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早春的諸暨市楓橋鎮杜黃新村一片燦爛景象:300多畝油菜花競相開放,小麥、早稻也進入播種時節。幾年前,村里以統一運作方式從村民手中集中流轉2400多畝土地發展起農業休閑產業,每年給村集體增收130余萬元。
現在,杜黃新村正聯合更多的社會力量打造“未來田園鄉村”。在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開辟線上傳播空間,通過開發體驗式鄉間旅游項目,引進更多時尚、創意項目,打響“田上杜黃”品牌,繪好村莊共富藍圖。
在諸暨,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正參與到鄉村共富的火熱實踐中。“諸暨不僅創成了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也是中國百強縣。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征程上,‘楓橋經驗’不能再停留于化解矛盾、維護平安,而是要將之轉化為安民富民的政策舉措,成為共富聚能的助推器,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沈志江說。
近年來,“楓橋經驗”正在發源地諸暨煥發新的生機。當地以入選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精神文明高地首批試點為契機,通過數字化改革提升智治水平,“浙里興村共富”“楓橋民聲”“文明實踐‘關愛e+’”等數字化應用項目紛紛上線,有力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方式、載體全新升級,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前不久,因天氣干燥,楓橋鎮幾處平房出現火情,觸發村社整體智治應用場景“浙里興村共富”中 “平安共富”板塊預警。鎮應急管理辦舉一反三,組織各村社干部聯合消防部門加強檢查,發現并清除了一批安全隱患。
在諸暨,像這樣借助數字化工具進行大數據分析,對矛盾進行及時預防、預測、預警已成為常態。單“浙里興村共富”應用場景就協同64個部門,打通12個業務系統,歸集1000萬條數據,實現了事項一口歸集、監管一竿到底、考評一體聯動,為基層快速有效預防矛盾的發生提供更多可能。
諸暨常住人口已超120萬、GDP逾千億元,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治理也不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當地通過有序引導公益資源下沉,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公益理念成為社會共識。
馬劍鎮90后新農人陳溥的葡萄園飽受病蟲害困擾,3月初她在“楓橋民聲”發布了求助信息。吾欣公益發展服務中心了解情況后,主動聯系市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為她解決難題,提升葡萄品質。“有了專家的指導,今年葡萄肯定不愁賣。”陳溥說,她將把好技術分享給更多人,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致富。
諸暨全市共有5108家社會組織,參加人數達28.2萬余人,這意味著,平均每4個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參加。像吾欣公益發展服務中心一樣,這些社會組織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就業、法律、健康、養老、教育和救助等公益服務中,讓不少“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
3年前,東盛社區江南華庭居民章大姐家的孩子意外掉進當時正在維修的窨井中,導致腿部受傷。事后,責任賠償問題讓雙方僵持不下。去年8月,以社區居民為主力的金鑰匙調解隊成立。各有所長的隊員們熱心調解,以獨有的鄰里親和力打出“感情牌”,雙方最終握手言和。
“調解力量更強了,社區也更和諧了。”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王杜方說,“楓橋經驗”強調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更要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截至目前,調解隊已成功調解社區矛盾糾紛40多起。
無論是社區還是農村,每個諸暨人都在為共富貢獻力量。今年3月7日,浣東街道盛兆塢三村67歲的村民楊康生來到村部,捐獻愛心基金200元,這已經是他第4次自發捐款。在諸暨,村村都有關愛基金,累計募集總額達1.63億元,累計支出8800余萬元,惠及群眾20.7萬余人次。
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最終實現的是人人享有。去年初,不少鄉鎮干部在走訪時發現,在老齡化加劇的當下,一日三餐是農村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專題研究后,諸暨以“共同富裕一個也不能落下”的決心,多部門聯動打造“10分鐘居家養老就餐服務圈”。通過“政府補一點、個人掏一點、基金捐一點、志愿幫一點”,首批61家愛心食堂已投入運營,覆蓋99個村社,服務3000余名老弱群體。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