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在施秉縣牛大場鎮柿花坪沿線的太子參種植基地,太子參、玉米、魔芋黃綠交錯,農戶們一邊給太子參管護,一邊給玉米和魔芋套種地挖溝施肥。玉米套種魔芋,將給喜陰的魔芋拉上天然的“遮陽網”。
基地管理員吳朝銀說:“玉米稈砍了可以放在地里,腐化后可以作農家肥,降低了種植成本;而且長高的玉米又是天然‘遮陽網’,通風又好,無形中又省了一筆錢。”
因地制宜的套種模式,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實現了一地多收。在榕江縣忠誠鎮的孖臘村產業基地里,一行行綠色的油茶樹迎風搖曳,長勢喜人,十余名村民正忙著將一筐筐百香果苗下地移栽,接下來還將在基地里套種大豆,通過套種增加土地綜合效益。
孖臘村產業基地負責人黃功勝說:“我們基地種植百香果250畝,現在正在移栽,基地實行套種模式,避免了百香果采收之后的土地閑置,還能帶動更多的人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以短養長,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資源。”
在榕江縣的各個產業基地,百香果套種大豆、油茶套種大豆等套種模式廣泛推廣,通過“長短結合、空間互補”的模式,既培肥了地力,還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
“2022年,我縣實施果園套種大豆面積4萬畝,其中百香果套種11603畝、油茶套種28397畝。實施果園套種大豆不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且保水保肥、抑制雜草,同時促進我縣今年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糧食產量穩中有升,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榕江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楊海洋說。
在錦屏縣敦寨鎮羅丹村的肉牛養殖基地,80多頭健壯的西門塔爾牛在悠閑吃草。這里沒有想象中傳統圈舍的臟亂,處處干凈整潔。飼養員告訴記者,這里的牛糞可是個寶貝,村民們把牛糞施到田地和果林下,既減少環境污染、節省開支,還增加土地肥力,一舉多得。
在另一邊的果園里,村民劉坤學正趁著晴好天氣,在果樹下拔蘿卜菜為果樹積肥。他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們種果樹都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劑,導致土壤板結、果樹弱化、果品下降。現在他們都采取了果樹下套種蘿卜菜、施農家肥的有機種植模式,這樣既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果品還得到了提升。
2020年,羅丹村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場,種植40多畝的巨菌草用于養牛,牛糞用來給果樹施肥,通過種養結合的方式打造立體生態循環農業,全村種植金秋梨等水果2000多畝、稻田養魚400多畝、林下養雞1000多只,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了1萬元。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