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茶樹經濟學年齡一般在50-60年之間,如果想做高檔茶,必須在茶樹長出嫩芽就及時采摘,這樣口感才最好,不能等老了再去摘。而且,還要在生產技術、品牌打造和目標銷售人群定位上下功夫……”3月18日,春光明媚,來自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下稱“海大陽江校區”)的科技特派員隊伍走進陽東區那龍鎮一處茶山,茶學博士楊新河教授認真觀察,和采茶工人細聊后,基于第二次探訪的“初印象”,如此叮囑鎮政府和當地茶廠相關負責人。
這是海大陽江校區師資團隊自去年秋季首屆招生以來、新添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科技特派員身份后,充分發揮本土“諸葛亮”的高校智庫優勢,為陽江鄉村振興事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的一處鮮活縮影。
據悉,我市通過對各鎮的農業科技需求進行摸底,從市內院校、科研單位選派了68名農村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30個鎮街,旨在為陽江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記者了解到,這68人之中,有24名農村科技特派員是海大陽江校區的教授或講師,根據專業所長和各地特點,組建了8個專業團隊,對全市10個鎮街展開科技幫扶,約占市派遣駐鎮科技特派員力量的三分之一。
海大陽江校區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博士唐忠盛介紹,去年12月底,食品學院的16名老師全員響應號召,志愿報名參加駐鎮科技特派員工作。“我們入選科技特派員后,馬上到幫扶鄉鎮報到開展工作。”作為駐合山鎮工作隊的科技特派員,唐忠盛說,自己的專長是果蔬加工領域,由于那龍、合山兩鎮地理位置毗鄰,農業發展特點存在共性,所以趁著楊新河教授第二次到那龍鎮,自己也跟著邊走訪、邊思考,“大家擅長領域不同,希望能各施所長,找到產業振興的突破口,促進兩個鎮的互補發展。”
走進上明軒溫泉制茶廠,生產車間鐘師傅告訴記者,他們在那龍鎮有200多畝茶山,每年生產兩萬公斤茶葉,清明前后的春茶產量達數千斤,主要銷往廣州和陽江本土采購商。“海大的三名科技特派員到位后,隊里就正式齊人了!”市駐那龍鎮工作隊隊長許家富說,紅茶屬于當地的“老牌產業”,希望科技特派員能夠帶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帶動經濟增長和村民就業。
“合山現在有潛力的是黃金百香果種植,如果能實現機械化生產加工,經濟效益也是不錯的。”“那龍的砂糖桔最好是全果利用,口感和風味會更加濃郁醇厚。若要去皮加工,可跟廣州那邊的智能化機械設備生產商探討能否實現……”走訪中,科技特派員們與鎮干部、駐鎮工作隊展開熱烈討論,并抓緊時間安排下周走訪當地企業的日程。
依托科技力量,盡快為鄉村振興找準發力點,是海大陽江校區駐鎮團隊的共同愿望正如楊新河所言:“不同鄉鎮的農產品資源不同,雖然駐鎮地點不同,但整個學院的老師都希望通過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最大限度發揮整體團隊的協調配合作用,這樣后期開展科技幫扶工作才更有針對性。”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