬,著眼于殯葬改革的制度化建設,確保公益性公墓不但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用得好。全面推進殯葬改革向縱深發展、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持續推進婚俗改革深化移風易俗的臨沂實踐……回望我市近年的民政工作,數不清的暖心變化記錄著群眾不斷提升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