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威寧自治縣五里崗街道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部署要求。立足工作實際,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探索創新黨史學習教育“5+”模式,推動全街道各項工作扎實有序開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助推
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黨史學習教育+隊伍建設”,建強
鄉村振興“火車頭”。按照“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身體健康且具備履職條件”的標準要求,在完成5個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工作的基礎上,對不能勝任
農村工作的社區干部及時進行調整,從街道精準選派了1名優秀干部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目前,該街道共有后備干部36名,平均年齡28歲。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27名,高中學歷8名,初中學歷1名。切實加強社區班子隊伍建設,讓社區黨組織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增強社區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凝聚力、執行力,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
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黨史學習教育+治理有效”,用好
鄉村振興“壓艙石”。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該街道黨員干部充分利用周末時間,深入農戶家中,耐心傾聽群眾訴求,詳細了解登記群眾困難。以“兩不愁三保障”為基準,集中開展“回頭看”入戶排查工作,對住房、飲水、教育、
醫療等方面進行實地排查,針對發現的問題,深入解剖、立行整改,切實保障農戶脫貧指標無隱患、貧困戶不返貧;對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因病因災困難人口實行動態監測幫扶,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實現動態清零,同時,宣傳“四個不摘”相關政策,進一步堅定他們穩固脫貧信心;對重點群體、特殊人群,登門入戶,做好幫扶慰問工作,解群眾之所難,竭盡所能,把群眾的事情辦實辦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已辦理涉及搬遷群眾就業培訓、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法治政府建設、新冠疫苗接種、基層組織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關愛婦女健康、生態環保、人居環境整治、關愛老年人健康、基礎設施建設等實事好事70余件次,為社區居民辦實事、為社區工作添磚加瓦,深受群眾好評。 “黨史學習教育+產業興旺”,優化
鄉村振興“發動機”。該街道不斷整合組織資源、凝聚組織力量、發揮組織優勢,持續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參與”的產業發展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形成了黨支部引領方向、能人帶動致富、群眾廣泛參與的產業發展工作格局。目前,依托威寧縣的氣候地理特征,在5個社區發展蔬菜基地850畝,建成5個易地蔬菜基地,種植蘿卜、蓮花白等蔬菜品種,帶動就業500戶3000人,有效促進村集體經濟增長,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力培育經營主體。依托縣里引進的江楠集團、
貴陽農投等一批龍頭企業,全面優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模式,共同培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抓住從種植到銷售都有平臺服務的契機,大力推動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不斷激發農業產業發展新活力。推動蔬菜產業從“單打獨斗”向“組團發展”轉變,實現種植、加工、銷售、服務“一條龍”服務,帶動了集體、群眾“雙增收”。
“黨史學習教育+生態宜居”,構建
鄉村振興“多面手”。該街道積極探索建立黨建引領下的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新模式,通過與各社區簽訂環境衛生整治目標管理責任書,建立街道、社區、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按照“聯系社區領導當區長、幫扶干部當所長、村干部當路長、組干部當段長、農民黨員當戶長”的五長包保責任制,使網格化黨史學習教育與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同步推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條塊結合的工作網絡,力求做到環境衛生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目前,街道共有64名保潔員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累計出動大型機械20余輛,整治衛生死角30余處,清理陳年垃圾50余噸。該街道鼓勵社區群眾因地制宜美化庭院,主動拆除
圍墻,打造美麗庭院,讓家家戶戶房屋周邊“綠起來”“美起來”,讓美麗五里崗街道處處呈現一派靚麗的風景。
“黨史學習教育+鄉風文明”,共繪
鄉村振興“新畫卷”。該街道黨員干部堅持學史力行,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積極走出機關,走向田間地頭,深入群眾。一是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廣“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服務模式,推動解決矛盾糾紛和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目前,共排查整理群眾矛盾糾紛26件,化解矛盾糾紛26件。二是全面落實“一村一輔警”、“一村一律師”,完善街道、社區、組三級平安建設網格,加強信息的收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三是宣傳引導,落實各項機制。進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傳,認真落實每日接訪制、矛盾糾紛排查制、會商研判機制等機制,增進黨員干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雨水情懷。