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余安增是西際村的蜜橘種植大戶,種蜜橘近40年。望著80畝果園內4000多株果樹,余安增笑著說: 每株果樹產量在40~50公斤,去年種植蜜橘收入近40萬元,今年預計會更好。
過去蜜橘單靠果農吆喝,銷路不大,現在依靠 三明早熟蜜橘 品牌,由政府統一營銷、推廣,蜜橘銷售搭上了 快車 。 區里每年邀請專家前來指導種植,開展線下果實品鑒、采摘節和線上直播推介等活動,除了省內,蜜橘還銷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余安增告訴記者。
曾經,地處高山的西際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7000多畝山地中,荒山達6600畝,只有一條泥濘小路通向外界,農民購買物資只能用肩膀扛回去。全村農業總產值不到3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不足百元。
想致富,可路在哪?這片土地上的紅色故事給了村民啟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西際村曾是紅軍情報傳遞、信息聯絡、緊急物資輸送的重要中轉站,村民冒著生命危險開辟出一條紅色物資交通路線,為中央蘇區打破國民黨封鎖 圍剿 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西際群眾傳承了這不屈不撓的精神。上世紀80年代初,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向荒山進軍,開荒種橘。起初,西際村主要種植中、晚期溫州蜜橘,摻雜些許早熟的溫州蜜橘品種。1996年,村民發現,早熟蜜橘價格是普通蜜橘的好幾倍,還不愁銷售,而晚熟蜜橘卻賣不上好價錢。
如何破局?余安增學習起了果樹嫁接技術,在果園里做起試驗,將效益低的晚熟蜜橘嫁接早熟蜜橘改良品種。沒多久,早熟蜜橘產量迅速增長。依托村里特有的紅壤,早熟蜜橘皮薄、化渣好、糖度高,加之早上市的優勢,受到市場熱捧。
2018年起,在市、區政府支持下,西際村連續4年舉辦 橘頌三元 柑橘采摘節等品牌推介活動,吸引游客超萬人。蜜橘的身價也一路 飄紅 ,今年僅訂貨價就比去年批發價每斤上漲約1元。
小小蜜橘成為村民的致富果。西際村通過 支部+合作社+農戶 等模式發展產業,形成統一規劃、種植、包裝、銷售的產銷模式。全村蜜橘園從不到千畝擴大到6000畝,每年柑橘產量約2500萬公斤,產值超5000萬元,村民人均種果純收入從不到千元增至5.5萬元。西際村一舉甩掉 窮帽子 ,成為遠近聞名的柑橘專業村、福建省特早熟溫州蜜柑生產示范基地以及全國 一村一品 示范村。
眼下,西際村帶動周邊高山村、龍泉村改進蜜橘種植技術,建立柑橘產業示范園和柑橘聯合市場,打造 龍際山柑橘 品牌。 通過產業共抓、資源技術互通、銷售渠道共享,蜜橘越種越好,大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甜蜜。 莘口鎮副鎮長趙小弟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