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在2021年推進第一次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過程中,沙縣區沒有如常規聘請第三方機構參與普查調查工作,而是積極調動和發揮行業部門主觀能動性,區普查領導小組從各成員單位各抽調一名骨干力量,成立風險普查工作專班,專門負責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相關工作。他們利用原有自身工作經驗,通過培訓視頻學習交流和向上級求教溝通,摸清各項調查工作的要點、難點,深入基層開展調查,并層層質檢,嚴把數據質量關。通過兩輪全面數據質檢,再對25類調查任務所采集的2531條數據進行現場抽檢,確保數據真實有效。
沙縣區應急管理部門投資110萬元,在占地880多畝的龍湖公園內打造了 沙縣區安全文化公園 ,于今年9月16日開園。沙縣區應急管理局局長、普查辦主任黃木兒告訴記者,作為應急避災點,安全文化公園可容納5、6萬人。公園內設置了防災減災體驗區、公共安全體驗區、應急救援體驗區、安全宣傳體驗區等功能區域,并因地致宜,將公園的室內體育場館作為配套的應急避災點、應急救災和消防等物質的儲備點。
黃木兒局長說, 我們依托安全文化公園,嵌入防災減災宣傳元素,讓群眾通過喜聞樂見、接地氣的方式感受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安全知識教育,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增加安全知識和提升安全技能。比如我們在兒童樂園旁邊設的動感單車就非常受歡迎,尤其晚上,家長帶著小孩子來游玩,就會騎這個單車,騎的時候燈光會亮,就會有安全知識的問題互動。
沙縣區普查辦通過整合相關材料和對數據的分析,掌握了沙縣歷年來災難發生的時間、地點、影響范圍等,并對普查掌握的避災點進行提升建設,調整物資儲備,確保受災時能立即啟用,保障到每一個受災群眾得到救護。
沙縣區應急管理局減災股股長、普查辦經辦人員吳飛偉介紹, 今年6月份的暴雨,通過普查,我們掌握到大洛鎮前村存在新的地質災害點,提前制定了科學有效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持續強降雨發生后,根據預案及時動員受威脅對象轉移至避災點,因儲備有足夠的應急物資,轉移的51名群眾全部得到妥善安置。隨后該處發生小規模崩塌、滑移,住戶因及時轉移避險,未造成人員傷亡。
本次普查到沙縣區共有房屋建筑圖斑數量75541個,其中16539個為城鎮房屋圖斑,59002個為農村房屋圖斑,通過對孕災環境、承災體數據,以及各類災害調查數據的綜合分析,沙縣區對各社區易遭受的災害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并繪制應急災害風險圖及緊急疏散路線示意圖,從而實現分級分類的風險預警和災害防范。
鳳崗街道際口村2020年創建了全國防災減災示范村。該村黨支部書記徐國煌介紹,際口村地勢先天低洼,在新農村建設中,他們將一期、二期新村建在地勢高的位置。在區普查辦指導下,他們將村子低洼處在風險地圖中標注為紅色(易發生洪澇災害風險等級);藍色區域地勢較高為低風險區。
徐國煌介紹, 今年6月份的洪澇災害,因普查出我們際口村存在低洼地帶,根據制定的應急預案以及繪制的應急災害風險圖,我們入戶動員及時轉移低洼地帶70多人,有效防范群眾受淹受災。我們村顯眼位置都張貼了緊急疏散路線圖,告訴村民在洪水災害到來時往哪個位置跑。我們通過網格化管理,有專人結對轉移留守老人和兒童。我們在應急部門撥款補助下,村部配備有床鋪、被褥、供3-5天用的煤氣罐等生活和消防、防疫等物質。我們村有15畝的駕校空地可容納全村3000多人避災。
沙縣區通過普查,掌握了216個避災點的位置、面積、容納人數等條件,結合歷年災害發生情況、所在地常住人口等,他們對避災點進行提升建設,對避災點的物資儲備進行調配,有效地加強了避災點的防災減災作用,有力地提高了政府災害救助能力,切實保障了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
通過本次普查,沙縣區林業部門調查匯總了近30年來森林歷史火災、防火阻隔帶等相對系統完整的歷史數據,沙縣區普查辦全面掌握了轄區內現有的森林撲火隊伍的數量、位置及人員、裝備配備情況等,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富口鎮根據鄉鎮實際和工作需要,將一座160平米的原有糧庫改造為物質器材庫,富口鎮工作人員介紹,器材庫中共有130多種6100多件的應急物資,分為應急救援、森林防滅火、防汛抗洪、民兵工作四大類,并通過建章立制,進行規范管理。
據了解,通過普查,沙縣區摸清了區內的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了防災減災能力、掌握了自然災害規律,通過數據分析,完善成果應用,極大的提升了沙縣區的自然災害防治水平。同時,通過入戶開展家庭減災能力調查,讓居民切實了解到自身周圍存在的災害風險,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等,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有力地提高了全區居民的防災減災能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應急救護技能。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