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進天府綠道健身場景、社區運動角等 家門口運動空間 建設,積極營造文明健康生活新風尚。
如何進一步滿足成都市民多樣化、便捷化的健身需求?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都市體育局研究制定了《成都市 十四五 時期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日前已通過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
群眾 健身去哪兒 問題怎么解決,城市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該如何建設?《行動計劃》給出了答案
目標是什么?
高質量構建 運動成都15分鐘健身圈
《行動計劃》包括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三部分。
完善布局體系、謀劃發展目標,提出總體要求:到2025年,高質量構建 運動成都15分鐘健身圈 ,推動形成以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為主,體育公園和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為特色,充分利用城市 剩余空間 金角銀邊 建設社區運動角等為補充,加大學校等存量運動場地設施開放共享為支撐的成都市 家門口 運動設施體系。
著力補齊短板、注重均衡發展,明確主要任務:要合理規劃布局各級各類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明確目標、細化標準、強化實施,并促進各類體育場地設施有序向社會開放。
強化協同聯動、吸引多元參與,健全保障措施:拓寬資金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運營,促進體育場地設施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相互支撐,建立促進全民健身發展的長效機制。
推動覆蓋 三級三類 體育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全域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類型、數量、質量短板全面補齊,形成供給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2022 2024各年度分別不低于2.4、2.5、2.55平方米)。
具體怎么做?
17項舉措助推更高水平體系建設
10項主要任務:在主要任務方面,圍繞有效擴大群眾身邊健身場地設施、提升城鄉全域體育公共服務,從頂層設計、項目建設、強化保障等三個方面明確具體工作任務。通過做好統計調查、制定規劃計劃、強化基本配置、落實居住區配套、營造綠道健身新空間、建設體育公園、打造社區運動角、激活特色戶外體育空間、推進智能化建設、提升開放水平等10項具體舉措,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設施服務體系。
7項保障措施:在保障措施方面,從完善工作制度、完善政策支持、加強土地要素保障、強化金融信貸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吸引社會主體參與、加強工作督查等7個方面明確了實現行動計劃目標的保障措施。
亮點有哪些?
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共建共享
《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市民身邊的健身設施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結構單一等短板精準施策。一是構建公園城市特色體育設施布局體系。在強化 三級三類 公共體育設施體系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挖掘剩余空間、生態空間有機規劃布局各級各類運動場地設施,以點帶面形成豐富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二是強化 家門口 運動空間打造。結合各類空間資源條件和群眾健身需求,提出社區運動角、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體育公園等特色項目,打造富有生態底色和煙火氣息的公園城市健身新場景。
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程,不僅是一項惠民行動,同時也為社會主體提供了更多機遇。《行動計劃》指出,支持引入多元社會主體參與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建運營、定期發布資源目錄及機會清單,并由市體育局統籌全市重大項目集中發布。
具體資源包括:可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城市空閑地、邊角地、公園綠地、城市路橋附屬用地、廠房、建筑屋頂等空間資源,以及可復合利用植入體育設施的文化娛樂、養老、教育、商業等其他設施資源。
體育公園:到2025年末全市統籌新建、提升改造100個以上的體育公園,各區縣將形成1+2+N的體育公園格局。
社區運動角:全市每年新、改建不少于100個 社區運動角 。
綠道健身空間:環城生態公園、錦江公園分別植入不少于1050、200處,其他各級各類1000處。
在社會主體比較關注的 產權歸屬 方面,《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了土地要素保障。例如: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的室外健身設施在符合相關規劃要求的前提下,由各相關方協商依法確定健身設施產權歸屬,建成后5年內不得擅自改變其產權歸屬和功能用途。社會力量可申請利用尚未明確用途的城市空閑土地、儲備建設用地或者已明確為文化體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塊建設臨時性室外健身設施,不能影響土地供應,且使用時間一般不超過相關規定期限。
專家怎么看?
這是 以人民為中心 的最好體現
《行動計劃》的印發,也得到了國內體育專業領域的充分認可。
從百姓需求和城市發展兩大角度來說,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這份《行動計劃》就是 以人民為中心 的最好體現。 上海體育學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海燕認為,《行動計劃》的實施將讓成都市民高質量參與體育,運動的新空間也給產業的發展帶來的全新機遇,能夠提升城市人居品質,全面優化城市公共服務。
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菁認為,公園城市雖然不能直接轉化為運動空間,但是以公園城市為基底,在此基礎之上植入、開辟新空間,集成化、融合性地提升城市能級,同時避免出現資源浪費,這是《行動計劃》在制定過程中的一大思考。 在中心城區大型場館設施完備、尤其是賽事名城建設提質增效的情況下,更多地開發社區 金角銀邊 ,也是下一步需要做的。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