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為什么你能夠在新疆一待就是十幾年? 很多人常這樣問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伊犁植物園主任管開云。
管開云常常對此笑而不語。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出了答案: 因為在新疆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做我會做的事
2010年3月,57歲的管開云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調到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下簡稱 新疆生地所 ),在這里,他升級改造了吐魯番植物園,創建了伊犁植物園,為數萬種荒漠植物安家,為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杰出貢獻。
來到新疆
改造升級吐魯番植物園
來新疆生地所之前,管開云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工作,曾擔任昆明植物園主任,在他的帶領下,昆明植物園物種收集保育數量從2000多種增加到7000多種,入園參觀人數從最初每年不到1萬人次增加到每年50多萬人次。
在云南,工作環境舒適、科研成就突出,管開云為什么要遠離家人,來到3000多公里外的新疆?
這要從他和新疆的緣分說起
2009年7月,管開云作為項目評審專家第二次來新疆。 第一次是1997年,記憶中這里有些荒涼,還很遙遠。 管開云說,因此,當時任新疆生地所黨委書記的田長彥找到他,希望他能到新疆來為吐魯番植物園的建設做點工作時,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回到昆明后沒多久,時任新疆生地所所長的陳曦和時任中國科學院干旱區生物地理與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主任的張元明專程到管開云辦公室,和他交流到新疆工作的事。
這一次,管開云有些糾結。 能被如此重視,讓我有些受寵若驚。 管開云說,雖然不清楚到新疆來能做什么,但決定來試試。
2010年3月到新疆,4月管開云就一頭扎進了吐魯番植物園。他花了一個月時間,走遍了吐魯番植物園的每個角落,深入研究了幾乎每一種植物的特性,在進一步了解吐魯番植物園的歷史時,管開云被觸動了。
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從治沙、引種,到建立吐魯番植物園,他們身上體現出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敢于創新、團結進取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管開云說。
正當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干時,他又迷茫了。管開云說: 吐魯番植物園所處的地理環境十分特殊,一般國內外植物園的發展理念和管理方法在這里基本不可行。
于是他專程回到昆明,就吐魯番植物園的建設請教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征鎰院士。根據吳征鎰院士給出的建議,結合發展實際,管開云對吐魯番植物園的發展目標、研究領域、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等進行重新定位、調整和充實。
在管開云的帶領下,吐魯番植物園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升級改造,種質資源保育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科普能力都有極大提高;園林景觀水平也明顯提升。目前,吐魯番植物園內收集保育的荒漠植物增加至700余種,已成為中亞地區荒漠植物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荒漠特殊種質資源儲備庫,該成果榮獲2015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搭建平臺
推動生物資源有效保育
在提升改造吐魯番植物園的過程中,管開云認識到,新疆生物資源非常豐富。近些年,新疆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生物產業的發展是新疆發展現代農牧業、現代醫藥業、現代環保業的基本保障。然而,新疆已有的生物多樣性保育機構和設施很難對新疆或中亞地區豐富的生物資源開展有效保育和開發利用。
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使新疆的生物產業有所作為,就必須建立一個高水平的、長遠的生物戰略資源保育、研究和開發利用平臺。 在吐魯番植物園工作期間,管開云就夜以繼日地思考,同時起草了長達100多頁的具體建議。
2011年底,管開云提出建設新疆戰略生物種質資源保育基地的構想。該建議在吳征鎰院士的支持下,引起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和新疆生地所的高度關注。很快,新疆生地所提出建設由一個植物園、一個種質庫和一個生物產業實驗示范基地組成的 新疆戰略生物資源中心 的具體意見。
有了具體意見,植物園建在哪兒、中心如何建就成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管開云又開始了艱辛的選址過程。在進行野外選址時,由于沒有路,山坡十分陡峭,加上雜草叢生,管開云經常被蕁麻 蟄 傷。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小事,笑稱自己適應能力很強。
2012年,管開云終于在新源縣境內找到了一片理想的土地,從此開始了伊犁植物園的建設歷程。
伊犁植物園中的部分區域是野蘋果、野杏、野核桃等野生果樹集中分布地,其中以野蘋果為主。相關研究證實,分布在這里的野蘋果是現代栽培蘋果的祖先。區域內還保存了大量的植物特有種、珍稀種和孑遺種,是中亞山地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
然而,由于野果林生態系統的極度退化及病蟲害等因素導致這里的野蘋果瀕臨滅絕。 如何對天山野果林進行就地保育是當時面臨的重要課題。 管開云說,伊犁植物園從建園之初就面臨著就地保育和遷地保育的巨大挑戰。
隨后,他和科研人員一起對天山野果林生態退化過程、病蟲害發生規律以及人工輔助恢復措施等方面進行研究。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天山野果林重現生機。
管開云為國家這一重要種質資源的保護作出了突出貢獻。
截至目前,伊犁植物園已建成野生果樹就地保育區、野生果樹遷地保育區、觀賞花卉園、藥用植物園、果樹種質資源圃等專類園區,面積達3000多畝。一個獨具特色、景觀優美,集科學研究、物種保育、科普教育和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植物園已初步建成。
建智能溫室
嘗試培育花卉種苗
這十多年是我一生中極其充實、非常愉快、充滿友誼、生活美好的一段時光!我甚至有些后悔,為什么不早幾年到新疆來。 2021年,恰逢新疆生地所成立60周年,管開云由衷地感慨。
管老師打算在新疆還待多久啊? 近幾年,周圍的同事總會半開玩笑問管開云。
再干幾年吧,把想干的事情多做一些再考慮回家。 管開云說,眼下伊犁植物園的建設處于發展關鍵時期,就像是撫養孩子,看著他慢慢長大,突然要離開,還真舍不得。
管開云說,接下來要干的事情還有很多。
接受完記者采訪,他就要趕回昆明,不是第一時間和家人團聚,而是帶著智能溫室的管理團隊和設計人員去研究智能溫室如何更快在伊犁植物園落地。
新疆冬季很漫長,智能溫室對未來推廣冬季花卉種植、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和發展生物產業,甚至蔬菜種植等意義重大。 管開云說。
經過調研,他發現,目前新疆甚至其他省份的球根花卉大多來自進口。其實,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氣候條件就非常適合球根花卉生長。
以郁金香為例,管開云和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如果借助智能溫室將花卉種苗培育成功,僅這一項帶來的收益就非常可觀。
管開云計劃先在伊犁植物園內建設幾個智能溫室進行示范, 先嘗試培育各種花卉種苗,有了種苗就可以大力發展花卉產業。 他說,相信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新疆包括花卉產業在內的生物產業一定會得到極大發展,成為未來支撐新疆發展的支柱產業。
除了建智能溫室,管開云還計劃從國內外引進更多適合在干旱區進行保育的特色植物,研究其應用價值,在植物園內進行技術示范,成熟以后進行成果轉化或者大面積推廣。
吐魯番植物園重點收集保育極端干旱區植物,伊犁植物園則主要收集保育溫帶半干旱地區高山和亞高山等植物,這樣就可以涵蓋整個中亞乃至全球干旱區的植物種類,對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發揮關鍵作用。 管開云說,到2030年,伊犁植物園計劃收集保育植物物種數量超過1萬種,屆時將成為集干旱區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育、科學研究和公眾教育于一體的世界一流科學植物園。
讓各類人才在新疆扎根
謝慧變
57歲的管開云從云南只身一人來到新疆,起初也有過猶豫,但最終因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相關領導多次拜訪,讓他 受寵若驚 ,最終決定赴約。
這一 赴約 就是十幾年。在新疆,管開云重塑吐魯番植物園,創建伊犁植物園,還計劃借助伊犁植物園這一平臺推廣智能溫室。他不僅保育了新疆豐富的生物資源,為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突出貢獻,同時還致力于推動新疆生物產業的發展。
管開云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就是一介俗人,竟然被如此重視。他在新疆的十多年, 極其充實、非常愉快、充滿友誼、生活美好 ,他甚至有些后悔沒有早點來。
這充分說明,新疆生地所把管開云作為人才引入,不僅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同時為人才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識才愛才敬才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新疆成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眼下,新疆經濟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培養、引進、使用人才,如何通過事業留人、環境留人,讓更多人才在新疆落地生根還需要相關部門多下功夫、多做文章。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