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城市品質,是一座城市品位和發展質量的綜合體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改善城市形象,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就是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年,惠州堅持內外兼修,強化規劃引領和精細化管理,城市擴容提質實現新突破,綜合立體交通網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高,城市品質明顯提升,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優美花園城市特色不斷凸顯。
惠州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惠城區
以繡花功夫精心雕琢“城市會客廳”
迎春花燈流光溢彩、數字光影趣味十足、大紅燈籠隨風轉動……春節期間,改造升級后的水東街被迎春燈飾裝飾得別有風情,濃濃年味刷屏朋友圈,成為惠城群眾尋找年味“打卡點”。
近兩年,惠城區著力打造“一湖兩江四岸”文化旅游經濟圈,以水東街、金帶街、祝屋巷微改造為重點的“城市會客廳”取得了顯著成效,嵌入半城山色半城江湖中的“兩街一巷”(水東街、金帶街和祝屋巷),成為惠州積淀嶺東名郡千年文化的最佳注腳。
惠城區祝屋巷改造后煥然一新人氣旺。
大景之變,橫跨江湖;小景之變,咫尺鄰里。2021年,惠城區將118個小區納入“惠民空間”品牌暨老舊小區微改造計劃,區域范圍涵蓋龍豐、橋西、江南、河南岸、小金口、江北、橋東共7個街道,涉及居民超過2.4萬戶,讓老百姓家門口的幸福感更加厚實。
“自從有了長者之家、健康之家,休閑生活有了好去處,治病保健也更方便了。”“街區變美了,商機也來了,日子更紅火了。”……記者日前走訪惠城區多個正在改造中的老舊小區,居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連連夸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城市面貌的改變除了點上出彩,改善交通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同樣重要。近年來,惠城區不斷加強城市規劃設計,完善城市功能,不斷增強中心區輻射帶動能力,讓城市品質更優、品位更高、內涵更足,持續實施燈光、微景觀、小公園等品質提升工程,用繡花功夫精心雕琢“城市會客廳”,建設優美花園城市。
接下來,惠城將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在全市規劃“一張圖”的架構下,持續加強交通規劃對接,支持推動“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五橫五縱”等骨干路網建設和金龍大道、三環南路、惠澤大道等道路快速化改造,加快金山湖片區一號、二號橋建設,提升城市交通通達度。
惠陽區
開通7條市政道路,整治9處交通堵點
過去,一到上下學時間,位于惠陽城區的北環路就擁堵不堪,擠滿了到惠陽半島學校接送孩子的車輛。2021年12月底,隨著金秋大道南段建成通車,并順利接通濱河北路東段,北環路的交通壓力大大緩解,師生出行更加方便安全了。
位于惠陽區的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附近的長安南路的擁堵情況也得到了緩解。過去,長安南路經常因擁堵發生事故,給市民就醫帶來不便。現在,醫院一側的綠化帶改造后,入院排隊等候車道拓寬為兩車道,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入院通道改造后,周邊道路更暢通了,居民出行也更方便了。”市民葉寧寧說。
去年,惠陽加快推進中心城區交通建設,不斷優化完善交通網絡,為市民營造更加暢順的出行環境。記者了解到,金秋大道南段、濱河北路北段、東方新城東側規劃路、新九路、府東北街北段、府西北街和富源路共7條市政道路已開放通車,半島橋及連接路、金惠大道也已啟動升級改造。
同時,惠陽還實施“有序推動道路交通暢行安全改造項目”,大力整治轄區9處主要道路交通堵點,完善13條主干道交通安全設施,改造5座危橋,減少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和交通事故,使行車更加暢順,群眾出行更加安全。
圍繞城市更新出現的問題,去年,惠陽通過實施“城市品質提升項目”抓好19個城市微改造項目建設,出臺淡水老城區微改造總體部署工作方案,改造白云大道、開城大道、府西南一街等市政道路,整治環境衛生,整治沿街建筑立面風貌,全面提升惠陽城市的顏值和“氣質”,不斷增強城市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惠陽區抓實“中心城區風貌改造項目”,整治金惠大道、白云大道、人民路等沿線違法建筑、廣告牌、“六亂一跨”,并對道路沿線進行綠化提升。
惠東縣
投入1.16億元建成25個街頭公園
今年初,惠東縣城龍峰公園成為居民休閑娛樂好去處。龍峰公園不僅新種植了四時花木、設計了流水景觀,還保留了多棵古樹,讓整個公園更具韻味,獲得市民點贊。
建設公園廣場和街頭綠地,可以進一步改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近年來,惠東縣致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綠色宜居的生態格局,提出建設公園城市的理念。
2017年至2021年,惠東共投入資金約1.16億元,建成25個街頭公園(綠地),增加公園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實現綠化景點以“點”帶“線”、匯“線”成“面”,全面提升縣城的景觀品質。
黃排河是惠東縣城的一條“玉帶”,直接影響著惠東縣城的顏值和居民生活。作為2020年惠東縣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黃排河縣城段提質改造工程項目于今年春節期間基本完工并開放。該項目以綜合性的城市休閑公園為設計定位,依據場地功能需求和現有場地條件,將“生態休閑水廊、城市客廳休閑段、民俗文化體驗段”作為三段河道的景觀特色主題,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景觀照明、綠道與慢行系統、廣場工程、植被綠化等。
同時,黃排河縣城段“一河兩岸”擺設26處花壇,種植孔雀草等時花1600平方米,懸掛大紅燈籠2000多串。每到夜晚,惠東縣城流光溢彩。
交通建設關系著一個城市的發展。作為惠東縣城平山快速通道的江南路(東北段)于2021年7月建成通車,該項目總投資約1.91億元,位于縣城西枝江南側三聯大橋與平山大橋之間,起點接現狀江南路,終點接環城北路,目前已成為市民進出縣城的快速通道。
博羅縣
教科文衛公共基礎設施加緊完善
去年,博羅縣怡安花園這個老舊小區煥發新氣象。小區供水管網、污水管網、路面等已完成改造,配套更加完善。住戶李老伯說:“小區建成時間比較久,配套設施陳舊,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改造后,環境變好了,住起來舒服多了。”
2021年,博羅縣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改善群眾人居環境。怡安花園等6個小區改造項目于2021年3月底完工,還有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在小區改造中,除了完善燃氣、電力、排水、廣電網絡等公共基礎設施外,還將為老舊小區完善休閑娛樂場所、停車區域、充電樁等設施。
不止是老舊小區改造,去年,博羅縣大力推進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提升縣城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城市品質,提高城市的宜居系數和群眾的幸福指數,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宜居城市品質不斷飆升。
羅陽七小、羅陽三中建成投用;博羅縣人民醫院新院、博羅縣中醫醫院新院相繼投用;北環一路東段市政道路通車、龍橋東江大橋雙向通車、博中東江大橋和濱江西路加快推進……作為全國10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國家發改委直接聯系點之一,去年以來,博羅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城鎮配套日臻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網日漸發達通暢,城市管理更加精細。
去年,博羅縣還全面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截至2021年底,全縣累計建成污水管網214.14公里,完成5.11公里老舊管網改造。計劃新建的兩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龍溪第二污水處理廠、長寧第二污水處理廠也在加緊推進建設中。
龍門縣
座座公園建起來,古城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龍門縣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不斷優化。去年,隨著一座座公園建起來、一條條碧道相連通,這座古老縣城煥發出新活力。
2021年1月,位于龍門古城七星岡之衡岡的七星山公園二期向市民開放。同年9月,龍門市民深切盼望的七星山公園配套設施——七星閣竣工投用,龍門縣城再添一處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標建筑。
龍門七星山公園二期成為市民新的休閑娛樂“打卡點”。
七星山公園二期占地面積約33474平方米,面向西林河的七星山公園牌坊廣場為主入口,公園設計理念融入獨具龍門特色的民俗風情,建有扇形廊架、七星亭、景墻石刻、兒童游樂場等設施,彰顯龍門歷史文化底蘊。
近年來,龍門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市民幸福指數為目標,按照城市定位高起點規劃,著力推進公園綠化提升改造工程,打造生態、文明、綠色、和諧的美麗新城,讓群眾切切實實享受到城市建設帶來的紅利。同時,積極新建公園,切實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全面提升城市顏值。2021年,龍門縣城已建成悅龍公園、文龍公園、七星山公園、星暉南灣社區體育公園和青溪公園等。
為進一步盤活山水人文資源,龍門縣近年來努力構建“一心兩軸多節點”空間格局,不斷修復及提升龍門古城的人文景觀。
去年11月,《龍門縣古城保護規劃》正式實施,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該規劃是龍門縣體現文化自信、落實“打造更具人文氣息的文化強縣”發展目標、加強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舉措,將為龍門打造“七星映斗,曾江繞城”的山水共生式城市空間格局提供重要支撐。
大亞灣區
31宗重點市政項目順利完工
記者驅車行駛在石化大道,迎面是疏密有致的綠化樹;途經龍海三路,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在水波粼粼的坪山河段駐足游玩。2021年,大亞灣區聚焦文明城市創建,推動發展環境持續改善,順利完成31宗重點市政項目建設,讓市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福利。
生活在坪山河干流附近的市民李先生說:“近三年來,坪山河周邊難聞的氣味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如今,大家都喜歡沿河散散步看看風景。”
坪山河兩岸的變化是大亞灣區全面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工程的一個縮影。去年,大亞灣區扎實開展“七大專項整治”,建立“隨手拍”督查跟進機制,助力惠州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扎實推進垃圾分類,通過示范片區創建驗收,霞涌成功創建示范街道;實施坪山河兩岸景觀整治等11個綠化品質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城市重要節點及6個高速出入口,城市面貌更加整齊、干凈、清爽,城市環境日益優化;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和能耗“雙控”政策,單位GDP能耗下降5%;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1%,排全市第二;河長制考核連續2年獲評市優秀;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日益提升。
除了城市面貌更加精美,日益便捷的交通同樣讓市民拍手叫好。“以前從深圳到大亞灣只能走石化大道,現在有了更多選擇。”家住西區街道,工作在深圳坪山區的郭先生說:“從坪山大道駛向大亞灣,不僅路邊的景觀變漂亮了,回家的路程也縮短了,只要15分鐘。”
據了解,去年大亞灣區積極配合全市“豐”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建設,積極推動“兩縱一橫”道路建設,龍海三路、金輝路等10條市政道路建成通車。
仲愷高新區
產業新城加快建,城市顏值大提升
寬敞的仲愷大道上,中央隔離綠化帶綠草茵茵,一個個小景觀讓人賞心悅目;以贛深高鐵仲愷站為中心,道路兩邊的商業、產業建設熱火朝天,一個新的“城市會客廳”逐漸成形……2021年,仲愷高新區產業新城建設步伐加快,城市顏值持續提升。
仲愷大道沿線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城市顏值持續提升。
“堅持規劃引領,推動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提速,精細完善道路交通和城市管理,城市形象有效改觀。”仲愷高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仲愷高新區國土空間布局持續優化,全面構建“1+4+4”國土空間分區規劃體系,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方案18個,完成片區控規編制25項,控規覆蓋建設用地比例達90%。
交通路網更加暢通。贛深高鐵仲愷站、交通配套和商圈旅客集散中心建成投用,“一縱三橫一廣場”交通樞紐格局全面形成。英山片區3條配建道路順利通車,瀝林工業大道、康僑大道等工程建設順利推進,“一環八射”快速路網和“四橫四縱”骨干路網加快建設,加速構建層次合理、功能明確、便捷通暢的“對外大聯通、對內大循環”路網體系。
市政品質持續提升。去年,仲愷全力提升城市品質面貌,全年在重要節點路口及公園栽種布置時花及更換時花面積約1.4萬平方米,營造處處鮮花簇擁、滿眼姹紫嫣紅的視覺效果;實施重點路段整體提標升級,先后完成仲愷大道后退綠化帶建設工程、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園退后綠化帶綠化工程等,有效提升重點路段的城市園林綠地品質。
城市管理成效初顯。去年,仲愷拆除“兩違”建筑2281宗,面積131.4萬平方米,“兩違”整治綜合排名居全市前列。常態化開展市容市貌暨道路交通綜合治理、農貿市場提質、交通秩序整治等專項行動,城市面貌持續改善。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