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在新時代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川能投總部大樓
四川是工業經濟大省和綠色能源大省,圍繞建設制造強省,四川提出加快構建以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和數字經濟為主體的 5+1 現代工業體系,將能源化工產業列為重點培育的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之一。在全國低碳轉型中,四川扮演著雙重角色,既要在高于全國經濟增速和城市化提升速度的進程中建成低碳經濟大省,又要為全國邁向碳中和提供清潔能源支撐。
作為四川省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的重要主體,近年來,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搶抓 一帶一路 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堅持清潔低碳的產業發展導向,持續優化以能源化工為核心主業,工程建設、類金融、文化旅游為培育主業,大健康和教育為輔業的多元板塊協同發展的 1+3+2 新型產業格局。
作為 雙碳目標 的重要參與者,四川能投擁有能源開發、電力、化工、制造等全產業鏈業務,既是綠色能源的生產者,也是能源的消費者。通過構建水風光清潔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多能互補、節能減排和 源網荷儲 協同互動;推進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加快綠色能源化工產業布局;打造 制、儲、運、加 氫能全產業鏈;推進碳中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等一系列舉措,四川能投縱深推進 雙碳 戰略,成功打造了具有四川能投特色的綜合能源服務生態圈,爭做能源穩價保供的 壓艙石 ,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主力軍,服務新發展格局展現新擔當,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四川能投控股投資興建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和四川省重點工程 金沙水電站
構建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體系
能源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碳減排的主體。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實現 雙碳 目標的必由之路。
6月28日,全球在建規模最大、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 白鶴灘水電站首批兩臺機組投產發電。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將對四川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打造沿江清潔能源走廊和產業集群等產生深遠影響。作為白鶴灘水電站股東之一,四川能投將此項目視作進一步優化自身業務布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助力實現 雙碳 目標的又一重要支撐。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四川能投站在了四川能源轉型變革的前列。如何更好地發揮四川資源優勢,四川能投給出了 水、風、光、氣、生物質 等多種能源互補的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方案。
打出 組合拳 的前提,是夯實 基本盤 。10年間,四川能投已擁有大中小型各類水電站174座,總裝機(含權益裝機)920萬千瓦。在金沙江干流上,控股開發總裝機56萬千瓦的金沙水電站,參股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四座巨型水電站。
在風電和太陽能方面,已獲取省內外風電資源200萬千瓦、光伏資源40萬千瓦,建成投產15個風電、光伏項目,投產裝機容量達94.4萬千瓦,累計核準容量達118萬千瓦。建成了四川省首個高山風電場和首個農風光互補項目,在涼山州會東縣建成總裝機超53.6萬千瓦的大型高山風電場集群,所屬的魯北、雪山、綠蔭塘等風電場項目多次獲得全國新能源項目生產運行統計指標對標評比一等獎。
大力推進 氣大慶 建設。川渝輸氣大環線已建成并投運天然氣管道150公里,已開始建設管道600公里,在建及建成LNG加氣站8座,全年輸配售天然氣約25億方。加大開發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氣等氣體能源,加快省級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布局打造 制、儲、運、加 氫能全產業鏈,著力推動 川氣留川、川氣富川、氣化全川 ,助力四川打造成為國內國際知名氫能產業基地、示范應用特色區域和綠氫輸出基地。
除此之外,四川能投還在大力拓展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發電等。目前,遂寧、自貢、廣安、瀘州、雅安、眉山、河南長垣垃圾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產。分布式能源方面,四川能投則已在省內外儲備50余個項目,省內首個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項目 新都分布式能源發電項目,獲得國家級示范項目稱號。
通過建立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供給體系,可以實現不同形式的能源相互支撐、互為補充,這是實現能源系統穩健性的必然途徑。 四川能投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云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綜合能源供給體系將提升能源子系統之間的協調規劃、優化運行、協同管理、交互響應和互補互濟水平,在滿足經濟社會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時,提高系統供能可靠性、綜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碳排放量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量,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 雙碳 目標下,四川能投致力于爭當綠色低碳發展賽道上的領跑者。截至10月底,四川能投控股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223.01萬千瓦,2021年1-10月累計清潔能源發電量69.48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213.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54.58萬噸,二氧化硫5.12萬噸,氮氧化物1.49萬噸,相當于每年新增綠植5545萬棵(以一棵樹每年吸收100千克二氧化碳計算)。為新時期構建以新能源電力為主體的供電網絡結構持續發力,以實際行動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加快建設智能化、數字化電網
電網連接能源生產側與消費側,是能源流動與轉換的大通道、大動脈,也是保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在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智能電網儼然已成為21世紀電網的發展方向,是對傳統電網的技術升級和創新。因此,電網建設智能化、數字化成為了 雙碳 戰略的發展必備。
四川能投是四川省第二大電網公司、四川省電力交易中心第二大股東,是四川省地方電力系統農網、城網、缺電縣、 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的總業主。目前已擁有31個縣級供電區域,構建了川南、川東、涼山東部、平武青川四個區域電網,供電人口1800萬人,約占四川全省總人口的22%。
拍照、核對、上傳、分析,高壓開關柜各項指標正常,完成巡視。 11月22日,變電運維工作人員在宜賓市興文縣110千伏石海變電站主控室內熟練地使用變電站智能巡檢移動作業終端,對變電站的站內外設備逐一開展巡檢,確保迎峰度冬期間電力設備的穩定運行。
110千伏石海變電站作為四川能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試驗田,已在員工減負和探索新型運維方式上取得一定成效。通過整合多源運檢數據及各類技術手段,該變電站以推動智能化技術、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運檢業務融合為主線,建立起變電站智慧立體巡檢體系、智慧全面監視體系和智慧綜合管控體系。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向縱深發展,電網技術、功能、形態加快升級,給建設更加智慧、更加綠色、更加安全、更加友好的能源互聯網帶來重大機遇。
立足服務雙碳目標,我們將加快電網智能化提升和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 四川能投電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道川表示, 在電網智能化方面,將加強配電自動化、融合終端、電網傳感、在線監測等技術運用,實現配網可觀可測、互聯互通、靈活自愈、全景透明。數字化轉型方面,積極建設新一代設備資產精益管理系統,構建現代設備管理體系數字化架構,推動數據貫通融合應用,努力實現 設備、作業、管理、協同 四個數字化,實現業務在線化、作業移動化、信息透明化、支撐智能化。
2022年底,四川能投將基本建成數字化電網,初步實現傳統電網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2035年全面完成輸電側和配電側均衡發育,實現 源網荷儲 有機協調,構建現代能源新體系。四川能投所屬電網資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互動能力將達到先進水平,實現本地清潔能源100%消納。
與此同時,四川能投加速推進農村電網現代化,加快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促進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民生活電氣化。今年,57個農網鞏固提升工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農村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 生命線 電力線路能為鄉鎮正常供電,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推動能源化工節能降碳增效
面對節能降耗與效益增長的命題,作為四川省屬唯一的能源化工企業,在作答如何實現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命題時,四川能投堅定推進能源科技自立自強,依靠科技創新,引領能源化工高質量清潔低碳發展。
作為新能源產業鏈最上游的鋰礦,由于具有提供動力燃料、核聚變能和強大儲能的作用,被稱作21世紀的 綠色能源金屬 和 白色石油 ,是新型能源化工產業板塊的重要一環。
初冬時節,四川阿壩的李家溝鋰輝石礦項目正加緊建設。該項目是目前國內投資最大的鋰礦采選項目,年采選原礦105萬噸,年生產鋰輝石精礦18萬噸。
在李家溝鋰礦項目開發建設上,四川能投舉 環保旗 、打 生態牌 ,走礦山開發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之路。從開發能耗看,李家溝鋰輝石礦山采用科學合理的采選方法,優先采用充填采礦方法,選礦多碎少磨,盡力提高回收率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固體廢物妥善處置率達到100%。
四川能投將礦業開發與綠色礦山建設相結合,通過植樹造林、生態修復等形式,形成 開發、保護、綠化 的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控制和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充分利用當地礦區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建設成 花園式 礦山,礦山綠化覆蓋率達到可綠化面積的100%,基本實現礦區環境天藍、地綠、水凈,最終形成新的綠色可持續的礦業開發新格局。
加快高耗企業淘汰、加快產線節能改造、加快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加快儲能項目建設 四川能投頻頻加快節能技改的步伐,既來自于外部能源緊張的現實壓力,也離不開集團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在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總投資初步設計概算7.87億元的四川能投48萬噸優質鉀肥項目(一期)是川桂合作協議簽定后四川省骨干國企入駐廣西的第一個產業項目,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雙百雙新 產業項目。以 綠色化工 為目標,該項目以節能減排為宗旨,綜合回收利用三聚氰胺尾氣進行節能技改,以實現節能降耗。
通過加強與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專業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優勢企業的合作,四川能投不斷推進碳中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綠色化工、新型儲能等技術瓶頸,支撐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高端化、綠色化是化工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四川能投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誠強調,聚焦能源化工產業這個核心主業,補齊我省化工產業,特別是精細化工、高端化工短板,是四川能投今后發展的重點方向。 這些高端化工項目布點完成后,不僅能支撐企業的未來發展,更重要的是,對服務國家戰略和四川省戰略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全國第一家國資企業專屬云 四川國資云 發布
探索 能源+數據 發展新模式
當前,能源革命正在與數字革命走向深度融合,數字化成為能源領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在國家 十四五 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里,碳中和路線圖明確,并將數字經濟、新能源、創新等要素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柱。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也是實施雙碳行動的重要路徑之一,尤其是當前黨中央決策推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重要建設時期,能較好地引領四川數字產業的整體發展。作為 新基建 的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是支撐數字產業發展的重要底座。
12月8日,位于四川簡陽的中國西部第一個超大規模區塊鏈數據中心 四川能投天府云數據產業基地項目建設現場,吊臂起落、車輛穿梭、機器轟鳴,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作業。
天府云數據產業基地項目是四川能投按下優化產業結構 快進鍵 ,跑出高質發展 加速度 ,推動主業輔業聯動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同時也為全省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降 雙碳 奠定堅實的數據 糧倉 。
該項目的實施,既可以加快推動四川能投轉型發展,也可以推動成渝地區構建中國數字經濟第四聚集區,同時提供大量就業,吸引數據研究中心、區塊鏈研究院及相關領域高端人才入駐。將加快推進項目按期建成,并致力于打造成為成都乃至整個西部數字產業布局的重要基石工程、標志性項目。 四川能投數字產業公司副總經理鄧述軍表示。
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實踐探索,是四川能投乘著 雙碳 東風,推動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與此同時,管理好企業的碳資產,并將其發揮出有利的價值可以說是近40年內企業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在 碳達峰、碳中和 目標指引下,四川能投通過多渠道、多平臺等方式,在碳資產增值業務方面開展了系列探索實踐,通過軟件、綠色金融、大數據方案部署,以及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碳減排服務,加速實現 雙碳 目標。
目前,四川能投全面開展了公司碳盤查和碳交易各項工作,通過控排企業自查、子分公司復核,集團內部碳資產公司提供專業化服務等方式,摸清了控排企業碳排放底數,建立了集團公司完整碳賬本。
同時,四川能投積極與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對接研究碳金融業務,開發設計碳資產金融產品。從產品體系出發,提供碳咨詢、碳盤查、碳資產開發、碳交易、碳平臺、綠色金融平臺服務,從源頭搭建低碳運營模式,設計碳減排實施路徑,同時結合雙碳業務培訓體系,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碳資產管理體系,為企業提供持續碳能力建設服務。
四川能投在革命老區巴中市通江縣種植杜仲樹500余萬株
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
10月23日,霜降,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鎮特博波烏村村民吉澤色哈一大早便出門巡山。作為林業養護員,他的目的地是村里的洪莫窩補山區域,那里是四川能投林業碳匯項目示范基地。
無論是降低化石能源在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還是研究用非碳能源進行替代,都屬于從排放端來探討如何減排。實現雙碳目標,還需要在固碳端發力,通過生態建設,土壤固碳,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工程及技術,去除那些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森林碳匯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經濟的 碳吸收 手段。四川是林草資源大省,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具有先天的資源優勢。目前,四川已實施林草碳匯造林項目17個,是國內較早探索林草碳匯的省份,也是全國森林碳匯發展優先布局區。
本著 先行先試、打造精品、示范帶動 的原則,2020年,四川能投和四川省林草局合作,率先在涼山州普格縣啟動四川能投林業科技產業園,打造林業碳匯項目示范基地。通過深度挖掘林業發展優勢、注入高新科技、布局現代產業、建立利益鏈接機制,進一步集聚和釋放林業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在破解涼山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突破和示范帶動作用。
該項目涉及普格縣螺髻山鎮黃草坪村、五道箐鎮采洛洛博村等兩鎮九村。項目規劃總面積 20.36平方公里,受益村民中有80%為少數民族。四川能投集團準備在約938.41公頃的土地上,栽植約800公頃漆樹12萬株、補植和養護約138.41公頃的云南松、高山櫟、冷杉、樺木等各類苗木約13萬株。項目預期將在未來30年內吸收大氣中63萬噸二氧化碳。
該項目的實施,將助推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大熊貓、林麝等珍稀和瀕危物種的棲息地恢復,其次還將保護土壤不受侵蝕、預防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同時,項目實施后恢復的森林生態系統還能有效增強當地生態系統和社區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增強關鍵棲息地生態系統的連通性,構建物種種群交流的廊道。
除此之外,當地村民通過參與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不僅能獲得就業機會,增加貧困家庭的收入,更能增強當地百姓種苗培育、造林的技術和森林管護的技能,大大提升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根據四川能投 十四五 戰略規劃,四川能投將持續開展碳匯基礎能力建設,建立碳匯發展專業團隊,搭建碳匯技術服務平臺,開展林草碳減排核算方法研究并參與制定相關核證技術標準,探索參與企業、地方政府碳匯林建設和管理。
孫云表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歷史新階段,四川能投將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雙循環發展格局,深耕厚植 森林+ 園區+ 湖泊+ 戰略,在深化改革中做強做優,深度參與林業改革和現代產業發展,加快打造現代林業產業鏈鏈長,以更強的政治擔當,當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主力軍。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能源轉型,離不開創新發展、勇于爭先的企業先鋒。四川能投致力于成為綠色低碳發展賽道上的領跑者,以更大的社會責任感投身新的發展潮流中,打造具有四川能投特色的綜合能源服務生態圈,為能源體系生態圈、全要素深度轉型尋求突破口,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鏈,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不斷貢獻四川能投智慧和方案。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