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今年6月1日起,《蘇州市終身學習促進條例》正式施行,《條例》針對老年教育、社區教育建設等熱點、難點問題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同時鼓勵建立帶薪學習制度,支持在職人員終身學習。作為全國首部以 終身學習 命名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出臺將為蘇州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提供法治保障。
建設學習型社會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蘇州常住人口超1200萬,也是流入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在產業轉型升級、新市民融入、基層社會治理、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等方面,都需要倡導市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條例》的制定只是一個開始,只有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才能讓 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成為自覺,成為日常。本期碼上議事廳,為您聚焦我們身邊的老中青三代 學習經 。
退休之后,徐浴思依然把 主動學習 規劃成生活中的重要目標。
歲數大了就不用學習?聽七旬阿姨給你說
我今年70歲了,可我在老年大學依然堅持學習,只有不斷進步才能讓自己充實幸福。 老蘇州徐浴思這樣說。
徐浴思原先是蘇州百貨總公司的一名財務人員,2002年企業改制后進入房地產公司工作。作為一名曾經 上山下鄉 的知青,從蘇北農場返城后,她深知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先是在蘇州商業學校讀過三年中專,后來又通過成人高考,進入蘇州大學會計學專業攻讀大專。退休之后,不甘心整天圍著鍋臺轉的徐阿姨,依然把 主動學習 規劃成生活中的重要目標。
2016年,她來到蘇州市老年大學報了書法班,第二年又報了古箏班,從此錨定方向,潛心學習這門古老的樂器演奏。在老年大學,古箏班分為三年基礎班、兩年演奏班,兩位老師要教授二十多名學生。對于從未接觸過樂器的徐阿姨來說,要想熟練掌握古箏演奏,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怎么辦?從零開始的徐阿姨沒有氣餒,除了在課堂上仔細聆聽老師講解,還錄下視頻一遍遍揣摩,回到家只要一有空,她每天都會堅持訓練兩個小時。
學習古箏入門容易,但要熟練掌握指法、節拍,就必須持之以恒學習。 幾年時間里,老年大學學員們互相鼓勵,先后學習了《漁舟唱晚》《高山流水》《梁祝》等古箏名曲,徐阿姨也從剛開始的懵懂,演奏技巧漸入佳境。
徐阿姨介紹,為滿足 新老人 接受更高質量教育的需求,老年大學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精細化調整,比如樂器演奏就有鋼琴、古箏、二胡、葫蘆絲等,舞蹈班就分為民族舞、拉丁舞、交誼舞,此外還開設了烹飪、健身、電腦、外語、攝影等比較貼近生活實際的課程,并按照難易程度分級分類教學,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已成常態。
為進一步開闊知識視野,學到更多更高技能,徐阿姨又來到姑蘇區老年大學,一招一式跟老師學習打太極拳;在五卅路老年體育大學,時裝走步班里也始終活躍著她的身影。 我始終認為,什么年齡段就該做什么樣的事,之所以我要不斷學習,就希望給自己不留遺憾。我不是最好的,但能比昨天的我更進一步,我就挺滿足。 徐阿姨這樣說。
學習可以豐富一個人的閱歷,并可以無限擴充你的生活技能。 顧天嘉(左一)說。
拿到文憑就 放飛自我 ?她的經歷挺勵志
學習是一種生活的動力,看到周圍同事、朋友都在要求進步,你就不能停下腳步,而是要迎頭趕上。 說起終身學習,顧天嘉這樣感慨。
顧天嘉是蘇州市廣濟醫院藥學部的一名職工,日常工作主要是和同事們一道,負責為就診患者配藥,分發住院病人臨床用藥以及藥物咨詢等。作為每所醫院必不可少的重要部門,嚴謹工作、認真學習的宗旨時刻要求著每一個人。上世紀90年代,顧天嘉從市一中畢業后報考了蘇州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1996年中專畢業后,渴求知識的她又通過成人高考,進入江蘇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大專班學習。
在堅持不懈進入高校夜大學習的同時,考慮到專業對口要求,顧天嘉抓住 專升本 機會,又報考了中國藥科大學三年制本科繼續攻讀。 那段時間真是辛苦,經常坐火車蘇州、南京兩地來回跑,既不能耽誤工作,也不能落下功課,回到家后還要拿起書繼續復習。 回想著這段歷經近十年的求學生涯,顧天嘉依然記憶猶新。有一次,連續幾天天降暴雨,盡管被淋得全身濕漉漉,可她還是雷打不動跑到學校上課。推開教室門,連她在內只有兩名學員到課,連高校老師都被他們所感動,直夸異地求學實在 有毅力 。
顧天嘉的父母都畢業于國內知名高校,對于女兒主動要求進步非常支持,并鼓勵她一定要認真讀書,把知識積累投入到工作中。順利拿到畢業證書后,面對醫院對職工的繼續教育要求,她又把精力放到了技術資格和職稱評定上,一步一步躍上新臺階。對于單位經常組織的各類考試,顧天嘉沒有抱著應付一下的心理,而是找來書本、對照老師講解認真揣摩,直到自己能夠完全理解才肯罷休。
學習可以豐富一個人的閱歷,并可以無限擴充你的生活技能,你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看到更多的人生風景。 顧天嘉這樣總結自己的學習經歷。
雙警家庭代表著雙份責任,但收獲也是雙份的。 張思初(左一)和沈佳晨這樣認為。
工作太忙沒空學習?雙警家庭這樣 充電
作為雙警家庭,張思初與丈夫沈佳晨相識在2008年9月的江蘇警官學院校園,2012年,兩人一同來到蘇州參加公安工作。兩人相識、相知、相戀于警校,一起走過青蔥歲月,又一起進高校繼續深造。
作為一名奮戰在基層一線的執法辦案民警,沈佳晨先后在蘇州工業園區婁葑派出所、湖東派出所等地任職,執法監督、日常法制培訓、實戰教學等,忙起來仿佛陀螺,已經逐步成長為派出所辦案警組的骨干力量。張思初則是姑蘇公安分局的新聞宣傳民警,承擔著新聞采編、新媒體策劃、主持出鏡等多項任務,兩人在各自崗位加班加點已是家常便飯。
我在警校學的是偵查專業,丈夫學的是政工專業,做警察時間長了,兩人都感覺急需充電,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變化。 張思初介紹。2017年,兩人一致決定攻讀蘇州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經過資格審定、考試入學,時隔多年,他們再次坐到了大學階梯教室的座位上。
雖說是在職研究生,可進修難度一點不亞于全脫產學習。每逢學習日,張思初和沈佳晨都會提前和同事調好班,一起從早晨8點學習到下午4點,考試、小組討論、課題研究忙得不亦樂乎。由于學校有較嚴格的考勤要求,四個班近230人很少有人請假,上課時大家都會認真聽講。2018年夏天,張思初有了身孕,可她為了學習依然挺著肚子去上課,風雨無阻。回到家后,為了分擔妻子的負擔,沈佳晨都會早早動手做完家務,然后各自在房間里再仔細復習當天的課程。
去年,進入畢業季的兩人為撰寫論文更忙了。白天要忙警務工作,晚上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如何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兩人經常會趁孩子睡熟后學習到凌晨。有時候為有個安靜環境,還輪流來到付費自習室繼續學習。
張思初介紹,他們這個班,學員不僅來自蘇州各地,還有無錫、常州、南通、連云港等地的在職人員。為了如期通過考試拿到畢業證書,大家鉚足一股勁拼命學習,只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
雙警家庭代表著雙份責任,但收獲也是雙份的。我們愿意用雙份的努力,為求學生涯增光添彩。 拿著自己的畢業證書,張思初感慨地說。
您可以在引力播App 碼上議事廳 專題中關注我們,給我們留言評論,或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 96466新聞熱線 微信(微信號:gswbsmjz)與我們聯系,把您遇到的或者正在關注的 急難愁盼 告訴我們。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關乎民生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