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曾光林就在那茫溪河右岸的工農街(寶慶街)成長。由于兩河口歷史風貌打造出,老宅子今夏房子拆遷,但是每個月他還得去看一下。經過當代畫家李道熙的故宅,快樂時光又閃過面前。
李道熙或是曾光林的中學美術教師。1991年夏天水災非常大,曾光林牽掛著教師,汽車涉水越墻趕到李宅。李道熙神態自若已經揮筆,隨手寫下:春秋季佳日非常容易過,難能可貴風吹雨打故人來。
李道熙從少年時期先是在五通橋待了近半世紀,它的墨韻散發出這兒氣息。此外一位畫家李瓊久出生于五通橋蔡金場,青年時代在五通橋牛華溪執教、裱框字畫,潛心研究工藝美術,慢慢開啟自己的設計風格。上個世紀80時代,李瓊久、李道熙領銜的樂山市字畫迅猛發展,被稱作嘉州畫派,一時名震我國。五通橋也獲得了 書畫之鄉 美名。
為書畫之鄉,更具濃厚風格。文學家龔靜染曾追憶:還記得小時候五通橋常常辦畫展,那時的藝術展較為簡單,基本上都是立即放在一根拉著線上,線長五百米,圍住花草樹木繞了幾圈,五顏六色應有盡有,那是一個小城的眼看。參與藝術展的人還是各色人等,有同學,有職工,有農戶,自然像李瓊久、李道熙這種大神還會把著作送去展覽。
山水國畫也罷,西洋畫也好,無一不是當然景色和風土人情的真實寫照。五通橋十里青山綠水十里城, 山、水、樹、橋、城 景色和睦融為一體,倒映如同一幅寫意畫。清代詩人李嗣沆贊曰: 煙花萬家和人左右,風景應不許杭州西湖。
近百年來,茫水河海峽兩岸風景,一次次出現在了畫筆工具下。五通橋區美術家協會理事長劉惠林說: 兩河口適宜相映,倚山傍水的大街房子參差錯落,懷舊感、畫筆感重,近、中、發展前景的畫面感很好,有畫頭!
劉惠林介紹,如今美協組織速寫主題活動,絕大多數仍在兩河口。2016年,四川美術學院的寫生基地在這兒掛牌上市。每每看到老師和學生們提著繪圖工具在海峽兩岸沉醉于,五通橋市民群眾就明白最好的季節再次來了。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