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太陽漸漸升起,山溝籠罩在一片濃霧中,變電站銀色的構架若隱若現。8月8日7時,坐落
內江市資中縣金李井鎮螞蝗村的220千伏資鐵智能變電站內,國網
內江供電
公司20名施工人員正根據班前會的作業安排,將裝置組合電器需要的工器具連續運入現場。
220千伏資鐵變電站是國
家電網
公司50個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擴展演示工程之一,也是
內江供電
公司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估計本年11月投 運。變電站建成后,將處理資中縣片區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為成渝客專電鐵牽引站和
四川川威集團專用站供給牢靠的電源接入點,進步供電牢靠性、電能質量和電 網運送才能。
7時30分,在施工現場的安全圍欄里,施工人員早已干得如火如荼。場中一個由塑料膜建立而成的防塵棚,李洪、高自強、曾建華用吸塵器、無毛紙對 組合電器本體上的母線筒的邊際、內部、導電桿進行除塵,楊進化則將身子伸進母線筒里,從里至外進行第二次擦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塵土。
清晨,雖然有一絲絲緩緩和風,但防塵棚里施工人員的衣服早已濕透,連防塵服也被浸濕。
“組合電器的裝置對清潔度和空氣濕度請求很高,裝置作業只要在防塵棚里進行”謝迎春說,如今防塵棚內的溫度達到了40多攝氏度,比外面高出10余度。
“清潔潔凈,請吊裝”,“起吊”,防塵棚20米開外的簡便工棚里,張明華、李雨全經過對講機向現場作業負責人梁利豐陳述完結母線筒整理作業,并開端進行下一步作業。
當母線筒快吊運到防塵棚時,在工棚旁的梁利豐一陣風地跑到不遠的當地,左手向吊車師傅做著“起”、“停”、“下”、“左”的手勢,右手指揮高自強、楊進化扶著母線筒,漸漸向本體上的母線筒移去。
兩個母線筒邊際重合那一刻,李洪、曾建華迅速地將螺絲插進端口,用扳手擰緊。在狹小的場地中,兩人烏黑的臉上都掛滿了汗珠,但一點點不影響作業進度,他們拿著扳手的手不住地向左、向右用力,兩分鐘后,兩個母線筒完美連接。
李洪放下扳手時,他烏黑的右手背上一塊白中帶紅、紅中顯白的皮膚引起了筆者的留意。
“被開水燙傷了,起了許多泡,大家勸他歇息,可他不聽。”從事施工項目管理作業16年的謝迎春說起現場作業的兄弟們,言語里滿是內疚之情。自6月中旬出場開端,現場人員早上6時起床,每天作業時間超越10小時,無周休日,無節假日,許多時分還要焚膏繼晷地作業。
8時40分,火紅的太陽躲進了云層,氣候一會兒陰了下來。李靜抬頭望了望滿是烏云的天空,趕忙從庫房將塑料薄膜拉了過來,提早做好防淋措施。
9時08分,太陽出了云層;9時30分,烏云再次出現......,在不停變幻的氣候中,作業人員嚴重地進行清潔母線筒、裝置導電桿、擰螺絲、起吊、擺正組合電器本體等作業。
11時30分,天空中傳來陣陣雷聲,緊接著如注的大雨從天而降。李靜等人趕忙用塑料薄膜遮住工器具,李洪、高自強等也加馬上速度,10分鐘后,9號組合電器本體與10號組合電器本體成功串聯。再一陣小跑回到臨時單位,十幾自己的一身悉數被打濕透了。
16時,雨后初霽。在空氣潔凈度和濕度滿意裝置請求后,施工人員開端作業。李洪等人在雨后熾熱的氣候中,一遍遍重復著清潔母線筒、裝置波紋管、擰螺絲、吊母線筒等作業,身上的衣服是濕了再干,干了再濕。
19時30分,10號組合電器本體與11號本體成功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