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據悉,《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是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工作內容,2020年是該系列報告的第二次公開發布。該系列報告從創新治理力、原始創新力、技術創新力、成果轉化力和創新驅動力5個方面構建了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進行監測和評價。
其中,洛陽市創新能力指數由2019年首次排名居全國第44位,上升了7位。
/format/jpg">
隨著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洛陽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賦予洛陽“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的定位和任務,“洛陽創新”迎來新的歷史使命。
進入“十三五”,洛陽市以現代創新體系構建為統攬,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堅持打造洛陽自創區建設“一個龍頭”,強化人才“一個支撐”,實施“雙倍增”行動,打通“四個通道”,推進“四鏈融合”“三大舉措”,推動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先行先試領跑全省——
自2016年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國務院批復以來,洛陽市大膽開展先行先試,加速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強化自創區“龍頭效應”。
洛陽市統籌推進高新區、自創區、自貿試驗區“三區”融合發展,組建洛陽自創區工程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在全省首先獲得評審權;編制《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組建方案》,在鄭洛新自創區中率先通過專家論證。
截至目前,自創區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載體)數量均占洛陽市的2/3以上;年技術合同交易額45億元,占洛陽市的94%;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1件,超出洛陽平均水平的4倍。
政策引導更加有力——
洛陽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洛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洛陽片區建設實施方案》等50余個政策文件,構建以現代創新體系為統領,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為支撐的“1+3+N”政策體系,支持鼓勵創新的政策導向更加鮮明。
作為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重頭戲,洛陽市在全省率先建設運營科技中介超市,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供給公共平臺。目前,已入駐科技中介機構119家,用戶數量9000余家,提供政策咨詢、知識產權辦理、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150項,267家企業在超市平臺領取首批電子“科技創新券”1.56億元。
洛陽市圍繞空間載體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雙創”大賽活動開展、金融模式創新等方面,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新機制,出臺一攬子“真金白銀”政策,支持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目前,洛陽市科技創新券累計發放4.6億元,共支持418家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引導企業研發投入45.3億元。
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創新“金十條”政策,支持大院大所大企業深挖科技資源“富礦”,探索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專網搞服務”等措施……
“十三五”以來,洛陽市深入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讓高素質創新主體成長涌現、高層次創新平臺落地發力。
截至目前,洛陽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數量達到79家,其中國家級8家、省級35家,在孵企業超過3418家。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獲批組建,成為全省首個獲批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中色科技股份、黎明化工研究院、洛陽軸承研究所、洛陽欒川鉬業集團等4家企業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創新成果加速轉化——
“洛陽支座”撐起港珠澳大橋,“洛陽連接器”為“復興號”動車組構筑“安全線”,“洛陽創新”為C919編制“鐵甲衣”;入圍首批鄭洛新自創區產業集群專項的12個課題成果豐碩,已突破5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洛陽市3個科技項目入選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專項,11個科技項目入圍河南省創新示范專項……
洛陽市瞄準“565”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聚焦產業轉型中的“卡脖子”難題,引導支持大院大所大企業等牽頭組建了35個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洛陽市科技局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洛陽市將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支點和第一動力,扭住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兩個關鍵,謀劃更多更好的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國家、省大盤子,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科技賦能洛陽都市圈建設高質量發展。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