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從
樂平市長興種植專業合作社獲悉,由
樂平市科技局、農業
農村局立項,長興種植專業合作社領銜的
樂平燈籠椒種質資源保護技術研究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經過該合作社技術負責人陳德周數年精心培育,已篩選出更多具有該品種特征特性種子,從而有效保護了有
樂平第一椒 之稱的名優珍稀品種。為進一步擴繁品種,生產更多優質燈籠椒,滿足市民需求,有效提高菜農經濟收益打下了扎實基礎。
▲燈籠辣椒長勢喜人
樂平燈籠辣椒種植歷史悠久,因其美味適中、維生素C含量高,1980年被評為
江西省地方優良品種。之后經過不斷改良,以顏色鮮艷、體積較大、肉厚高產、耐寒抗病,獲批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高峰期,
樂平燈籠辣椒主產區鎮橋鎮種植面積達2000畝左右,產品遠銷省內外大中城市。然而,由于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加之環境條件改變,多年沒有提純復壯種籽,導致該辣椒果肉變薄,品味不如以前,產量下降、效益降低,種植面積也逐年銳減。2018年實際種植面積僅幾十畝,大有瀕臨滅種之勢。
▲陳德周查看燈籠辣椒生長情況
為保護該品種資源,近年來
樂平市做了不少選種工作,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原品種特征特性比仍有差距。為此,該市科技局、農業
農村局把燈籠椒種質資源保護技術研究列入重點課題,選聘從崗位上退休多年的市農業界 土專家 、
樂平市長興合作社技術負責人陳德周領銜該項目,進行技術攻關。
▲陳德周在檢查大棚
經過數年上千個日夜的反復研究攻關,尤其去年以來,陳德周通過開展田間試種,選育優良單株及個選,分別淘汰雜、劣、變異株等,對種子嚴格進行單收、單曬、單藏,收獲良種,保持其原來種子特征特性,然后逐步推廣大田種植,才使之傳承、生產出更多優質燈籠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