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說起冬夜圍爐的溫暖詩意場景,當屬白居易的這首詩。詩中的 紅泥小火爐 便是風爐,它并非只是文人墨客的風雅之物,更是尋常百姓必備取暖和做飯的工具。時代變遷更迭,風爐也漸漸被電磁爐、電火鍋等電器所取代,如今只能在一些偏遠地區或許還可以尋覓到風爐的蹤跡。所幸的是,總有那么一些人默默地堅守著這一傳統器物的制作,傳承著這一古老的制作技藝。
在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沙坂村,就有這樣一位風爐技藝的傳承人 陳永嘉,無論潮起潮落,他依然堅守著風爐制作這門傳統手藝,至今已有近40年。據悉,角美鎮沙坂村制作風爐的技藝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今年57歲的陳永嘉,是傳統風爐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令他欣慰的是,去年,風爐技藝入選漳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記者來到位于沙坂村的陳永嘉家中,眼前,兩間祖屋瓦房內,整整齊齊地擺放著部分風爐成品和制作風爐的工具。陳永嘉告訴記者,目前風爐全國各地的需求都有,其中江浙、廣東潮州一帶定制的比較多。他指著一批風爐爐坯,它們已經陰干兩天了。他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爐坯放在桌子上,用刻刀修整邊緣,之后又取出刻著 金沙堂 字樣的印章,蓋在每一個爐坯上。 到這一步,爐坯算是定型了,接下來還要陰干才能入窯燒制。 陳永嘉說,一個傳統技藝制作的風爐,需要經過煉土、制坯、晾坯、入窯、燒窯、出窯等多道工序,真正成為成品,這一些列工序大概需要四五天時間。
據陳永嘉介紹,他十幾歲就跟著父親學習制作風爐。他在制作風爐過程中,不僅傳承了先輩們留下來的傳統技藝,在風爐制作的外觀、形狀、用途上更進一步地創新。經過反復制作、反復煉土配比、制坯等各種工序,在不斷的嘗試中,總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風爐制作技藝,制作出來的風爐具有耐火不裂的獨特性、外形美觀多樣性,且具有實用觀賞、審美的藝術收藏價值。
雖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用燒炭的風爐不多,但我還是希望這門傳統技藝能一直延續下去。 陳永嘉說。值得慶幸的是,如今陳永嘉的兒子也在跟他學這門技藝?,F在,陳永嘉打算把風爐從日常生活用品逐漸向工藝品轉型,走精品路線。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