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0月14日,我們來到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見到奉姣妹和丈夫沈玉夫婦時,小倆口忙于清洗打糍粑工具。浸泡在水里的石臼、石舂上仍粘有糯米,前坪的篝火晚會現場留下的木炭灰,讓人聯想前段時間這里的熱鬧場景。國慶長假里,小倆口每天要接待20多名游客,打糍粑、烤糍粑等民俗活動很受歡迎。
有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邵陽鄉村旅游的火爆。國慶長假期間,邵陽市景區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長15.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6.12%,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同時攜程數據顯示,邵陽市與吉首市、婁底市躋身成為“湖南本地新銳旅游目的地城市”。這個長假,邵陽鄉村旅游火爆出圈。
越城嶺逶迤東南,雪峰山聳峙西北,山水畫藏富民圖。作為全省脫貧人口最多的市州,邵陽充分利用文旅資源,打造全域旅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推動鄉村振興,興起富民增收新業態,推動“兩山”理念在邵陽開花結果、落地見效。
文旅融合提檔升級
山之良者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地,被譽為“丹霞之魂”。正在創建國家公園的南山有著江南最大的高山苔地草原,被稱為“南方的呼倫貝爾”。隆回花瑤“討僚皈”節、綏寧姑娘節、城步山歌節、新寧臍橙文化旅游節盡顯民族風情。
史稱“寶慶”的邵陽,融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俗風情于一體,有文化旅游資源2711處,其中四、五級資源有74處,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邵陽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域旅游戰略,不斷挖掘、發展本地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推動旅游業大發展大提質。
邵陽把“扎實推進文旅融合,打造邵陽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寫進了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并明確提出“圍繞‘兩大文旅集散中心、三條文旅融合走廊、五大品牌融合示范區’發展布局,打造‘十個一批’精品文旅項目”。
市委書記嚴華、市長華學健等主要領導多次實地調研,一線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強調要以全域旅游為抓手,發展好旅游富民產業,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堅持規劃先行,依托崀山、南山、黃桑、云山為代表的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編織完成《邵陽市“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邵陽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廣電體育融合發展規劃》《邵陽西部生態文化旅游圈專項規劃》等文件,明確以邵陽特色旅游小鎮、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為突破口,構建全域旅游的支點,推進旅游與鄉村發展的深度融合。
加大資金投入,圍繞南山國家公園、“生態丹霞”等精品旅游線路加強配套項目建設,全面提高交通網絡的覆蓋水平和安全程度。同時推進湖南上堡古國旅游設施建設項目、新邵白水洞旅游區綜合開發建設項目、云山旅游景區建設項目等國家級、省級旅游重點項目和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項目建設。出臺《邵陽市旅游產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設立旅游人數獎、專項促銷獎、旅游提質獎、優秀旅游人才獎4個類別共31個具體獎項。并爭取到2018-2020年大湘西精品線路重點縣資金支持1600萬元,爭取2021年大湘西地區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建設項目投資補助1390萬元。
各縣市區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完善旅游干線提質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精品路線、打造樣板景區、打造旅游品牌。其中,隆回縣整合資金實施崇文、崇山、白水公路建設,小虎、芒旺、龍旺公路改造,全力推進崇木凼核心景區建設。同時推進以“廁所革命”為主的“六小工程”,不斷提升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僅用3年時間,就將花瑤景區成功創建為4A景區。
在隆回縣向家村牛天嶺旅游景區,進出景區道路已全部硬化、綠化和美化;新建的月亮湖環湖3.3公里自行車賽道,吸引了大批騎行愛好者前來體驗;游客服務中心、衛生室、停車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景區還結合老年人出游習慣,在原有基礎上啟動公廁、步道等適老化提升,優化智慧旅游服務平臺。游客來到向家村,對這里的旅游條件無不嘖嘖贊嘆。
圍繞大湘西旅游精品線路建設重點村,該市開發了以上堡故事、壩那部落、近田民宿等為代表的民宿近300家。引導培育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文旅特色小鎮1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鄉村9個,五星級鄉村旅游點21家。
堅持以公共文化品牌活動為抓手,策劃、推動“一縣一劇”“一縣一品”“一站一品”建設。城步“六月六”山歌節和綏寧“四八”姑娘節已成為全國知名文化品牌;武岡“六六嘗新節”、隆回“花瑤討僚皈”、“崀山臍橙文化旅游節”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開展如火如荼。
以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五美”標準,大力實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辦點示范工作,推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一批以鄉村觀光采摘園、農(漁)家樂為載體,集休閑、娛樂、美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休閑山莊、度假村涌現。目前,新寧縣、新邵縣已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全市有國家A級景區45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6家,3A級景區34家,2A級景區4家。
鄉村旅游火爆出圈
10月14日,我們來到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花瑤里”農家樂,只見村民羅光清在忙于整理桌椅板凳。國慶假期,最忙的時候,他一天接待30多桌餐飲,每桌坐有11人。室內容納不下,便在空曠的前坪廣場擺餐桌。自己家的座椅板凳不夠,就從鄰居或外地借用。
“這里海拔高、生態好,今年最熱天氣溫都沒有超過28℃,越來越多的游客喜歡來這里耍。”羅光清說,他是村里最早開設農家樂的,燕子壘窩似的逐年改造,現在建成了3層600平方米的大木房,除開自住部分,還能提供19間住房,可同時接待40多人住宿。但在旅游旺季,仍然一房難求。
一面鼓,三面鑼,九鳳朝陽飛上坡。在虎形山瑤族鄉白水洞村,位于高山之巔的梯田景色獨特。這個國慶期間,四面八方的游客不顧山高路遠,前來體驗水稻收割,感受豐收喜悅。在梯田旁開設農家樂的村民李修祥介紹,梯田地形像鳳凰,隨季節更替顏色不同。為滿足不同游客需求,便改造不同房間,制定了4個住宿標準,最高的套房為268元一晚,可以全景式直面梯田,聞稻花飄香,觀云起云落。“房間要提前預訂,不然住不下就只能在庭院里搭建帳篷,今年搭帳篷的游客就有30多個。”李修祥介紹。
國慶假期,邵陽市各景區、鄉村旅游普遍火爆。崀山風景名勝區秋色正濃,同時推出音樂節、露營節等活動,游客在煙火氣息中領略如詩畫般的風景。新邵白水洞景區舉行觀瀑布、賞溶洞活動;武岡云山景區推出啤酒文化節;隆回花瑤景區開展特色民俗之旅;洞口古樓茶文化生態園推出茶文化體驗之旅……富有地域特色的體驗,吸引游客前來“打卡”。
城步老山界干部黨性教育基地、高山紅哨等紅色景點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探尋紅色印記,緬懷革命先烈;南方抗大—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和賀綠汀、袁國平、謝嵩等故居,衡寶戰役遺址等紅色旅游景點,更是吸引了不少親子游家庭前往。市郊的羅士水杉林、召伯蜜柚基地、臺上村愛蓮山居家庭農場,以及城步邊溪、桃林、下團、金興等地農家樂,城郊周邊的農業觀光采摘園成為鄉村旅游熱點。
近年來,邵陽市注重策劃、宣傳、推廣鄉村旅游。2019年中國旅游日在隆回縣向家村開展旅游扶貧村和旅游扶貧精品線路宣傳,虎形山-花瑤景區列入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夏季)精品線路推薦。2020年,隆回縣成功舉辦湖南省夏季鄉村文化旅游節,對全縣旅游扶貧村和精品線路進行現場宣傳和線上宣傳,推出2條旅游精品線路作為旅游扶貧示范線路。
邵陽市還適時推出邵陽人游崀山活動,引導鼓勵景區和旅行社針對性推出工會春秋游、黨建主題日、團建活動等特惠產品,精準設置“工會組織崀山一日游”“工會春秋游+黨建主題日2天1晚游”等特色旅游產品。并推出邵陽市居民100元游三年優惠卡活動。
自然風景好、交通及配套設施完善、特色活動給力,雖然疫情影響揮之不去,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邵陽鄉村旅游成為新時尚。10月1日至7日,邵陽市接待游客74.37萬人次,同比增長4.19%;旅游收入81387.67萬元,同比增長3.75%。
富民增收振興鄉村
“如果能安排住宿,旅游帶來的收入會更多。”國慶長假剛過,脫貧戶譚德法、伍松英夫婦便將18個房間騰空,請來4名工人,打算投入20多萬元,將3層自建房裝修成民宿。
今年國慶長假,夫婦倆靠做餐飲接待游客,銷售臘肉、獼猴桃,收入超過2萬元。伍松英說:“這幾年,每年養了6頭母豬,壯豬10多頭。一年靠賣臘肉,收入超過20萬元。現在不比以前,都是游客自己上門帶貨。”
“螞蟥山田大丘,三年兩不收。”“養女莫嫁馬鞍山,三個苞谷當兩餐。”“螞蟥山”“馬鞍山”,都是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草原村的舊稱。該村平均海拔1300多米,屬于云端上的村莊。以前因交通不便等因素,讓伍松英等村民致富無門、陷入貧困。
自從邵陽市、隆回縣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將虎形山作為重點鄉村旅游打造,新修的瀝青路鋪到了山頂,前來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村民乘勢建起民宿和農家樂,同時大搞種植養殖業,這才鼓起腰包。
在草原村,有22戶民宿推出的“1人3千元包吃包住一個月”的套餐深受游客追捧。8人湊一桌,3葷3素2湯,食材為當地的土雞土豬及時令果蔬,令游客樂不思蜀。旅游旺季,一房難求。“現在外村的姑娘搶著往我們村里嫁!”村干部陳乾娥表示。
虎形山更深處的白水洞村,脫貧戶劉義安也騰出了2間房搞起民宿創收,加上自己去其他農家樂幫廚,一年下來的收入超過2萬元。因為人多地少,加上交通不便,劉義安沒法通過種植養殖業脫貧致富,只得專注于廚藝,靠幫廚謀生,年輕時甚至遠赴蒙古國當廚師。聽聞家鄉發展旅游,這才回鄉發展。現今,他家里除1人還在讀書外,其他都有了營生。
盤活農業農村資源、發展產業經濟、繁榮鄉村文化……鄉村旅游多領域發揮作用,成為鄉村振興重要發力點。
新邵縣白水洞村利用毗鄰景區優勢,引進公司打造“產學研”基地。該基地拉動研學游消費市場,年收入達2500萬元。每年可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發放資產分紅270元每人,并提供公益性崗位200余個。同時,白水洞村通過農旅融合,形成月亮湖生態農林科技園、曾家精品水果、荷花基地,樟木東魁楊梅、紅心柚、南方蘋果基地,實現富民增收。目前,全村村民年均收入從幾千元增長到2萬多元,村級集體經濟從負債發展到10萬元。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