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作為國家確定的千萬千瓦級風電示范基地,哈密市持續加快“三基地一通道”建設,大力發展風電產業,推進低碳發展和能源結構轉型。一架架氣勢恢宏的“大風車”轉出了瓜鄉大地清潔能源的“綠色夢”,為哈密高質量發展打造了“綠色引擎”。
近日,在十三間房風區,國家電投集團新疆哈密有限公司哈密十三間房風電場一期50兆瓦風電項目經過半年的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最后一臺5兆瓦風機的吊裝工作。這種機型是哈密目前安裝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標志著哈密風電發展進入了大容量機組時代。該項目總投資2.85億元,并網發電后年綜合利用小時數將達2800多小時,年上網電量達1.4億千瓦時以上,按火電每度電耗標準煤315克計算,可節約標準煤4.49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3萬噸。
十三間房50兆瓦風電項目經理呂雷介紹,吊裝工作完成后,將進行風機內部的電氣設備安裝和調試,計劃6月20日前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哈密擁有全疆九大風區中的三塘湖—淖毛湖風區、十三間房風區及東南部風區三個風區,技術開發量達到7549.8萬千瓦,約占全疆技術開發量的62.9%。
近年來,哈密電網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在十三間房區域向東,依托哈密750千伏變電站已建成220千伏環網,向西與鄯善750千伏變電站聯網,形成東聯西通的電網格局,風電送出能力不斷提升,為區域風電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滿足風電新能源大規模開發需求,做好十三間房片區企業電量外送,國網哈密供電公司先后對十三間房變電站多次實施改擴建工程。國網哈密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運行值班員王飛說:“今年1月擴建投運后,3號主變容量從330兆伏安增加到了510兆伏安,解決了十三間房片區內新能源企業滿負荷運行導致的主變過載問題,提高了供電可靠性。為確保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公司組織一線人員加強每日保電特巡,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
從2010年起,十三間房風區已建成風電裝機45萬千瓦,今年,有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14個風電開發項目陸續進入建設階段。S238線紅山口至十三間房—S328(沙爾湖)線公路項目各分包作業點已進入施工高峰期,力爭11月中旬實現全線貫通,明年6月底交付使用,投用后將方便區域內17家風電場人員的交通出行。
據了解,目前,十三間房區域在建的100萬千瓦風電裝機預計2022年上半年并網,屆時這個區域將建成哈密市第三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在伊吾縣三塘湖—淖毛湖風區,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總裝機容量64.5兆瓦風力發電項目已安全運行超過半年。該項目分為伊吾淖毛湖49.5兆瓦風電項目和白石湖15兆瓦風電項目,總投資39317萬元,設計年等效滿負荷運行小時數2400小時以上,年均發電量約1.68億千瓦時。
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淖毛湖風電場副場長嚴彬騁介紹,該項目主要依賴淖毛湖豐富的風力資源,使用新疆最大的陸地機型,可有效提高利用小時數,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哈密風力資源豐富,并網電力總裝機達2274萬千瓦,其中風電過半,目前具備開展平價風電的資源總量約3000萬千瓦,預計到2025年電力裝機規模達到4803萬千瓦,其中風電2704萬千瓦,將占到總裝機容量的70.2%。
風電產業的加速擴容,帶動了風電裝備制造業的崛起。從最初主要以生產小兆瓦、陸上2兆瓦為主,到如今陸上主力機型達到5兆瓦,直至今年下半年即將生產的目前陸上最大的6.25兆瓦雙饋機組,我市風電裝備制造產業正朝著重量不增,使用更集約化、緊湊化,功率更大的方向發展。
新疆雙瑞風電葉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濤說:“今年下半年,公司會對生產線進行升級,計劃生產更大型號陸上兆瓦數的葉片產品,這樣市場競爭力會更強一些,也更有利于風力資源的利用。預計今年的產量是120套,較去年約增加50%。”
目前,哈密市已建成風機機組、塔筒、葉片、機艙罩、法蘭、發電機等風電設備產業鏈,風電裝備產業關鍵零部件本地制造達70%以上,形成了年產風機500萬千瓦、配套葉片1000套、塔筒1000套等風電設備生產加工能力。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哈密疆電外送電量159.43億千瓦時,其中,外送新能源36.53億千瓦時,占總外送電量的23%,哈密新能源企業發電量達到52.3億千瓦時,其中風電發電量46億千瓦時,風電單日發電量最高達到1200萬度。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