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春日的河湟大地,到處生機勃勃。伴隨著春風的吹拂,走進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大寨子村,整潔寬闊的水泥路縱橫交錯,田間地頭收獲著滿滿幸福;勞作一天歸來的人們洗去一身疲憊,或閑庭散步聊天,或自娛自樂健身,個個笑逐顏開、悠然自得
而在過去,眼前的這個小山村道路彎彎繞繞,村民的家門前堆滿了垃圾和柴草;如今,這個今非昔比的村子煥發新顏,如同一粒種子,在萌生新的希望。
打碾場變小游園
大寨子村,位于平安區沙溝鄉西北部,距離平安市區12公里。走進大寨子村,村里小游園內的景觀石上 生態 和諧 四個紅色大字非常醒目,20余種未曾見過的花卉苗木在這里安家落戶。誰能想到,這里曾經塵土飛揚,垃圾滿地。
曾經這兒就是一個坑,里面雜草、枯樹枝啥都有,到了夏天蚊蟲都在這藏著,人都不敢從這兒過。現在好了,雜草、荒樹清理了,還修了木棧道,種上了花草樹木,成了村里最漂亮的地方之一。 一位村民指著小游園說道。
如今,村里的環境大變樣了。說起大寨子村的環境變化,大寨子村原黨支部書記秦生龍見證了蛻變。
秦生龍指著村里修建的小游園說: 以前這里是全村人的打碾場,如今,小游園已經初具規模,還栽上了海棠、榆葉梅等幾十種花冠樹木。茶余飯后,村民們又多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為了讓村民們都行動起來,大寨子村一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黨員素質,一邊在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上想辦法。為了讓村莊保持潔凈美觀,將村里的游園、廣場等公共區域劃分片區承包給黨員干部,讓黨員干部當好環境衛生、綠化管護的帶頭人和監督人,做到了職責清、任務明。
大寨子村還根據地理優勢,分別在廣場前、南邊、西邊修建了3個不同特色的小游園,修建涼亭,鋪設道牙石,砌花磚,并修建花池,栽種了海棠、丁香等各類苗木6萬余株,綠化面積達到5.2萬平方米,使全村的綠化面積從幾年前的不到10%增加到70%。
依托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大寨子村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先 凈 ,日常保潔和衛生整治行動共同作用,讓村民的院落、村道和公共場地都干凈衛生;后 靚 ,科學設置綠化區種花種草,做到既 洗臉梳頭 又 巧施粉黛 ,環境變得清爽、優美。
現在村里的環境是一年比一年好,門前屋后干凈衛生又整潔,出門遛個彎感覺整個人心情舒暢。 大寨子村村民們樂呵呵地說道。
通過整治,大寨子村的村民為自己打造出了一片干凈整潔、生態宜居的幸福家園,用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惠民舉措 潤 民心
在大寨子村黨支部書記陳來存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民馬秀花家中,干凈整潔的小院里停著一輛比亞迪小轎車,馬秀花指著車子樂呵呵地說道: 前兩年買了一輛車,我們老兩口代步足夠了。
走進她家的廚房,電飯煲、抽油煙機、熱水器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都擦拭得干干凈凈,黑色的花崗巖灶臺一塵不染 噠 的一聲,按下開關,藍色的火舌 咝咝 地噴出 開始炒菜了。
以前總羨慕城里人的生活,開關一打就有火,現在我們村里也能用上天然氣,做飯、供暖都方便了! 馬秀花津津樂道。更讓馬秀花感到高興的是,家里的污水管網也通了,他們家安裝了抽水馬桶,晚上再也不用跑出去上廁所了。
過去,受農村村莊布局分散、建設成本高、距離燃氣主管網較遠等因素影響,農村居民能夠用上管道天然氣,是大家盼而不得的事情。如今,大寨子村里已經有130戶村民家里接通了天然氣,實現燃氣取暖,大寨子村民用天然氣做飯、取暖的愿望正在慢慢變為現實。
現在天然氣通到家里了,污水管網也接通了,晚上睡覺舒坦得很,屋里也沒炕煙味了,原來的炕洞門子都封上了。 大寨子一位村民笑著說道。
記者了解到,平安區淺腦山鄉村海拔高、空氣含氧量稀薄,每當冬春季,農戶使用燃煤、麥秸桿和牛羊糞等混合物作為熱炕的首選燃燒物,但由于燃燒不充分,不僅供暖效果不理想,環境污染也比較嚴重,也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隱患。近年來,平安區積極推廣節能減排電暖炕、無水免沖環保智能馬桶、垃圾焚燒爐等小型民生示范項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平安區沙溝鄉實施了污水管網和天然氣接入工程;穩步推進 廁所革命 ,555戶建成衛生廁所,修建公廁18座;實施人飲提升改造項目,切實解決了各村季節性缺水、水質渾濁等飲水問題。
曾經黃土滿天飛、污水縱橫流的現象徹底消失,節能減排電暖炕以其溫暖舒適、制熱均勻、升溫迅速、維護簡單、費用低廉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農村用戶所接受,大寨子村的 顏值 更加靚麗了不說,村民的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了。
文化傳承增底氣
如今的大寨子村,群眾積極參加志愿活動,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文明鄉風撲面而來 環境美了,精氣神更足了,心里也更加敞亮了。 這是每一個大寨子村村民的心聲。
一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環境改變了,思想開放了,年輕人紛紛走出家門去打工掙錢。有人在村里開起了農家樂,有人外出務工了,有人當起了小老板
如今的大寨子村,出門是廣場、回家睡電炕,村民錢包鼓了,腰桿直了,眉頭舒展了,生活也更有奔頭了,大寨子村村民的生活,讓城里人都羨慕不已。
陳來存告訴記者,以前的大寨子村雖然交通便利,但人多地少,村民的生計全靠一畝三分地。漸漸地,出去務工的村民越來越多了,收入高了,相應地生活條件提高了,思想也跟著轉變了,在物質生活日漸豐厚的同時,大寨子村村民的精氣神兒也發生了變化。
現在村上的風氣正了,條件好了,別的不說,小伙子們娶媳婦都容易了,今年我們村上就娶了7個新媳婦。閑了唱戲,晚上跳廣場舞,我們的日子過得真是有滋有味。 陳來存高興地說道。
文化是美麗鄉村的靈魂。 眉戶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曹長德說道。被評為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眉戶戲是大寨子村的文化寶藏,早在1979年,村上就成立了戲團。這幾年,為了豐富群眾的日常文化生活,村黨支部積極協調在村里修建了文化廣場和戲臺,冬季農閑,戲團的三十多個人聚在一起吹吹打打好不熱鬧。
在曹長德的記憶里,小時候學習眉戶戲整天在土里打滾,如今,村里有了戲臺,也有了專業設備,村里的很多人都想學習眉戶戲,興頭也一天比一天高了。
曹長德告訴記者,近幾年,大寨子村的眉戶戲通過創新,唱詞融入了黨的方針政策、農村的紅火日子及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心聲。 每逢春節耍社火,我們必唱眉戶戲,增添節日氣氛。我們還通過眉戶戲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等,獨特新穎的詞語,透著很強的時代性,唱起來朗朗上口。 曹長德說道。
鄉村的發展,不能成為城市的 翻版 ,更不能成為文化的荒漠。而在今天,眉戶戲在大寨子村已經傳承了一代又一代,村里也有年輕人不斷融入其中,他們傳承經典,并結合時代大膽創新,把一臺臺優質的眉戶戲奉獻給故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又對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出重點部署。 和美鄉村應該如何建設得更好,陳來存心里有譜,信心滿滿、更滿懷期待。
田疇沃野盡豐景,鄉村氣象新,農民日子美,大寨子村的一個個田間小故事,匯聚成了鄉村振興大文章。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