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五日吉祥》1943年作。艾草葉偏倚右邊,左邊蒼蒲又被稱為蒲劍,以花青數筆寫之,淡墨勾莖,無失“劍意”。寥寥幾筆,主要表現出粽子的邊角轉折點,淡墨乾筆寫下棕繩,附近配搭造型設計簡約的酒器。
徐悲鴻《端午》
齊白石 端午節美味可口圖 1953年作。底款癸巳端午節,百石。此端午節圖是齊白石老年人1953年之作。雄黃、咸蛋、棕子、荔技、大櫻桃,全是端午應情的東西,百石老年人以弱勝強,寥寥幾筆勾勒酣暢淋漓,令人有酒溫果鮮之感。
張大千 端午習俗 1979年作。底款:雄黃蒜頭上千年俗,簪艾懸蒲萬家歡。祗有老夫枵腹坐,畫符嚇鬼近期難。自古午日俱畫赤符咒,今無復見矣。六十八年午日作,八十一叟爰。鈐印:己未(朱)張爰(白)大千修行人(朱)春長好(朱)一目了然(朱)
徐悲鴻
端午節佳果。“夏月枇杷果黃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楊柳枝枝弱,枇杷對香。” 端午節前后左右,宣布江南地區名果枇杷果完善的時節,藝術家的書中除開棕子,自然也免不了又美味又漂亮的金枇杷果。
徐悲鴻
大櫻桃棕子。一盤紅櫻桃、2個棕子,
恰當點出著作主題風格。凸顯出齊白石老年人傳統節日的歡愛及日常生活的激情,詩一般韻致感人至深。在我國民俗一直有把陰歷五月稱之為“毒月”,把五月初五稱為“毒日”。在古代人來看,五月流年不利,百毒活躍性。在其中的“五毒”,蛇、大蜈蚣、天蝎座、蛇蜥、蟾蜍也是讓人望而卻步。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五種有害物質,古代人費盡心機找到蒼蒲、艾葉草、石榴花、大蒜、龍船花五種綠色植物,統稱“天中五端”。
天中五瑞圖
端午節即景
來楚生 荔技棕子。來楚生(1903-1975),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爽樸茂、墨筆簡潔、情調雋逸,在當代山水畫壇上獨樹一幟。
清 任伯年 端午節圖。底款:端午節圖。少許冬心磨嘰。山陰任頤畫于水上寓齋。 任伯年的《端午圖》素樸幽雅,韻味十足。好像由此可見創作者飲米酒小酌一杯的悠閑自在情景。端午吃黃花魚是江浙一帶的風俗習慣。
清 羅聘 端午節圖
1795年作
清 郎世寧 午瑞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類似歐洲地區靜物畫的著作,青瓷罐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和蜀葵花,拖盤里盛滿李子和大櫻桃,好多個棕子撒落一旁。圖上的棕子、蒲草等物暗示著此畫是為中華傳統節日——端午制作的。
朱宣咸 端陽新春佳節。《端午》唐:李隆基。端午節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代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性保昌。忠誠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程十發
枇杷果棕子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媚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恰好是浴蘭季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酈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窗紗夢。
吳昌碩《端陽景物圖》《端午日恩賜百索》唐·竇叔向 皇座長壽縷,端午節降殊私。事盛蛟龍圖片見,恩深犬馬知。馀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吳昌碩 端午節佳果《五絲》 唐.褚
朝陽區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下深休也,中日還賀之。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錦秀侔新段,羊羔寢舊詩。但夸端午,誰薦屈原祠。將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喜遷鶯.端午泛湖》 宋代·
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季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
是處玳筵列舉。 斗巧盡輸青春年少,玉腕錦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船兩組,波心連破。奇特。難畫處,激發小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轎車雷電,奪罷聯賽方徹。望原水天斜日,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荷載花十里,一鉤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