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29棟主樓齊頭并進施工
作為湖北最大規模棚改房,葛店新城社區棚戶區一期改造項目總建筑面積111.5萬平方米,共有30棟塔樓,還包括幼兒園、小學及操場等。除了體量大、工期緊、任務重,在工程質量上也遠超常規棚改項目要求。
該項目負責人郝杰坦承,在建筑行業,“建造住宅樓”的難度并不算大。但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項目,有時會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但這是民生工程,來不得馬虎。
單一項目29棟高層主樓同時施工,這是郝杰碰到的第一個難題。這意味著項目62個單元樓同時進入混凝土澆筑階段,平均每天需2000方以上的混凝土。嚴峻考驗接踵而至,澆筑需要大量鋼筋,如何同時滿足?繁復工序齊頭并進,怎樣統籌兼顧?
一個大膽設想很快形成。為了破解鋼筋需求地點分散、需求量大的難題,項目首次在工地設立鋼筋集中加工中心,由專業加工人員,按照統一標準進行集約化加工、配送,確保鋼筋管理更高效。項目還創新式地運用了“精益建造”施工理念,在消除無用工序、實施穿插工法后,優化措施40項,縮短工期60天。
建設期間,該項目榮獲“全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稱號,為精益建造積累了不少經驗。
每處細節都不放過
塔吊云集是項目面臨的最大考驗之一。高峰期共有34個塔吊同時運行,平均高度100多米,如何有序而安全作業?掌管著這些塔吊的項目機管員李樹貴感到“如履薄冰”。
李樹貴介紹,塔吊最怕傾斜、“撞車”,因此,從天上的塔吊到地上的地腳螺栓,每一處不起眼的安全隱患都不能忽視,工期再緊,也要確保安全。
背著安全繩踩在鋼梯上,雙手抓住橫桿,爬上塔吊支架。狹窄的攀爬空間,加上厚實的防護服和沉重的安全鞋,每一步都耗費不少體力,不到十分鐘,李樹貴后背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濕。
面對著日照和風力的雙重考驗,李樹貴仔細查看著塔吊限位裝置、鋼絲繩是否完好,螺栓連接是否穩固,構件是否磨損需要及時更換,挨個仔細摸索、檢查,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不放過。
從2017年9月項目進場以來,他每天要帶領團隊對塔吊逐個進行安全檢測,日均在百米高空作業達9個小時,對塔吊每個零件的位置、每顆螺絲都了如指掌。在他們的守護下,該項目塔吊未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
48小時鏖戰“啃下”硬骨頭
澆筑五個地塊基坑底板,是項目中的硬骨頭。每一個底板的誕生,都是需要120名工友鏖戰48小時。
2018年6月10日, 數十盞大燈齊刷刷亮起,把工地點得像白晝一樣。“兄弟們,我們鏖戰通宵,一定要把‘硬骨頭’啃下。”該項目生產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這個厚達2米,體積為5000立方米的“大物件”一旦合攏,將宣告項目全面進入地基與基礎施工階段。由于工期緊,5個地塊同時施工,大家一刻也不敢懈怠。
當日凌晨5時,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開始了,隨著機械、人員準備就位,機械臂緩緩下探,布料管精準地到達基坑的待澆筑位置。師傅們已經將模具扎牢、綁緊,虛位以待。“開始澆筑。”伴著一聲令下,機械內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緩緩從料斗的洞口流出。隨著探頭有節奏的挪動,36小時后,混凝土均勻地鋪在了基坑底部。
“這只是澆筑的第一步,隨后還要搗振、打磨、鋪膜等。”現場建造經理葉健說,由于混凝土澆筑中間不能停歇,所有工序必須一氣呵成,工人們只能通宵工作。8位工人拿著振搗棒,在固定的搗振點上開始了搗振。工友鮑繼華說:“這是最精細的一環,必須掌握好火候,稍有不慎就會有縫隙。”
完成搗振,又開始了打磨。哪里有不平,哪里有瑕疵,都難逃工友們的“火眼金睛”。經過48個小時的鏖戰,基坑底板澆筑成功。工友們不由自主地發出了歡呼聲。鮑國華說,大家的心愿只有一個——“早日完工,讓居民早受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