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軍民一家親
軍愛民 有一種深情叫守望相助
有一種藍叫 空軍藍 ,有一種深情叫守望相助。
在蒙自市期路白苗族鄉的大山深處,一個叫螞蝗沖村的深度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發展變遷史,凝聚了空軍部隊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同時也是軍民情深的最好見證。
這些年來,不管是硬件設施的建設和軟件設施的配備方面,部隊都大力支持。從黨建提升到住房安居,從產業培植到教育扶智再到醫療改善,可以說是全方位幫扶,投入了幫扶資金3000多萬元。 談起對期路白苗族鄉螞蝗沖村的幫扶,南部戰區空軍駐蒙某部政委李毅如數家珍。
查看肉牛長勢
扶貧要扶志,更要扶智,這不是投入經費就能解決的問題,還需用心。就拿產業扶貧來說,我們提供了100多萬的養牛基金,鄉親們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但是由于肉牛長得太快,后期的養殖資金又跟不上了,怎么辦?我們又想了一個辦法,提供飼草基金,為鄉親們解決了難題;扶智方面,部隊更多地從教育方面入手,為藍天希望小學的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組織學生到珠海參觀航展。 作為部隊首長,李毅心中既掌握著宏觀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思路,也心系百姓疾苦: 村里有個女孩患了特殊的病,我們聯系了部隊醫院,準備送她外出就醫。不巧的是她又面臨中考,部隊和市教育局聯系,為她辦理了緩考手續
軍愛民的深情,體現在苗家村寨變遷的點滴之中,更體現在駐村官兵的民情日記里。
今天的任務是到摸天白村兩戶還未搬遷的家庭走訪。第一戶是王和(化名)家,他家有4口人,生活十分拮據。多年前,兒媳留下1歲的孩子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 在部隊的幫扶下,王和家的生活已大有改觀,可老伴生病還需要花錢,王和想搬進新家,又擔心買了家具沒錢看病。了解情況后,我給他們提供了申請臨時救濟金的思路,還告訴他們五月份戰區空軍醫院將到村開展義務巡診,鼓勵他帶老伴去看病。 這是駐村軍官趙鵬鵬的駐村日記,對貧困戶觀其所需,為其解憂。
部隊官兵與藍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
這個六一,我們給藍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帶去了禮物。孩子們看到我們下車,開心地奔跑過來向我們敬禮。他們換了新校服,女孩們穿著苗族的傳統服飾,清爽而充滿朝氣。捐贈儀式后,我在教室里為孩子們彈了一首曲子,他們激動地鼓掌: 阿姨,鋼琴實在太好聽了。 軍官辜嬋麗記錄下了與藍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共度六一的情景。
我想把更多的美和愛傳遞給他們,相信在部隊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校園里的孩子們和螞蝗沖村的村民們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辜嬋麗的話語里飽含著對苗鄉父老鄉親們的愛,字字真情。
在部隊,他們是叱咤風云、雷厲風行的軍人;在偏遠的苗嶺山鄉,他們心懷百姓疾苦,與當地群眾同吃同勞動,是守望相助的親人。
從2007年至今,十三年的守望相助,十三年的用心用情,讓這個大山深處的深度貧困村,翻開了它的美麗新畫卷:易地扶貧搬遷點藍天村煥然一新,村里的衛生室醫療設備齊全,除了滿足村民日常就診需求,甚至實現了遠程醫療會診;村民新居紅墻青瓦,整齊劃一;螞蝗沖、月亮田、邀馬沖、百花草四個村修建了 藍天雙擁路 ;藍天希望小學教學樓、宿舍樓煥然一新,大到塑膠跑道、籃球場、食堂、文化亭;小到電腦、圖書、校服的配備一應俱全;細微到增加一枚雞蛋補充師生營養 藍天希望小學里,孩子們心中,悄悄筑起了一個個關于 空軍藍 的夢想: 長大了我也要當空軍,我要開飛機,飛向藍天。
政府為軍人子女準備學習用品。
民擁軍 有一種表達叫感恩回饋
聽我說,謝謝你!送給你小星星,送你花一朵。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動。無論歲月變幻,愛你唱成歌。感謝有你,把幸福傳遞 藍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用清亮的童音唱出對部隊官兵的真情。
都到了這把年紀了,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他們! 這是藍天村的苗族村民陶美珍發自內心的感謝。
教書二十九年,學校這些年的變化真是太大了,老師和學生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在大家心中,他們是親人! 這是藍天希望小學校長楊文先的感慨。
在藍天村和藍天希望小學,回贈部隊官兵守望相助之情的,是父老鄉親們發自內心的感謝,是歌的吟唱,更是學子們奮發向上,成為棟梁之才的決心。
而這些,只是真情相贈,感恩回饋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座擁軍的城市,蒙自市的擁軍愛民體現在方方面面。
部隊官兵與藍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在一起
為鼓勵軍娃們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經市雙擁辦研究,決定為九月份新入學的51名軍人子女采購一批學習用品(每人一個書包、一個文具盒和鉛筆、鋼筆、作業本、筆記本等),請各部通知家長們不用為軍娃們準備學習用品了。 隨著 八一 建軍節的臨近,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忙開了,除了遞交市委、政府相關領導慰問部隊官兵的方案,更是體貼入微到軍娃的學習上。
蒙自是一個擁軍的城市,地方黨委政府、各單位和部隊的關系非常融洽。政府對部隊家屬的工作安置、孩子入學等都做到了細致入微,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三年來,政府安置的退役士兵每年均達到全州安置總數的四分之一。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沙明介紹。
國防教育
民擁軍,是真情回饋的表達方式,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中。多年來,蒙自市黨政領導班子始終把國防建設和擁軍工作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為部隊和優撫對象辦實事、解難題,軍民共建的光榮傳統在蒙自被傳承:先后出資3500余萬元,幫助駐蒙部隊解決了營房改擴建、民兵訓練基地、現代化指揮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投入2256萬元開展美麗軍營綜合整治行動,對駐蒙部隊周邊進行了美化、綠化和亮化。積極推行退役士兵安置與優撫工作,各項安置、優待率均達到100%。四年來,共接收安置軍隊退休干部(士官)12人、轉業干部33人、自主擇業干部159人、退役士兵587人,接收安置率均達100%;335名現役軍人子女優先入學入托,進入城區優質校(園),51名隨軍隨調家屬得到妥善安置;62名軍隊離退休干部(士官)、99名無軍籍退休職工的經濟待遇、政治待遇和醫療待遇得到較好落實;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了維修改造,完成了102冢散葬烈士墓的遷葬維修工作。全市在金融、衛生、車站、景區、收費站等服務窗口,積極開展 軍人依法優先 活動,實行現役軍人和殘疾軍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優惠政策。每年組織一次 軍地情緣 聯誼活動,為部隊大齡青年搭建交流平臺,四年累計為駐蒙部隊39名大齡軍官喜結良緣。
政府的表率,是真情回饋的表達方式:關心軍人,關心軍人家庭,就是關心軍隊、關心國防建設,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
共建新村
魚水情深 有一種幸福叫碩果滿枝
有一種深情,叫軍民魚水情;有一種幸福,是軍民合力建家園,喜看碩果滿枝頭。
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父母 這是駐蒙部隊官兵牢記的人民軍隊宗旨,他們同蒙自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從部隊回到地方,我一直發揚部隊的優良傳統,用實干精神參與到蒙自的建設中。蒙自在我心中,也和家鄉一樣了。 這是退役后轉業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夏勛的心里話,懷著對部隊的感情和蒙自的熱愛,這位從軍16年的四級軍士長把家安在了蒙自,對蒙自他滿懷深情。像他一樣秉承著人民子弟兵精神,默默為蒙自建設作出貢獻的,還有很多。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部隊官兵的身影。
共建家園
抗洪(旱)救災前線、抗震撲火現場、脫貧攻堅、創建文明城 處處灑下了人民子弟兵的鮮血和汗水。駐蒙部隊無處不在的真情,已經完全融入了活力蒙自、美麗蒙自、榮譽蒙自建設的浪潮中。
軍民合力譜出的新篇唱響蒙城,軍民共建結出的碩果掛滿枝頭。
為營造濃厚的雙擁工作氛圍,每年 3 5 學雷鋒活動日,駐蒙部隊官兵和全市志愿者走上街頭、社區、敬老院,開展為民服務;每年的全民國防教育日,組織專家、軍隊退役人員、部隊官兵走進機關、企業、社區和學校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增強了廣大人民的國防意識;市區以雙擁或部隊有關進行命名的擁軍路、魚水路、護國路、藍天路以及城區天馬路、銀河路等主要街道,522塊道路標識牌和進出蒙自高速公路口的4塊大型廣告宣傳牌作為雙擁永久性宣傳牌;蒙自軍分區建成了國防雙擁文化墻;南湖公園建成了 雙擁主題廣場 ;蒙自市連續三屆被表彰為全國雙擁模范城,連續六屆被表彰為云南省雙擁模范城, 雙擁模范城 已成為蒙自對外展示的重要城市名片之一
夢想起航
一個個閃亮的片段,記錄著蒙城軍民不懈奮斗的歷程;
一個個美好的畫面,凝聚著軍地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
八一 建軍節前夕,64萬蒙城兒女與人民子弟兵,飽含濃濃的軍民魚水情,唱響了新時代 蒙城雙擁曲 。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