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春潮奔涌初心不改,滄海桑田使命永續。今年4月12日,人民勝利渠迎來開灌70周年。
70年來,人民勝利渠與時代同步伐、與群眾共命運,在中原大地上不斷奏響惠澤人民的華美樂章。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中下游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引黃灌溉自流工程,1951年3月開工建設,1952年4月開閘放水,1952年10月31日毛澤東主席親臨視察。
這是被譽為“新中國引黃第一渠”的勝利之渠,結束了“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歷史,拉開了大規模開發利用黃河中下游水沙資源的序幕,成為引黃灌溉的典范。
“紅色”渠
新中國成立初期,西方國家水利專家曾斷言,中國黃河無法治理,黃河流域(下游以及周邊地區)若干年后就會變成荒漠。
引黃灌溉濟衛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廣大群眾不等不靠,實現了一年挖通總干渠、兩年建成主灌區的目標,宣告了新中國治理黃河的初戰告捷,工程被命名為“人民勝利渠”。
從治理鹽堿的曲折磨難,到首創渾水灌溉、泥沙利用之舉;從污水治理的陣痛與艱難,到井渠結合、灌排并舉的卓越成效;從自流引水困難帶來嚴峻挑戰,到單一灌溉向多功能供水的嬗變……
經過長期研究,人民勝利渠總結出黃河泥沙“量大、粒細、質肥”的特點,提出“少引、巧配、多用”解決泥沙問題的對策,總結出從渠首引水防沙、沉沙池調控運用、入渠泥沙處理到輸沙至田一系列控制和處理泥沙的技術,破解了人民勝利渠在建設和運行中遇到的泥沙處理難題。
這里既有治水興水的快速發展,也有飽經滄桑的停滯不前,既有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成功探索,也有管理體制改革帶來的滄桑巨變。人民勝利渠的發展史“縮寫”了新中國半部引黃灌溉史,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走出了一條大規模開發利用黃河水沙資源的成功道路,為黃河中下游引黃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自此,黃河中下游引黃灌溉工程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建成,并迅速發展成中國最大的連片自流灌溉區,改變了中國農業生產布局。
“紅色”是勝利的顏色。人民勝利渠的建成和使用,再一次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才能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金色”渠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人民勝利渠開灌前,有0.68萬公頃老鹽堿地。1954年3月開始,人民勝利渠就開展了鹽堿地改良的試驗研究,并將科研成果在生產上推廣,促進了灌區的鹽堿地改良工作,使老鹽堿地變成了高產農田。
“人民勝利渠開灌后,利用完善的灌溉和排水工程體系,黃河水、沙資源,對灌區的洼堿荒地和低產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良,使灌區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豫北地區也因引黃灌溉而一躍成為聞名全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人民勝利渠管理局局長盧鳳民說。
結合引黃淤灌,灌區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成為豫北地區有名的優質米基地,原陽大米已成為品牌。這是河南省最早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并出口創匯的原糧之一,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家級金獎,被列入全國名優特產名錄、中原特產名片,有“中國第一米”之稱。
黃河水的灌溉,讓灌區內的原陽縣祝樓鄉獲得“豫北小江南”美譽的同時,還孕育出了知名品牌——延津小麥。“優質麥經濟”享譽海內外。
灌區井渠結合技術是在機井建設逐步形成系統和灌區進行改擴建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總結、積累經驗,逐步發展起來的。到二十世紀80年代初,灌區機井建設初具規模,配套機井數量達6500余眼,初步形成井灌系統。
截至2020年,人民勝利渠農業灌溉及補源范圍涉及焦作、新鄉、安陽等3市12縣(市、區),農業灌溉用水量223.22億立方米,實灌面積5.87萬公頃,開灌前糧食產量每公頃1335千克、皮棉產量每公頃225千克,2020年糧食產量達到每公頃1.64萬千克,皮棉產量每公頃1125千克。
“金色”是豐收的顏色。兩院院士、清華大學知名教授張光斗對人民勝利渠高度評價:“人民勝利渠成為引黃灌溉的典范。”
“綠色”渠
“抬頭是邙山,低頭黃河灘,大風黃沙刮過來,光想埋住俺。”這是建渠初期渠首的真實寫照。一代代水利人在渠首閘周圍開荒種果樹,果樹面積最高達650畝,渠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果園,林木如海,花果飄香,美不勝收。
全長52.7公里的總干渠,兩岸白楊參天,綠柳垂蔭,花木連綿,是一條百里綠色長廊,又似一條錦繡彩帶。因為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也使整個總干渠形成了綠色的水文化走廊,為黃河流域生態廊道建設提供了現實樣本和有益探索。
從1970年起,人民勝利渠引黃河水向新鄉市城市供水,在2015年7月起新鄉市城市供水開始配置南水北調水源后,其成為城市備用水源。截至2020年年末,人民勝利渠為新鄉市生活供水15.00億立方米,約占城市總供水量的80%。
二十世紀90年代,黃河來水減少,水資源日益短缺,對節約用水、優化配置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1999年起,人民勝利渠灌區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共完成了骨干渠道改造170.165公里,改造各類建筑物395座。通過改造,總干渠輸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節水減淤效果明顯,干渠、支渠等骨干工程安全輸水能力顯著提高。
“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38提高到0.51,渠系水利用系數由0.45提高到0.65。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后,恢復灌溉面積33.1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84.75萬畝,糧食單產由改造前的595千克增長到656千克,年節水1425萬立方米。”盧鳳民說。
1981年開始,人民勝利渠為延津、滑縣等苦水區和地下水漏斗區補源供水。從2004年開始,在保證城市生活供水的同時,人民勝利渠結合灌區農業用水需求,對灌區內的孟姜女河、衛河、大沙河及市區人工湖等進行生態補源。2019年起,人民勝利渠變“隨用隨引”為“引蓄結合”的用水模式,在原有供水功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為灌區內的引黃調蓄工程供水的功能。
“綠色”是生態的顏色。灌區自1952年開灌至2020年,補源水量44.44億立方米。通過對地下水補源及生態環境供水,人民勝利渠對解決區域內地下水下降、改善周邊區域內水環境和生態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市區河湖清水粼粼,生態環境大為改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地區文明城市建設提供了支撐。2021年11月,人民勝利渠榮膺“全國水利文明單位”。
70年間,人民勝利渠鑄就人民治水的歷史豐碑,刻印水潤民生的勝利圖鑒。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人民勝利渠將深入落實新時代治水思路,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持續深化“四水同治”,統籌推進“五水綜改”,統籌灌區發展和安全,為灌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撐!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