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作為冰上運動項目的訓練場館,制冰無疑是訓練場館保障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訓練中心有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壺、冰球四個訓練場館,臨近冬奧,國家隊的訓練越緊,首鋼園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場地主管、制冰師劉永亮和他的制冰團隊就越忙。
劉永亮說:“他們穿的冰鞋上面有冰刀,尤其是跳躍的時候,或者有大的動作,冰面是有劃痕的,冰刀扎在冰面上是形成坑的?;旧嫌柧?個小時左右,冰面就不能用了?!?/p>
國家隊每天都有固定的訓練時間,為了配合國家隊的訓練,制冰師只能在隊員們訓練的間隙上場修冰。
劉永亮說:“每場冰之間給我們30分鐘到40分鐘的時間去修冰,用澆冰車把冰面全部刮一遍,刮的同時需要灑水,大概是在50度到60度之間的熱水,要把這些冰碴融掉,融掉以后再凍上,就相當于整個冰面重新做了一遍,每天都需要大概五次到六次的修冰?!?/p>
要同時負責幾支國家隊的制冰保障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每天修冰的日常,劉永亮還要統籌協調12人的制冰團隊,配合幾支國家隊訓練和比賽的日程進行人員調整。
11月初,有隊伍從國外比賽回到訓練基地,需要安排制冰師和隊伍一起隔離,進行封閉式訓練。12月初又接到通知,要為另一支回到訓練基地的隊伍制作一塊新冰。
劉永亮說,要制作一塊冰,最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從制作底冰開始到最后的投入使用,一共有七八道工序,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劉永亮說:“制完底冰然后噴漆,像冰球(場地)需要畫線再封冰、貼LOGO,把LOGO貼好以后做中間層的冰,就是增厚。達到所需要的厚度以后就得上冰車,不平的地方刮平,用熱水去潤冰。”
別看劉永亮現在說得頭頭是道,四年前,他對制冰還一竅不通。這個12人的制冰團隊一多半都是首鋼生產時期各個崗位上的普通工人,從普通工人到專業制冰團隊,他們的轉型也正是這些年來首鋼從一個重工業基地變遷至今的一個縮影。
誕生于1919年的首鋼,如今已走過百年。進入21世紀,為適應我國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新要求,從2003年開始,首鋼進入搬遷調整、實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新階段。停產后的老廠區告別了往日的喧囂,曾經鋼花四濺、鋼水奔流的場景留在了記憶中。
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曉民說:“鋼鐵生產轉移后留下了8.63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辦?面臨著企業轉型很重要的一個命題。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市決定把冬奧組委辦公區就放在首鋼。從那以后,首鋼就開始真正轉型?!?/p>
曾經存放煉鐵原料的西十筒倉,被改造成北京冬奧組委辦公樓,周邊引入咖啡廳、酒吧、餐廳、公寓、酒店等生活配套設施。老精煤車間被改造成現代化的冰場,用于國家冰球、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冰壺四個大項的隊伍訓練備戰冬奧會。很多首鋼職工也轉型成為冬奧保障服務人員。在首鋼園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負責場館保障團隊80多人中有40多人是原來首鋼的職工。
劉永亮說:“有干過軋鋼的,有干過運輸的,還有干過維修的,等等。這些人匯集到一塊兒,現在服務于國家隊,服務于冬奧會,我們感到特別榮耀,特別自豪?!?/p>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