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下基層并不是新事物,中華工商時報記者了解到,早就在2020年,在我國就開啟了新能源車
下鄉活動,近些年每年都會有。中汽協數據表明,2021年,新能源車下基層車系共市場銷售106.8萬臺,同比增加169.2%。2022年國家工信部、農業部也開始了新能源車
下鄉活動,歷經7個月時間。
中國
汽車流通協會權威專家顏景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日報采訪時表示,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罕見地談及新能源車下基層,展現了國家在
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中的政策導向,這對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發展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既定政策,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排出,是推進 雙碳戰略 目標及各國人民約定的實際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燃油車比例,完成國家能源安全。
現階段,
農村是消費關鍵引爆點,
農村規模較大、數量多、市場潛力大。尤其是在親身經歷三年疫情過后,有可能出現消費風口期,新能源車下移有益于擴張
農村消費市場,與此同時,在引導
農村百姓低碳出行,全方位促進
鄉村振興方面也是極其重要。 顏景輝表示。
據全國各地乘用車市場信息內容聯席會議預估,到2030年,
農村地區車輛千人保有量有望突破160輛,擁有量將突破7000萬臺。
現階段,諸多新能源企業關注點關鍵在城市里,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小
鄉鎮、
鄉村相較于大都市而言正處于培育市場的主要機遇,可以看作是一片遼闊的瀚海。
車系和功能必須符合
農村要求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是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 。一些社會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域工資高、配套設施齊全,有益于新能源車下移。
在顏景輝看起來,從激勵新能源車交易角度來說,廣大
農村地域還要制度上給予扶持,比如各種優惠稅款等。與此同時便是基礎設施建設難題。一方面公共充電樁的建立仍待加強,另一方面,售后服務問題需要解決。
大家都知道,在大城市里,4S店已經非常普及化,汽修服務也很便捷,但低線城市雖然已經變成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突破點,但還面臨著適宜
農村銷售市場車型比較有限等一系列薄弱點。
據記者了解,去掉對于農戶車型偏少外,縣里等地
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服務、
鄉村充換電基礎建設、緊急救援等基礎服務項目也不健全。這種不可控因素,已經成為縣里顧客購買
新能源汽車的 絆腳石 。
在供給側產品設計層面,眾多
農村與城市還不太一樣,
鄉村實際是兼具了日常生活生產兩方面,所以在新能源的產品種類層面,還需要多樣化一些,適用于各種各樣生產和生活。 顏景輝表示。
我國電動
汽車百人會公布的《
農村電動化調查報告》強調,雖然中國市場市面上常見的
新能源汽車較多車系、版本號供選擇,但銷售到
鄉村新能源汽車仍十分有限。歸根結底,通常是目前車型在價錢、用途和便捷性等方面與
農村百姓的期望存在一定移位。
新能源車要在款式、作用、車系等多個方面更加豐富,以適應多種要求,進而更精準高效,促使低線城市全面釋放出應該有的市場潛力。 顏景輝進一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