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個著力點”部分談及
房地產指出,當前要密切關注
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難挑戰,支持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繼續支持
房地產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等。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明確表示,
房地產業關聯很多上下游行業,其良性循環對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普遍認為,
房地產業是實體經濟,但近些年存在過度金融化的趨勢。不過,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
房地產業正回歸實體經濟屬性。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認為,監管層將
房地產視為實體經濟,且肯定其對經濟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對
房地產業地位的再明確,將有利于統一思想認識,加大措施實施,盡快修復市場。
其二,金融機構將加大涉房企業融資支持。
近期,央行、銀保監會出臺“金融16條”,支持
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其中涉及開發貸、信托貸款、并購貸、保交樓、房企紓困等方面共16條措施。此后,金融機構對
房地產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龍頭房企碧桂園22日公告稱,共14.63億股股份已按每股2.68港元的
價格成功配售予不少于六名專業、機構及或其他投資者,配售事項所得款項凈額估計為38.72億港元。萬科2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申請新增發行不超500億元直接債務融資工具。此前,交易商協會已受理龍湖200億元債券儲架式發行,受理新城控股150億元債券儲架式注冊發行。
劉水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
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一些民營房企發生債務違約,金融機構對民營房企避險情緒較重。而近期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金融機構支持房企發債融資政策效果開始顯現,房企的融資環境正在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