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央廣網武漢6月14日消息 初夏的黃陂木蘭草原景區,彌漫著青草的香氣,遠處的草坡上,隱約可見牛馬三五成群,悠閑地吃草。坡下的游客搭起形形色色的帳篷,或燒烤、或散步,擁抱自然,好生自在。
今年以來,木蘭草原負責人聶權陸續接待了幾批來自外地的考察團,其中不乏來自真正的大草原。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考察團中不少人感慨:“我們大草原要向你們‘小草原’學習借鑒。”
黃陂區位于武漢市北部,境內三分林地三分田,兩分城鄉兩分水的獨特地理環境造就了她的多樣風光;坐擁中部最大的天河國際機場,以及華中地區鐵路貨運樞紐核心節點武漢北編組站,絕佳的區位優勢賦予了她無限動能。憑借豐富的山水資源和靚麗的旅游名片,黃陂也被譽為“武漢城市花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國工業百強區”,成為湖北首個GDP過千億元的縣域經濟體、縣域經濟規模連續四年全省第一……多年來,黃陂做好山水文章、用好區位優勢,持續發力全域旅游,聚力建設產業強區,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全域旅游提檔升級 36萬人吃上“旅游飯”
根據《黃陂縣志》記載,“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今黃陂)人也。”位于黃陂的木蘭天池,相傳是花木蘭小時候生活、習武的地方。借勢木蘭文化,黃陂域內打造有23個景區,形成“木蘭游”文旅品牌。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前來黃陂的游客數不勝數。
“景區游客多了,農家樂的生意也好,再忙也高興。”73歲的彭三仙正和兒媳一起忙著招呼前來就餐的游客。彭三仙原是黃陂區王家河街道聶家崗村村民,因木蘭草原景區建設,搬遷至景區旁的草原新村,開辦了一家農家樂。
“原來村里土壤貧瘠,吃水都困難,外出務工是很多人唯一的出路。”彭三仙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早年也曾外出務工,近年來,隨著景區客流增長,自家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兒子把在外學習的廚藝帶回家成為大廚,一到周末或節假日,翻臺都翻不過來”。
在黃陂,像彭三仙一樣靠旅游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
數據顯示,黃陂擁有3A級(含3A級)以上景區18個,數量位居全國縣市區前列,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年旅游綜合收入達150億元,帶動36萬人吃上“旅游飯”,占全區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看到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聶權也越發理解父親當初的堅持。聶權介紹,為了改善家鄉的貧困狀況,其父親于2003年回鄉投資,起初決定辦一個養牛場。黃陂區政府和王家河街道有關負責人主動上門出謀劃策,鼓勵他利用當地優質山水資源,打造特色景區,木蘭草原由此而生。
“前7年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但父親還是堅持每年投資。”2013年,聶權從父親手中接手木蘭草原項目,正困于如何扭轉景區連年虧損的窘境。
2014年,黃陂將木蘭天池、木蘭山、木蘭草原和木蘭云霧山四家4A級景區“打包”,以“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的名稱申報,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同時,區里累計投入200億元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成130公里旅游環線,使相鄰景區15分鐘互通,全域旅游環線圈2小時通達,旅游環線公交直通車全覆蓋,為全域旅游發展打通“大動脈”。
正是在這一年,木蘭草原發展迎來了扭虧為盈的關鍵節點。
聶權緊抓機遇啟用專業運營團隊提升服務品質,打好“木蘭文化”牌,舉辦篝火晚會、編排實景演出、推出高端民宿,一年四季打造不同游玩主題。同時高價買土培植補種草場,舉辦國際風箏節吸引中外游客……到2019年,景區每年客流和收入都呈現爆發式增長。
“今年一季度,景區客流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的20%。”強勁的文旅復蘇態勢,更讓聶權對黃陂旅游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客流強勢增長的,還有上新了夜游產品的木蘭花鄉。黃陂區姚家集街道杜堂村第一書記葛天才就地取材,帶領村民成立武漢杜堂旅游專業合作社,流轉1800畝荒地,種上姹紫嫣紅的鮮花,盤活杜堂村百余戶村民的閑置房屋,將其統一改造為農家樂及民宿,以“賞花游”為發力點,打造四季有花賞的木蘭花鄉景區。
今年春節期間,木蘭花鄉推出“木蘭不夜城”,將改造后的村民閑置房屋與市井文化相結合,以農文旅互動沉浸場景的形式呈現《木蘭辭》中最具典型性和特色性的場景故事,形成吃中有游、游中有購、購中有娛的主題式不夜城。開業當天人氣火爆,單日客流超3萬多人次。曾經的“空心村”,蝶變成熱門旅游打卡地。
如今的黃陂,已逐漸形成全域景觀、全域旅游、景城融合、村景融合、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武漢周末去哪里,黃陂景區等著您!”這句耳熟能詳的宣傳語,也成為黃陂旅游業發展的最好見證。
新業態新模式賦能 再現“貨到漢口活”
在黃陂,還有一個新興的國際貿易城正在崛起。
作為湖北省縣域經濟規模第一大區,黃陂區緊抓武漢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契機,堅持線上與線下、內貿與外貿、批發與體驗式消費、交易展會與實體市場貿易“四個結合”,提升傳統消費能級,培育消費熱點。漢口北便是其中的重要著力點。
“漢口北立志打造‘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現代商貿物流平臺,已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成為武漢乃至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武漢漢口北市場相關負責人曹天斌見證著這片土地的巨變。
“剛開始建設時這里還是一片灘涂,現在已成為高樓聚集、人潮涌動的繁華新城。”曹天斌還記得,2009年10月28日,漢口北小商品、皮具、鞋業、兒童用品、酒店用品五大市場同時開業,連樓頂上都站滿了人,大家都非常激動。
“開業時市場面積只有50萬平方米,現在已建有600萬平方米,目前還陸續在建,這也是近1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曹天斌告訴記者,多年來有3萬多家商戶、5萬余名從業人員從這里起步,或白手起家,或二次創業,做大品牌擴大規模,他們也是漢口北崛起的見證者。
性格直爽的湖北廣水人付亞麗,2012年只身來到漢口北品牌服裝城白手起家,起初沒有貨源,她前往廣州、杭州、深圳等地考察選品、拿貨;沒有客源,她跟著漢口北組織的“拓客行”團隊拼車前往周邊城市發傳單、做推廣……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